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道20號」集蒙漢精華,擷北方各地特色!回望舌尖上老包頭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作為西北著名的水旱碼頭,老包頭可謂眾商雲集,豪紳巨賈在享聲色犬馬之外,更耽口胃之慾。因此,從清朝時,老包頭的飲食業便名店林立,且集蒙、漢、之精華,擷北方各地之特色,構成了傳承至今的老包頭特色飲食文化。

大飯館養牛羊,最多達幾千頭

「烏蘭道20號」集蒙漢精華,擷北方各地特色!回望舌尖上老包頭

在晚晴時期,老包頭城的飯館、茶館就已達到二十多家。飯館中,著名的有覆成元、惠豐軒、允和元等;茶館則以義忠元、長慶元、福義元為代表。這些館子大都分佈在東門大街、南河槽等地,各有經營特色,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覆成元,創始人姓白,坐落在現在的解放路上,家常菜做得很有特色,終日賓客盈門。

另外比較有名氣的老館子叫惠豐軒,分別在老包頭城內開了東西兩家店,一家經營稍麥、拉麵等本地風味小吃,主要服務小市民階層;一家則經營山珍海味,飯館內設有戲臺,顧客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聽戲。這種將飲食和文藝相結合的經營方式,當時在包頭市獨一無二的,來這裡捧場的,自然都是達官權貴、富賈鉅商。他們來此,或為祝升官,或為賀壽誕,大都極盡排場。及至辛亥革命後,封建上層人物漸趨沒落,惠豐軒也衰敗了下去。

清末民初時,東門大街上還有家頗有口碑的老館子:錦義源,也是一東兩店(一個東家,兩處店)。在路北的一家,經營稍麥、糕點和乾貨,鋪面比較小,形式是茶館,路南的一家則規模大一些。當時,東門大街非常繁華,商號遍佈,進城售賣糧、草、皮毛、藥材的農牧民和商戶,都喜歡到錦義源吃飯。據錦義源掌櫃高四撓的侄孫高富財回憶,在錦義源最鼎盛的時期,店內飼養的牛羊多達三四千頭,隨時宰殺用作食材。這家飯館在包頭經營了近八十年,在中下層市民中享有非常好的聲譽。

說到老包頭的知名飯館,不得不提本地飲食業三大幫系之一的清真館。這些飯館的東家和廚師等,都來自歸綏(呼和浩特舊稱),具有明顯的外地經營特色。

創始於1922年的萬和軒就是老包頭城裡有名的回民飯館,不但講究食品衛生,還善於精工細作,注重飯菜品味,頗受回、漢族市民和外地客商歡迎。

據說,萬和軒的掌櫃李秀山是把理財好手,用人先看品行如何,尤其重視對堂倌的任用。舊時,人們都說“跑堂的能頂半架幌子”,李秀山看中了一位叫王天元的堂倌,能記三百多個品種的菜名,整桌酒席報菜算賬“一口清”,服務非常到位。

小館子送外賣,還搞飢餓營銷

「烏蘭道20號」集蒙漢精華,擷北方各地特色!回望舌尖上老包頭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量的京津客商也來到包頭做生意,“京津館”也隨之發展起來。這些飯館主要做經營金店、銀樓、皮毛店和藥材店等京津行商大賈的生意,並接待政府要員和社會上層人士,聚德成、福聚成和綏西飯莊在當時就可謂名噪一時。

今時還能聽到其名號的聚德成,可謂百年老字號了。當時,這家飯館主要經營家常便飯,設明雅兩處堂坐,主營雅座,經常包辦高級宴席。在聚德成的雅座間裡,不但擺有名花盆景,牆壁上還掛著高雅詩畫,桌椅一律仿楠木色澤,配以白色的檯布和椅套,餐具一律用有松柏圖案的細瓷器。當時聚德成所賣的飯菜,可謂北京、天津有什麼,包頭就有什麼,不但有雞、鴨、魚、蝦。蟹,還有海參、魚翅、猴頭燕窩等珍饈。

京津館不但打破了西路飯館一家獨大的局面,還有一個獨特的貢獻:最早在包頭使用冰箱(用窖冰延長成品或半成品的保鮮期)。

在老包頭城,還有一些“叫得響”的小館子,經營者多是“父子幫”“夫妻幫”等。有一家叫“郝象臣天津館”的小店,經營的主食為包子,製作的燻雞、五香雞也小有名氣,因靠近劇場等繁華場所,通宵營業,還能提供上門服務,已經有餐飲外賣的雛形了。還有一家叫“忠三元”的爆肚鋪,黃昏的時候才開始營業,主要經營爆肚和芝麻燒餅,擅長搞飢餓營銷,每次做定量的份數,賣完為止。

除飯館外,茶館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在新中國成立前,茶館數量能佔到包頭飲食業的三分之一。茶館一版規模都沒有飯館大,經營也比較鬆散,多為合資生意。多數茶館都在早上營業,一直到中午關門。老包頭的茶館與外地不同的是,即賣稍麥、糕點等,也兼售茶葉。那時,茶館主要服務的對象都是中下層市民,還有各路商旅,他們早晨到茶館要上一壺茶,在點一些小吃,邊吃邊喝邊聊,到了時辰就各自謀生計去了。

自然,飯館裡也有行規,總結起來就是“到時候你就幹,幹完你就走,乾的好了就用你,乾的不好就打落”。因此,在飯館裡謀事,不但要學好技術,做好服務,還要儘量避免與食客發生衝突。

“四頭”撐一攤兒,偶爾也“耍手藝”

「烏蘭道20號」集蒙漢精華,擷北方各地特色!回望舌尖上老包頭

老包頭的飯館裡,不但店面裝潢、食品製作都很有講究,各家店的經營也有獨到之處,在人事配置上,都有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

在一些老館子,除了掌櫃外,還有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領作。領作一般代掌櫃執行全力,不但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能言善辯,左右逢源,善於處理人事關係。當時有句行話就是用來誇領作的:做官入了閣,做買賣當了客,乾飯館領了作。有的飯館掌櫃對業務不是很精通,但要是僱了一位好領作,也能賺得盆滿缽肥。

另外一個重要的職位,就是堂頭,主要負責雅座、散座的全部服務工作,直接招待顧客。除了為顧客提供菜單,還要敦促服務人員按照程序工作,為顧客服務,具有相當豐富的社會經驗。一般的服務員經過長期鍛鍊,表現出色的就能提拔為堂頭。

當然,一個飯館最核心的競爭力,來自於菜品的質量,這取決於“灶頭”,即小灶的掌勺師傅。大飯館在灶頭下還會社二灶、三灶師傅或土地等,接受灶頭指揮,互相配合。凡是酒席,必須由灶頭掌勺。散座的菜品才能由二灶師傅炒,但在質量上也並不含糊。接下來,便是案頭了,顧名思義,就是為掌勺師傅準備食材的工種。這個崗位有很強的計劃性,每天需要多少原料、調配品,都要按精準的量去準備。

另外,飯館要想正常開業,還得有個“櫃頭”,即賬房先生,所從事的事情繁瑣,責任重大,是掌櫃的好參謀。

要想開好一個飯館,除了要做好菜,還要在服務上下功夫。過去的老飯館,講究“看座規矩”(服務程序),基本要求不外“熱情、禮貌、誠懇、周到”八個字,但具體開來,還要因飯館大小、客人花錢多少而異。

但這些也只是表面功夫,有些飯館裡也存在欺詐顧客的行為。比如在承辦喜慶宴會的時候,酒過三巡,飯館會視情況送幾道拿手菜,名為白送,暗地裡卻要計在總費用裡。有的飯館表面免費供應白酒、黃酒,卻要將成本攤到菜裡。

隨著時代發展,那些曾經在老包頭城名動一時的飯館,如今多數都不復存在了,但卻為我們留下了兼容幷包的飲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