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寬廣:校長的時新素養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校長是學校的管理者、引領者、建設者、改革者、發展者。中小學校長是一種崗位,是一種職務。對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懷、有初心、有胸懷、有抱負的校長而言,校長應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專業性屬的事業、志業。

在教育改革發展進入奮進創新的新的重要時期,中小學肩負著為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培養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歷史重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名優秀校長對教育的改革、對學校的發展、對教師的成長、對學生的成才的意義功值是不言而喻。在當前中小學教育特別是學校的教育改革管理實踐中,我們亟待並渴望有更多的專家型、教育家型校長的應運而現,但這並非易事,因為專家型、教育家型校長的成長,是一個漸進且需要較長累積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的條件保障與土壤水分供給,還需要校長自身的不懈追求與艱苦努力。對於絕大多數中小學校長來說,做一名合格的稱職的校長,應是起碼的、基本的剛位職業標準與要求。做一名合格中小學校長,也應具有多種基本素養及能力。在這些多種素養中,一個不容忽視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時新性品質素養便是“胸懷寬廣”。

辛克萊.劉易斯曾說:“在這個世界上想有所成就的話,我們需要的是豁達大度,心胸開闊。”我國早有古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胸懷寬廣表現在一個人的身上就是恢宏大度,寬仁大度,明月入懷,磊落不凡。中小學校長作為一種在重要而特殊的崗位上履職的人,理所應當具備胸懷開闊的品質與素養。然而,我們發現在一些地區、一些學校的校長中依然存在著個別校長,最缺失的恰恰是胸懷寬廣的素養品質。他們心胸狹小如針尖,目光短淺似鼠目。教師原對他們寄予厚望,但這些校長走上崗位後的“所作所為”卻讓人大跌眼鏡,不敢恭維。他們對學校原已形成的、被教育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師生認可的傳統優勢項目,如辦學理念、文化體系、管理制度等,以所謂的“創新”為藉口,不是傳承、改進、完善與科學的揚棄,而是主觀臆斷的、甚至是野蠻的、違背教育管理基本規律的予以廢除,儼然當起了強行拆遷的“工程隊長”,大有另起“爐灶”之勢。不說是校長,就連一個教育人基本的素養、儒雅風範也被喪失殆盡,讓人匪夷所思。

教育部2015年頒佈的《普通高中校長專業標準》中在對校長的專業要求中指出,要尊重學校傳統和實際,注重學校特色建設,堅持多樣化的成才觀,重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學校教育是一種文化,學校管理也是一種文化形態。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其實也是一個以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充滿文化元素、氣息氛圍的陣地,對任何一所學校而言,他們所形成的辦學理念及優良傳統、特色項目及科學制度都是經過歲月的累積,也是辦學的歷史沉澱。不管校長的更替輪換,作為繼承者的校長,應有一種最起碼的、對學校業已形成的傳統的尊重。是需要用科學、理性、文化的思維視覺去“傳宗接代”、繼往開來的,而不是自以為是的、人為地粗暴割裂,甚至使之“粉粹性”消失。任何學校的發展,均是一個不斷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完熟的“過程”。這個“過程”應是一個用文化的浸染滲灌施工模式手段,而絕非採用建築工程的建設模式方法,這個“過程”更需要校長胸懷寬廣,因為校長的胸懷決定你自己的視野,決定你自己的高度,決定你自己的未來,更決定你所管理學校的前途命運!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心胸。但願我們的校長從自我做起,不忘初心,成為一名具有優秀品格,以德服人,勇於擔當,胸襟坦蕩,胸懷寬廣的優秀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