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賣身」國資背後的信號


民企“賣身”國資背後的信號

今年以來,看似波瀾不驚的資本市場暗流湧動!“國資系”在A股買買買,有部分國資直指上市公司控制權。

該現象已經引起驚覺。在9月16日舉行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暨50人論壇成立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上,上述話題被重點討論。

-01-

9月17日中午,雷科防務發佈公告,大股東常發集團擬將持有的全部1.91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6.74%)轉讓給北京青旅中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大股東變更。

雷科防務是國產毫米波雷達的龍頭,經營範圍主要包括製造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雷達及配套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7月,該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理工雷科成為百度Apollo生態合作伙伴。

北京青旅中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由中青北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兵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厚土開金企業管理中心共同投資,持股比例分別為38%、37%和25%。

也是在最近幾日,安邦保險已將旗下世紀證券出售給兩家國有企業,接盤方分別是廈門國貿和深圳前海金控,兩家公司共斥資人民幣35.6億元。

另外,9月13日,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投公司以及中信集團、招商局集團和光大集團有意從海航集團手中購買德意志銀行的股份。

海航集團目前是德意志銀行的最大股東之一,為了縮減債務規模,海航集團擬出售其所持的全部7.6%的德銀股份。

今年以來,包括國資委、地方國資委、中央事業單位在內的“國資系”正在參與或已經完成了20餘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交易。

據券商中國統計,僅9月上半月,已有6家上市公司計劃向國資轉讓股份、控制權,包括豫金剛石、英唐智控、環能科技、怡亞通、夢網集團、華英農業。

把時間再拉長一點看,據同花順i問財數據統計,今年截至8月10日,A股共有331家上市公司發生股權交易,其中具有國資背景的公司或機構的佔比達35.34%。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國資作為受讓方的股權轉讓中,超過58.06%轉讓方式為無償轉讓或行政劃撥。

《新京報》稱,部分國資不單受讓了股份,還直指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或者憑藉股權轉讓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比如,今年4月,新築股份原控股股東將1.05億股股份轉讓給四川發展,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四川省國資委。

比如,7日20日,當代東方控股股東廈門當代與山東高速簽署協議,後者對當代東方進行股權投資,成為控股股東。山東高速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國資委。

又比如,7月17日,聯環藥業控股股東聯環集團的股東永泰集團,將持有的聯環集團44.2%股權轉讓給金茂集團,金茂集團持有聯環集團100%股權,而金茂集團的實控人為揚州市國資委。

-02-

有觀點認為,國資今年頻頻“接盤”是在“積極囤殼”,但也有人稱,很多上市公司自身出了問題,所以不得不投入國資懷抱“取暖”。

比如,夢網集團近日發佈停牌公告稱,“為響應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圳市國資委下屬公司擬大比例戰略入股公司,此次戰略入股行為可能導致公司實控人發生變更”。

可以看出,夢網集團是非常願意國資入股的。這幾年,夢網集團實控人數度變換、主營業務也發生過變化,公司始終處於動盪之中,最近股價已經創下近四年新低(7.88元/股)。

另外,公司實控人余文勝及第三大股東孫慧均高比例質押,而且在股價的持續下跌中已經有部分觸及警戒線,如果短時間內無法扭轉公司業績下滑的現狀,將面臨著很大的爆倉壓力。

所以,整體來看,本輪“國資系”的頻繁入主,是發生在上市公司紛紛陷入資本困境的大背景下。很多民營企業在債務危機、股價下挫、質押爆倉、業績疲軟重壓下“求入股”。

人民日報主管的《證券時報》最近發表文章稱,國資積極受讓上市公司股權主要是,2015年後股票質押成為很多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但股價持續下跌,讓很多公司面臨平倉風險。

另外,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並未得到有效化解,多面夾擊之下,出讓部分股權以緩解資金壓力成為多數民營上市公司股東的更優選項。

“沒有行政指導,沒有監管介入,用市場化手段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的做法值得提倡。”《證券時報》稱,國資受讓上市公司股權不應過度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則認為,國企入股民企(原話:國資在凱歌行進)主要是由四個原因造成的。

1、今年整個經濟形勢有變,首先受衝擊的是民企,過不下去了。2、近幾年進行“三去一降一補”,使得產業鏈條的相對優勢地位發生變化。在上游的錢,國企賺得不得了,廣大民企是在中下游。3、影子銀行受到了抑制,過去民企大多數靠影子銀行來融資,隨著資管新規的推出,斷了民企的財路。4、雖然我們的主流政策強調不能歧視小企業、不能歧視民企,但事實上是歧視的。所以很多企業過不下去了。

-03-

過不下去怎麼辦,要不跑路,要不找國企做庇護傘。

按照李揚的說法,這是經濟劇烈下行壓力下,民企的“自救措施”,對國企和民企都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不過,李揚同時提醒,一般來講,國企的效率比民企普遍還是低一些的。在特殊時期獲得國企庇護,國企開始給民企派領導、派書記,這有可能讓民企的生命力窒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現在國企搞混改的時候到底是誰混誰?如果搞混改的目的是讓國企去把民營企業給吃掉,特別是在民企最困難的時候,那國企就是趁虛而入。

“現在有些國企入股的價格極低,有的就是零價拱手送給國企,當然國企就很高興了,這不是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不是要把民營企業給改掉,而是應該讓民營企業加入國企,改善經營機制。”姚洋認為,如果趁民營企業比較困難的時候,國企搞逆向混改,對民企信心的打擊是會非常、非常大的,國企應該手下留情。

姚洋呼籲,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時候,千萬不要搞成逆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把民企都改沒了。

實際上,混改有兩條路,一條國資是把自身存量拿出來,吸引民間資本;另一條是去資本市場做股權投資。顯然,國資似乎正在第二條路上疾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