寶沃試駕—聊聊我眼中的BX6

什麼是家用車?我一直認為,家用車絕不僅僅是價格便宜和均衡,同樣也不是動力孱弱的代名詞。“家用”這個形容詞也許主要是說明了車的使用場景,但也同樣說明這是消費者的個人選擇。我相信消費者選擇某款產品時絕不是單純理性的,情感上的喜好會影響消費者的感性。因此家用車也是消費者氣質的外在延伸,就如現在媒體和群眾們為不同的品牌的車主貼上不同的標籤,同時消費者們不也是希望將標籤貼在自己身上嗎?

所以這次寶沃提供給我BX5、BX6、BX7三款車型讓我選擇的時候,我選擇了最小眾的BX6進行試駕,因為我個人更看好逐步成長起來進入購車年齡的90後們會傾向於購買個性化的產品,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更喜歡看小眾車型。

寶沃試駕—聊聊我眼中的BX6

對汽車被動安全(碰撞後對成員的保護)包括很多方面因素,如約束系統的設計、氣囊標定和充氣速度的匹配、轉向管柱潰縮設計等等。但我認為最基礎的還是車身整體的拓撲結構設計,也就是車身傳力路徑的設計。

雖然汽車的拓撲結構設計也是個精細調整的過程,比如前縱梁的截面積尺寸會直接影響車輛的碰撞吸能的剛度、等等。但是總體來說,汽油車的車身拓撲結構經過承載式車身這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趨於穩定了,或者說是有套路可尋的。如果主流媒體最近總結出來的說法,汽車車身需要軟硬結合才好;但這種高度概括、帶有兩級分化屬性的描述是非常不嚴謹且具有誤導性,總讓消費者雲裡霧裡,而且似乎任何企業都能斷章取義的將自己的產品往好的方向去宣傳,同樣增加了不少信息噪點。不過我認為有一個評價指標可以以極端的方式對汽車的被動安全性能:汽車的乘員艙部分總是需要減少變形的,或者不嚴謹的說:越“硬”越好。

寶沃試駕—聊聊我眼中的BX6

(上為3H車身設計,下為籠式車身設計。雖然看上去相似,但材料不同,接頭處理也不同,如A柱與shotgun的連接區域,明顯下圖的設計更強壯一些。寶沃BX6採用了籠式車身設計,材料佔比也能側面反應這一點。根據資料,BX6防撞加強部件、車頂邊框、中央通道、等區域使用了高強度鋼,碰撞上應有較好表現)

而除了乘員艙以外其他部分,則無法簡單的用軟好或者硬好來評估了。一方面要保證整車的減速度合理,也就是夠“軟”,不傷害裡面的成員,另一方面又要保證結構在受到衝擊時結構穩定,不失穩壓潰,也就是該“硬”還是要“硬”。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吸能區金屬塑性變形吸收的能量。畢竟汽車上前部主要吸能部分的長度也只有不到300mm,側面的長度更小一些,只有150mm(但還好面積很大)。汽車上其他部分在碰撞中的作用都是保護乘員,或者是穩定住變形區防止出現彎曲、開裂等失穩狀態。

所以汽車上需要“硬”的部分遠大於需要“軟硬適中”的部分。另外,再加上剛才所說的汽油車整體框架結構的套路已經定型很久了,堆料自然是提高相對競爭優勢的最好手段,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高強度鋼的使用範圍不準確的評估車身碰撞質量的好壞。這種“堆料競爭”在很多領域都存在,比如電腦的DIY主板、鏡頭、手機等等。例如鏡頭領域無論佳能尼康還是索尼都會宣傳自己用了多少特種光學玻璃,因為光學原理大家都差不多,玻璃性質就成了區分成像品質的關鍵因素。

寶沃試駕—聊聊我眼中的BX6

寶沃BX6的高級別鋼材利用率高達77%,可以說非常捨得下料了。雖然這些鋼材不一定都是為了碰撞安全增加上去的,相信有些應用是為提高車身模態和減重,但在碰撞這種非典型工況下,任何一塊車身鈑金都在承受超越部件典型工況的拉壓力,也幾乎都能轉化為更好的成員保護表現。

接下來聊BX6實車。由於之前只看了照片,沒有看參數,因此拿到車後第一反應就是車比預想的要高。而側面看,車子外觀既不是傳統SUV風格,也不是快背式風格,似乎尾部還有一個不太長的小後備箱,因此看上去像是加高到SUV高度的Sedan。

寶沃試駕—聊聊我眼中的BX6

不過這樣的設計對內部空間還是有好處的。畢竟Sedan本身就是汽車的經典設計,是空間利用與風阻、造型之間平衡的典範,該多的地方多,該少的地方少。而寶沃品牌調性亦不過分追求動感,這種更偏向於家用風格的低調和理性似乎也更契合寶沃的初衷。畢竟不是所有汽車都要向馬自達那樣追求動感不是?

車內的空間體驗確如汽車外觀所暗示的那樣,後排縱向空間非常充裕,顯然寶沃很好的利用了高大的車身,擴展了車內長度方向的感受。雖然後排頭部空間還是受下壓的車頂影響,與傳統風格的SUV相比偏小一些,但與同樣軸距的轎車相比優勢依然明顯。總體來說,車內空間表現不錯。

車內內飾基本上繼承於BX5,用料相當講究,除了大量使用發泡材料提高觸感外,同時亦大範圍應用了皮質材料進行包覆,深紅色縫紉線毫不突兀的點綴在皮面上,再加上仿木材質映襯,讓人感覺層次分明細節十足,但深紅的配色也不會勾起我的駕駛慾望。不過我反而感覺,外觀和內飾的格調其實是相似的,獨特而不激進。

寶沃試駕—聊聊我眼中的BX6

寶沃試駕—聊聊我眼中的BX6

自然,之後就是試駕。實際上我不是個駕駛慾望強烈的人,至少對速度、加速度沒有太高要求。自己開車也很佛系,輕易不變道,以至於開車幾年從沒裝過行車記錄儀。但對舒適性又敏感,一方面希望車好開輕便,另外就是側向支撐力要好,晃的太頻繁或者振動衰減不好會難受。所以自己對車的需求比較“家用化”。

先說橫向控制。駕駛寶沃BX6,給我的第一感受、也是最深刻的感受是方向盤手感。說實話我也是第一次開這樣調校的轉向力矩的車,寶沃的方向盤轉向回正力很強,但同時“阻尼”很小;或者說,你永遠不需要回打方向,方向盤會拽著你把車輪迴正,就像有根彈簧拉著一樣。但哪怕鬆手,方向盤也會快速準確的回到原點立刻停止,而不會因為想象中的“慣性”超過中點再擺動兩下。最開始使用很不適應,但習慣它精準的回位後反而會有安全感。我甚至認為這可以成為寶沃本身調校風格的一大特色。

寶沃的側傾支撐能力還需繼續完善,在上下高速路匝道和快速變道時能感受到車輛晃動。估計BX6的底盤與BX5完全相同,寶沃沒有為更“動感”的外觀單獨進行調校。只不過離我個人的需求還有一些差別。

寶沃試駕—聊聊我眼中的BX6

(BX6應對非鋪裝路面表現良好,溫榆河邊上小路的減速帶特別多,但寶沃BX6在各個速度下表現都很有彈性且乾脆利落,讓人印象深刻)

而縱向控制寶沃確實給我一些驚喜。雖然發動機動力總是不緊不慢的跟在深踩加速踏板之後,但是動力和加速度的持續性都很好,低轉速和高轉速都能發揮很好的扭矩。並且發動機動力充沛,快速路上超車非常輕鬆,完全滿足我的個人追求了。不過我承認我在這方面要求本身就比大多數人要低一些。這種調校讓駕駛員有一個“反悔”的時間,能夠更好過濾掉因為車輛振動而造成的非意願的加速踏板開度變化,提高駕駛平順性。同時在車道上巡航時也很容易找到一個讓車輛保持勻速的油門開度,開起來也輕鬆。

寶沃試駕—聊聊我眼中的BX6

(這款2.0T發動機加上四驅配置動力儲備很好,舒適而給人信心)

寶沃的制動踏板感受也很出色,行程長,同時也很線性,同樣是提高舒適性的調校。在加上4驅系統支持,對特殊路面應付也更加自如,也更適合中國的路況以及偶爾家用出遊的需求。整體來說,加減速表現不錯。

最後總結下。我認為寶沃BX6能很好應對日常使用的各種需求,比如較軟的懸架、下狠功夫的內飾,以及不錯的動力性,等等。我認為這種設計符合消費者日常應用需求,同時獨特的外觀也更能體現消費者個性和態度。並且寶沃的轉向調校非常奇特,用習慣後很愜意,特別是長距離高速駕駛的時候。相信略帶個性的BX6能讓一些消費者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