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大刀回鍋肉里的廣漢味蕾

文圖/剛峰

導讀:四川省廣漢市連山鎮耕讀山莊,有一道著名的菜餚名叫“大刀回鍋肉”。此佳餚,色澤油黃、肥而不膩;形似大刀,味如生鮮。咬一口,鮮嫩醇香;咽一沫,味蕾回腔。可謂色香味俱全,堪稱川菜回鍋肉中的上上品。金秋十月,我雲遊在天府之國的成都,因緣分,應邀前往山莊品嚐。想不到,不僅見證了,原連山老供銷社大刀回鍋肉的開山大廚張仁勳親自烹飪全過程;而且,還與一撥本地文人墨客在品嚐聊天中,竟然分享到了廣漢許多人文軼事。那一晚,真是一個文化大餐。不僅回鍋肉令我垂涎,而且,耕讀山莊裡的世外桃源景色與廣漢當地的人文歷史情懷,更讓我至今離去半月有餘後,口舌生香,那味蕾,饞涎了我的這個秋季……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其實,每年金秋季節,我都會從遙遠的海南島出來,到一個地方去雲遊。

不只是人至中年的一種知天命的豁然開悟,更是一份文人墨客的一種責任。跳出海島的寂寞,拋開周邊的凡事煩惱,到遠方去,尋覓一塊世外桃源,發發圖片涮涮微博,不只是為著返璞歸真圖一份心靈的清靜,而是去考究一方地域人文來龍去脈,將精力與才華,慰籍年過半百依然還在飄揚的遠方與詩的思緒。

成都平原,更是我今年雲遊的目的地。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這塊富饒遼闊的肥沃土地上,除了五千年三星堆神秘的文明起源、三千年古西蜀國燦爛文化,更有明清以來,流傳盛廣的“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遷徙故事。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壯闊場面呀,浩浩蕩蕩的江西、湖廣的先民家族們,逆長江而上,不再是有“乘春祓禊逐風光,扈蹕陪鑾”的江南踏青勝景;而是,“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舉家遷移的艱辛。從江南曲裡拐彎的水道入川,先民們趟過朝天門,然後,從重慶的合江口,沿著嘉陵江、渠江、金沙江、岷江等水系,在廣袤的丘陵與平原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各自營生,並將江南農耕文化的精髓落地生根。幾百年來,他們開村立基、耕讀傳家,娶妻生子、繁衍生息與巴山蜀水的本地居民同化異化,孕育了和派生出來一道光輝燦爛的川系民風民俗。其後代不僅誕生了諸如鄧小平、朱德、陳毅等一批偉人名士;更在閬中的李家、秦家、胡家大院等名門望族的堂號中,以及平樂、栁江、大邑等成都周邊古鎮的江西會館中,依然可尋覓先祖奮鬥拼搏的精神痕跡。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這一派渾厚輝煌耀人的成就,對於我這樣一位客居海南近三十年的江西籍書生來說,該有多麼大的吸引力,我焉敢對故鄉,自唐宋以來形成的贛文化溢流出來的成果,而無動於衷?

於是,我獨行至成都,在朋友們的安排下,驅車沿著嘉陵江逆流而上。從遂寧至廣安到南充、再上行到廣元,對巴山蜀水嘉陵江一段的小平故居、朱德故里及一些沿江市縣的古鎮做了一些民系的梳理,並對西漢時期四川盆地的三個古邑的巴、蜀兩郡做了一些古蹟的考究。

返回成都,正準備休息幾天,好前往另一個古郡亦廣漢郡時,想不到,意念竟然與現實吻合。重慶一位媒體界的朋友“果廬老向”兄忽然來了電話,邀請我前來廣漢採風。

於是,我便與廣漢結上了緣分!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真的是一種前世修來的緣分,廣漢市距成都不足三十公里。

從成都坐動車不足半個小時,便到了自古就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說古稱雒城,現為廣漢市的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緣分就在附近,想看的古城就在錦城的周圍。

別小看這座位於“天府之國”成都平原腹心地帶現只屬德陽市代管的小縣城,它可在中國的歷史上卻赫赫有名。史料記載,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后,為扼制劉邦,封其為漢王,分封偏遠的巴、蜀、漢中三郡。隨後楚漢爭霸,劉邦打敗項羽,建立西漢,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蜀郡東部和巴郡數縣再置郡,這個新置的郡因其地域廣袤,故命名廣漢郡,且轄十縣三道,這就是廣漢市的前世。後郡改州,廣漢又名漢州。漢州,這也是至今為止,在中國城市二千多年曆史沿革演變中,唯一保存以漢代為署名的城市。

當然,廣漢還有一個名稱叫雒城,那是秦朝時取得名。因郡治所在雒縣有條雒水流經縣境而得名,故雒城是廣漢的別稱。雒城古建築在民國時依然還保存,有當年鄉賢戴季陶請著名建築學者梁思成拍的幾百幅圖片為證。梁先生所拍攝的五百多張圖片中,曾清楚地記載了江西會館,坐落在西湖邊上。這座“萬壽宮”以風水佈局的荷塘月色,便成為“漢州八景”之一著名的“西湖夜月”。據學者藍勇統計,清代四川有會館1400餘座,而江西會館有320所,僅次餘湖廣會館,佔總數的22%。在四川,大凡有“萬壽宮”的地方,皆是江西人的後裔。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可惜,江西會館與雒城其它古建築一樣,在百年歲月如梭的城市建設無休止的拆遷中,終於失去了它的韶華!但雒城經修復的城牆還在,聳立在二千多年的歷史風雲中不倒,足見這座城市的文化厚勁。

開車接我的當地宣傳部的小文副部長告訴我,當年劉備由漢中入蜀,得成都必先取雒城,方可開基三國鼎立的歷史格局,可見,雒城作為西蜀重鎮在四川的歷史戰略地位。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車出廣漢城,將我載到了一個名叫“耕讀莊園”的山岰裡,一下車頓時被成都西邊這片連綿起伏山崗的金秋景色所吸引。

或許是看久了成都遼闊平原的空曠,忽然間,眼簾映入了一派蔚藍的天空下,成片成片的柚樹、桃林組合的層林盡染的綠色山景,心中便盪漾著一股清新的心情。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果廬老向”在山莊裡迎接我的到來。原來,這個位於連山鎮與松林鎮交界處橘紅村便是他的家鄉,是他的先祖“湖廣填四川”的棲息地,也是他出生與童年成長地。經過他和族人們數年的努力打造,這塊曾經有些荒蕪的山崗上,如今,已成為花果飄香、生態鬱濃、集鄉村旅遊、民居、休閒娛樂、餐飲美食為一體的西蜀農耕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基地。

敦厚質樸的向兄是當地著名的文化人,想不到,他把自己的家鄉竟然做成了一塊“世外桃源”地。

連山腳下這座“耕讀莊園”,不僅有獨具一格的青磚筒瓦房屋、亭廊樓閣建築;還有小橋流水,水車、風車、老床舊椅,以及石磨、蓑衣、紡線車等許許多多叫不出名字的農耕用具。這座莊園,即有先祖江西、湖廣客家雕樓等建築的傳承,又有川西民俗的風情。向兄帶我隨意在莊園裡慢步,隨手在樹上摘下桔子與柚子品嚐,一邊走一邊吃一邊看著,雞鴨在林間慢悠悠地覓食、小狗小貓在樹下懶洋洋地散步,鄉村老人們,手捧一杯清茶悠閒地坐在石桌前,望著孩子們在樹下林間暢快地嬉耍追逐,那一份怡然自得,勝似陶淵明的“世外桃源”。

其實,追逐一方田園,放逐一片心緒,到遠離都市的喧囂與繁雜鄉村,尋覓“返璞歸真”,不只是歷史上文人墨客的專利,更是現代都市人的憧憬。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的這座“耕讀莊園”之所以聞名,除了莊園、宅第、果樹成蔭自然環境外,還更在於它的歷史傳承。因為歷史上民國時期“連山桃花會”就曾遠近揚名。據說,連山這個桃花會,始於清光緒年間,揚名於民國初年,曾吸引了無數達官貴人、騷人墨客慕名而至。特別是1944年農曆2月19日,史載,著名書畫家張大千在縣長馮灌父等人陪同下,專程來連山遊賞桃花。那連片成海的桃花,竟然撩動了大千先生心扉,他醉意萌萌,連連讚美:“是快哉!是壯觀!上海龍華的桃花只是疏疏落落,連山卻是桃花之海”。被五百年來第一畫家點讚的連山桃花會,焉何不成名?

況且,連山中還遺留有北宋書畫家米芾曾手書“天下第一山”摩崖石刻。

“逶迤連山迎朝日,桃花盛開盡是春”!

可惜,我到來的季節不是陽春三月,看不到連山與松林鎮交界處這一帶的桃花怒放,層層花海瀰漫數公里的勝景。

向兄說,沒關係,今天的晚餐,我讓你吃後一定不會虛度此行。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於是,我們一行來到了廚房,見到了,著名的“連山大刀回鍋肉”開山大廚也是耕讀莊園生態餐廳主廚張仁勳,親眼目睹了他烹飪大刀回鍋肉的全過程,並聽到了他的一段成名故事。

1988年,四川省內各地餐飲同行業者在廣漢縣桂花街參加物資商品交流會。期間張仁勳和比他大四歲的代木兒作為連山供銷社餐飲店的種子選手一起參加了打擂比武。那些天,代木兒做墩子操刀切肉,張仁勳掌勺炒菜主打回鍋肉,兩人將創新版回鍋肉的刀工、配菜、烹調、擺盤發揮得淋漓盡致,再經新聞一報道引起全城轟動。觀者成山、排者成龍,供不應求。原本打算擺攤兩三天的餐飲交流會,結果弄了半個月,後在顧客要求下又延了一週。

連山供銷社大刀回鍋肉一炮打響後,從此聞名遐邇,成為四川省飲食文化中推陳出新、雅俗共賞的一道名菜。後來,師兄代木兒獨自開店主推代木兒回鍋肉,張仁勳卻一度承包了供銷社飲食店,成了供銷社大刀回鍋肉的掌門人,代木兒、張仁勳被譽為連山回鍋肉的開山大廚、連山回鍋肉之父,並先後多次獲得省市金獎。因此,張仁勳成了四川餐飲界的名人紅人。

可惜,好景不長。由於供銷社轉企改制,飲食店幾度易人,張仁勳最終離開了供銷社,隱姓埋名到城裡的大酒樓供職,代木兒也在幾經商海沉浮後因病仙逝。再後來,正宗連山回鍋肉的招牌四面開花,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造成良莠不齊、亂象叢生。

為重振連山美食之鄉的聲譽,讓食客品嚐正宗“大刀回鍋肉”的香醇美味,張仁勳重出江湖,應邀前來連山耕讀莊園主廚,並將當年供銷團隊研製的大刀回鍋肉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陳出新,演繹連山回鍋肉新的故事傳奇。

聽完了張大廚師的軼事,見證了連山回鍋肉的烹飪,並與向兄及當地的文人墨客匯聚一堂,一邊品嚐美食,一邊聊著廣漢的歷史人文,再喝口小酒,哇噻,那一份乏味真的很巴適!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俗話說,美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現符號。川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排在第一的家常菜,其背後,折射出巴蜀農耕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排在川菜首位的“回鍋肉”更是四川飲食文化的精髓。

“連山大刀回鍋肉”作為推陳出新的一道佳餚,它比傳統回鍋肉更具地域特點。

據我在現場的觀察,感覺連山大刀回鍋肉在食材及口味上有以下幾個特點:1、肉片大而薄,手掌來寬(面積與大刀相似)且三寸有餘;2、必選上好的豬臀肉(坐墩兒肉),半肥半瘦符合陰陽之道;3、色澤油黃、肥而不膩、瘦而不綿、略帶辣味、鹹中有甜、鮮嫩醇香,口感賽過玉盤珍饈。

如今,“連山大刀回鍋肉”已成為連山鎮的主要經濟產業了,到連山不吃大刀回鍋肉這道美食,等於沒到連山。作為西蜀重要的美食鄉鎮,除了有耕讀莊園王大廚師這樣的一批優秀烹飪師外,我想,這還應該得於連山的區域優勢。連山,依山傍水,空氣好、水質好,此地盛產紅苕、玉米等粗糧,而這類紅苕、玉米等粗糧皆是豬的上等飼料,所以,豬養得好。連山的豬養的肥頭大耳,白白嫩嫩,容易出上等好肉,而好肉又是連山回鍋肉的上等食材料。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回鍋肉”,是川菜中一道歷史悠久的菜餚。過去商店、作坊,在初二、十六“打牙祭”或百姓在喜慶節日,或平時人來客往的酒宴時,回鍋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由於過去以肥肉為主要食材,故四川人又稱回鍋肉為“解饞菜”。

一個“饞”字,不僅道出了四川人對美食文化理解的真諦;而且,也饞涎了我此行雲遊四川的一個秋季!

四川美食,必以辣出眾、以麻成名。雲遊成都平原近一月之久,幾乎是餐餐品麻辣、天天享美食。什麼龍抄手、串串香、棒棒雞、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鮮椒嫩仔雞、香辣蝦、小蔥燒財魚、紅燒牛腩、肥腸豆花、麻辣豬肝、乾煸牛肉絲、魚香肉絲、水煮牛肉、宮爆雞丁、酸菜魚、涮火鍋等,幾乎嚐遍了四川的佳餚。這些家常菜,吃過後,或許忘了,唯獨,對耕讀莊園的這道“連山大刀回鍋肉”記憶猶新,且,口舌生香,不敢忘味。這真是:

鮮香脆嫩似仙丹,妙不可言滲骨髓。

待到來年桃花開,再次入川拾味蕾。

連山大刀回鍋肉裡的廣漢味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