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拼”IPO保薦 券商期待利好落地

□本報實習記者 戴安琪

上海農商行日前發佈的一份IPO保薦機構招標結果公示,引起投行圈熱議。針對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信證券以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保薦上海農商行IPO項目,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這主要基於四點原因,即:上海農商行IPO項目保薦風險低、盡調工作量相對較低、保薦機構價值有限、對券商排名有重大作用。不過,儘管今年前三季度券商投行業績低迷,但11月份已經開始逐漸回暖。業內人士表示,滬倫通、科創板等多項政策利好投行,投行寒冬季有望結束。

保薦費低至五萬

上海農商行的一份IPO保薦機構招標結果公示顯示,項目中標單位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體中標內容和金額如下:國泰君安證券保薦費16萬元,承銷費率0.45%;海通證券保薦費5萬元,承銷費率0.05%;中信證券保薦費30萬元,承銷費率0.28%。

對此,王驥躍表示,上述頭部券商以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價格保薦上海農商行IPO項目,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上海農商行IPO項目保薦風險低。銀行、券商、保險類金融機構日常經營均受到監管部門的持續監管,出現重大違法違規影響上市條件的概率低,在保薦風險較低的情況下券商要求的風險補償自然也會極低。二是上海農商行IPO項目的盡調工作量相對較少。與製造業或者流通業相比,金融業經營更多依賴內控系統,業務流程簡單,相應的盡調工作量少,保薦機構的執業成本也會相對較小。三是上海農商行A股IPO保薦機構價值有限。上海農商行與其他城市商業銀行業務模式相近,保薦機構很難挖掘出上海農商行的特別價值。四是上海農商行IPO對券商排名有重大作用。大量IPO項目的募集資金規模只有幾個億,上海農商行在全國銀行業排名在20多位,募集資金規模會比較大,對券商投行業務排名具有一定的作用。

關於三家券商以低價保薦上海農商行IPO項目是否屬於惡性競爭行為的質疑,王驥躍認為,這是正常市場競爭的結果。中標者都是業內排名前十的頭部券商,而非IPO業務較少的小券商。這個價格既非投行業務首現,也絕非最後一單,未來千一、萬五的報價可能會成為券商投行業務報價的主流價格。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行為極不合理,低於成本價,是一種惡性競爭。這種惡性競爭就是比本錢,最後看誰取得市場上的壟斷地位。

投行靜待政策利好落地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來共計40家券商投行有IPO項目主承銷收入,累計實現收入50.6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141.18億元同比下降64.16%,為2015年以來的最差承銷收入紀錄。從券商三季報也能發現,34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淨利同比平均下滑近三成。

某投行人士表示,券商投行業績低迷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股市震盪影響,IPO發行減緩,投行主要業務源下降;二是民營企業債券募集資金困難;三是由於鎖價制度,再融資遇冷。

從剛剛公佈的11月券商經營數據來看,券商總體業績有所回暖。投行業務方面,中信建投研報顯示,11月份,共有5家企業完成上市,IPO承銷金額為96.77億元,環比下降1.97%。股債發審維持慢節奏,但再融資政策組合拳陸續發佈,利用再融資補償現金流和償債的事件激增,單月再融資承銷金額34.77億元,環比上升130.38%;債券承銷金額為7696.94億元,環比上升36.42%。

華泰證券表示,政策環境多維度改善,滬倫通、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增量改革穩步推進,再融資、股指期貨規定邊際寬鬆,回購、退市等制度建設持續優化,為證券行業發展提供土壤。

有投行人士表示,隨著滬倫通、科創板等落地,投行“寒冬”季有望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