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公司融資IPO上市的可能性


一文讀懂公司融資IPO上市的可能性


轉載自:董秘圈(ID:hidongmiquan)

一、公司是否適合上市


從1991年開始算起的話,中國證券市場搞了27年了,只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說明,上市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文讀懂公司融資IPO上市的可能性



1行業狀況


(1)行業發展空間

國家鼓勵的,未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的行業適合上市。產能過剩的、汙染嚴重的、造假事件頻發的、社會輿論影響差的上市都非常困難。

(2)行業監管狀況

有些行業,監管法規、政策不明,業內很多公司普遍從事不是很合規的事項。而只有個別公司合規運行了,就沒有競爭優勢了。

這種情況下,整個行業都很難上市。

2公司狀況


(1)競爭優勢

公司在行業裡面是不是有足夠的競爭優勢,能否在可預見的將來賺取足夠的利潤。能夠賺錢,是國內上市的首要條件。

三五千萬上市的企業是少數,上市的平均淨利潤是1億左右。核心是公司是不是在行業裡面有足夠的地位。

行業空間足夠大的話,前五名、前十名上市都沒問題;行業不大話,估計前三名,甚至只有第一名才有機會上市。

(2)規範能力

公司是否有意願和能力進行規範。為了上市,意願一般都還是有一些的,主要是能力問題。

①資金能力。很多公司賺的錢,都是靠的不規範來的,少交稅、剋扣員工五險一金、環保不達標等等。這樣的公司,一規範起來就沒多少利潤了,那就很難上市了。

要保證公司,完全按照IPO上市規範的來的話,還能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上市才行。

②人員能力。很多公司處於比較偏遠的地區。老闆想規範,但是招不到合適的人。

光靠中介機構是不行,公司日常業務運營、內控控制,還是要靠企業內部人員進行。


一文讀懂公司融資IPO上市的可能性


二、上市大概成本


上市的成本分為這樣幾個部分:稅收成本、規範成本、中介成本、其他成本。

1稅收成本


營改增之後,流轉稅基本上都要規範繳納了,單說企業所得稅。

按照IPO上市申報期三年,上市等待期兩年,共五年進行計算。一般公司這期間至少會產生累計2億元的利潤總額,按照15%和25%的企業所得稅率計算分別是3,000萬-5,000萬。

這塊成本是要上市之前就要規範繳納的,可以對地方留存的40%申請減免或返還。

2規範成本


(1)五險一金成本。

規範起來的話,一般是員工工資的40%左右。

(2)其他規範成本。

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常見的包括資產重組、土地證、房產證、生產手續、環評手續、融資規範等。

這塊成本是要上市之前就要規範繳納的。

規範事項,可以找當地金融辦或上市辦統一溝通協調。

3中介成本


一般而言,上市總費用的話,券商2,000萬-5,000萬,會計師200萬-500萬,律師150萬-300萬。

其中券商費用主要是承銷費,按照募集資金8%-15%收取;會計師分為基礎費用和加期審計費用(加期,每期50萬左右)。

另外,需要說明的,中介機構大部分費用都是上市後收取的,上市之前大概需要支付500萬左右。(地方補貼一般也有這麼多錢)

4其他成本


其他信息披露、財經公關、慶功禮品等費用,500萬左右。

這些費用,大部分都是上市後支付。

一文讀懂公司融資IPO上市的可能性


三、上市大概時間表


1總體情況


不管是主板還是創業板,申報期都是三年,三年都要規範運營、規範納稅,保持穩定性。

申報期第一年稅務可以有一定的不規範,但是差異不能太大。

主板要求三年連續盈利,創業板雖然說理論上一年盈利就能報,但是實踐中大部分都是2-3年盈利申報的。

大部分中型券商要求,最近一年盈利,創業板3,000萬淨利潤、主板5,000萬淨利潤才會申報。大型券商,要求會更高一些。

按照目前的審核進度和效率,預計2019年上半年可以消化完畢庫存,屆時達到即報即審,一般IPO項目6個月-1年審核完畢。

2新三板掛牌企業


有一定的規範基礎,但是必定新三板和IPO的規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般而言,在滿足業績要求的情況下2017年聘請IPO中介機構的話,2019年可以申報;規範程度足夠好的企業,2018年或許可以申報。

這種情況下,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可以上市。

3非新三板掛牌企業


規範性差一些,現在2016年的所得稅彙算清繳已經完成,無法修改,一般2016年用不了了。

這樣的話,企業一般只能2017-2019年作為申報期,2020年底或2021年上市。

如果2016年,足夠規範,可以考慮使用2016-2018年作為申報期,2019年申報,2020年上市。


一文讀懂公司融資IPO上市的可能性



四、企業上市前準備


上市與否,是好是壞,不取決於上市本身,取決是民營企業本身。正如一把亮劍,放在高手那裡可威震江湖,放在普通人手裡,還不如菜刀有用。

1理清戰略


企業無論上市是否,都要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是什麼。讓上市服從於企業的整體戰略,加快企業戰略的實施。同時,通過上市,調整,優化現有的戰略。戰略清晰,企業就會保持主業持續的增長,增加企業的價值,提高企業的股價。如果你認為一家企業的戰略不明晰,你敢買這家企業的股票嗎?上市就像給企業家一輛車,如果企業家清楚地知道他去哪裡,我們就敢做他的車,同他一道發展。如果他開起車來找不到路,我們就不要耽誤時間了。

2建立良好法人治理結構


歐美的經驗表明,具有良好法人治理結構的企業,其股價一般會相對提升10-15%.

目前民營企業當中,很多還是家族企業。他們在創業時尚能團結一致,同經風雨。然而,企業一旦做大了,家族的矛盾開始凸現。同時,這種家族氛圍讓一些優秀的人才也不敢參與進來,或者放手大幹。員工普遍認為是給老闆一家做事,打工心態濃厚。

有些企業家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上,還是沒有想清楚。或者說,他們就是不甘心放權。一家要上市的民營企業家問我上市後所有權是否必須和經營權分開,我反問他,如果你自己辛苦工作,每年賺1個億。如果請一位職業經理人,每年賺2個億。你則留出大量時間,思考企業戰略,整合企業資源,陪伴家人旅遊。此時,你願付多少給這位經理人。

我想,很多企業家此時一定會很慷慨。問題是,有些企業家會問,我能找到這樣的人嗎?

一文讀懂公司融資IPO上市的可能性


3引進人才,共同發財


民營企業的創業者,由於成功的經驗讓他們也更加自信,獨斷,無法吸納別人的意見,甚至並不歡迎別人的建議。有的企業家對外人有明顯的不信任感,這種表現讓人才遲早離去。

民營企業上市,肯定要招聘大量的人才。然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機制,用高薪招聘人才容易,用高薪留住人才難。如果沒有新鮮血液注入,或者骨幹動盪不安,企業的經營將存在巨大的風險。

有錢的民營企業家,買一部100萬的車子,眼睛都不眨。給一個人才100萬,他寧願僱10個庸才。對於企業的未來,是人的價值大,還是一筆錢的價值大,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4提升自己


對有些民營企業家來說,沒錢沒風險,小錢小風險,大錢大風險。民營企業家經營自己的企業數年,十幾年,管企業沒問題。如果再給他5000萬,他就有點手忙腳亂了。如果給他1個億,實際上是害了他。就好像交給一個武藝一般的將軍10萬人馬。

企業上市了,規模大了。民營企業家的水平和能力應隨之相應提高。否則,企業發展將受到限制。

另外,如果自己素質不高,如何吸引人才。自己不變成劉備,諸葛亮是不會來的。

5夯實管理基礎


你的企業是否有核心競爭力?是否有未來三年的規劃?是否有產品儲備體系?是否有獨特的資源和能力?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否有規範的管理流程?是否有落地的企業文化?是否有基於業績的考核?是否有人力培養機制?是否有嚴格的決策體系?是否有可持續發展的積累?是否有崗位說明書?是否有責權利對等的體制?

如果沒有,先把上市的事放一放。

6加強風險管理


企業上市後,機遇更大了,資源更豐富了,風險隨之而來。就象過去呆在家裡,默默無聞,也沒什麼風險。上市後,就像一個富人從家裡走出來,可能面臨下雨、車禍、搶劫等風險。

民營企業如果不能建立內控體系,就會發現辛辛苦苦的利潤可能瞬間化為泡影。如果有些人還認為這是危言聳聽,可以問問已上市的民營企業。縱觀中國股市,有多少好的企業上市前業績驕人,上市後卻紛紛戴上ST的帽子。

我們經常聽到海爾和聯想的企業負責人說他們的感覺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們也經常聽到有些民營企業家則信心十足,這是好事。但是如果我們經常聽一個人說自己能力很強,沒問題,我們相信這個人,一定會出問題。


一文讀懂公司融資IPO上市的可能性

| 天使投資 資本運營 商學輔導 品牌策劃 股權設計 商業模式 收購重組 上市輔導|

|有需求的將計劃書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者私信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