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微面元老欲“賣身”自救,接盤俠都避而遠之?

優勝劣汰,如果僅從經濟學角度而言,不無道理。因為在市場經濟,是以自由競爭為旨義的。而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沒有創新沒有競爭力也只能等著被淘汰。

12月18日,哈飛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哈飛汽車")38%股份(38504.64萬股)轉讓掛牌到期,但截至12月19日零時,重慶產權交易所交易信息顯示這一交易仍未成交。而據數據顯示,2018年9月,哈飛汽車的負債已達到77.1億元,其資產只有9535萬元,負債已經超過資產的80倍。曾經輝煌一時的哈飛汽車如今已變成了"燙手山芋"。

曾經的微面元老欲“賣身”自救,接盤俠都避而遠之?

曾一度輝煌的微面"元老"

提到現在國內市場的微車,大多數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素有神車之稱的五菱宏光,這個才在上月銷量過5萬的MPV,但如果追溯到十年甚至是之前的話,哈飛汽車才是這個領域的龍頭老大。

曾經的微面元老欲“賣身”自救,接盤俠都避而遠之?

哈飛汽車此前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早在80年代初就由軍轉民開始進入汽車業,可謂中國改革開放後汽車自主品牌的"元老"。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哈飛就開始自己的黃金時代。當時,哈飛率先推出微型車"松花江",而這款車更是在1995年位列全國微型車銷量前三,佔微型車總銷量的19.26%。

曾經的微面元老欲“賣身”自救,接盤俠都避而遠之?

為了能夠跟上汽車市場的發展,哈飛汽車也做了很多的改變,開發了許多新車型,例如轎車、賽豹和路寶,但自從哈飛從微車市場轉型轎車市場後,它便逐漸開始衰落。2009年,可以說是哈飛汽車的一個分水嶺。由於公司的重組,哈飛被劃入長安旗下,一同歸入長安的還有昌河。而在2010年,哈飛汽車的年銷量從2009年的20萬下降到18萬,到了2013年時僅剩下2.14萬輛。後來,哈飛更是不再生產汽車產品,淪為了長安的代工廠。

曾經的微面元老欲“賣身”自救,接盤俠都避而遠之?

華麗轉身,欲以新能源"重生"

哈飛落到如此淒涼的境地,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不過,在2017年時,哈飛也曾迎來過一次重要轉機,那就是轉戰新能源領域。

據此前的信息顯示,2017年4月,北京金唐奕豐與哈飛汽車合資成立了哈飛製造,其中北京金唐奕豐佔股90%,哈飛持股10%。2017年6月,北京金唐奕豐獲母公司奕豐科技增資,註冊資本從5000萬元增至20億元。此後,北京金唐奕豐五個月內成立了四家新能源子公司。

曾經的微面元老欲“賣身”自救,接盤俠都避而遠之?

對於金唐奕豐為什麼找哈飛入股,可能大家都知道,如今很多新能源車企都沒有汽車生產資質,藉助傳統車企的生產資質造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而哈飛便可以給金唐奕豐提供這個資質。乍一看,哈飛這下可是美滋滋了,玩起新能源還有人幫忙還債。不過,這時候的哈飛其實並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且轉讓股權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甩掉負債,而它在這個新能源公司也並沒有什麼話語權,哈飛想以新能源"重生"的計劃也顯得更加艱難。

曾經的微面元老欲“賣身”自救,接盤俠都避而遠之?

"老牌"自主品牌的縮影

事實上,類似哈飛這樣的老牌自主品牌沒落的情況不在少數。比如說如今幾乎銷聲匿跡的貴州雲雀,對於年齡稍長一點的人來說,如果突然看到雲雀這個品牌,應該都不會覺得很陌生。因為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這個品牌還是很有名氣,它也曾經國產過斯巴魯REX。而與鈴木分手之前的昌河,也曾以明星車型"北斗星"連續十年受消費者盛寵不衰,甚至多次獲得國內微型轎車滿意度第一名。

曾經的微面元老欲“賣身”自救,接盤俠都避而遠之?

但輝煌只是一時的,自從中國的汽車產業開始轉型時,這些老牌自主品牌已經明顯更不上轉變的步伐了。尤其是在近幾年,由於新能源的大勢所趨,以及新的自主品牌的崛起,老牌自主車企已經難在國內汽車市場分到自己的那一盤羹了。

曾經的微面元老欲“賣身”自救,接盤俠都避而遠之?

加之今年以來國內汽車銷量的持續遇冷,新一輪淘汰賽也將加速來臨。不少曾經呼風喚雨的汽車品牌現如今已經在被邊緣化的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有不少汽車品牌頻頻掙扎在生死線上。而曾有"微車之王"之稱的哈飛汽車能否在銷量下滑、持續虧損、債務纏身等困境中抽身,並在掛牌轉讓中獲得新生?顯然,留給它翻身的時間並不多了。

哈飛汽車的失敗不過是許多沒有把握住市場先機,以及跟上市場轉型步伐的老牌自主車企的一個縮影。但是,面對如今百花齊放的汽車市場,優勝劣汰是自然不過的局面。而如今,國內的自主品牌也正在以兩極分化的現狀發展,未來也將會有更多的自主品牌面臨淘汰的危機,還是那句話,退潮之後當知誰在裸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