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食之十四——山間溪水石流魚

民間美食之十四------山間溪水石流魚

齊鳳池

在北方山間的小溪裡有一種小魚,兩寸長半寸寬,它的長相和小河裡的麥穗魚老實頭魚差不多。但這種魚人們叫它石流魚。這種小魚生長在山間的溪水裡,藏在水中的石縫中,屬於純天然純野生,當地的老人說,這種小魚是草籽變的。

我下鄉的那個村頭就有一條從大山裡流淌的小溪,溪水不寬也不深,人一蹦就可以過去。但水特別清涼,水中的卵石光滑而明亮看得非常清楚。成群的小魚在溪水裡遊玩,在石縫裡穿行。我們下地幹活經過時,蹲在小溪邊,用雙手捧著溪水喝,或趴在溪邊嘴對著水面喝。溪水又清涼又甜潤。我們喝水的時候,小魚就下面遊玩。一點也不怕人。

男人在下游喝水的時候,女人們到上游草叢茂密的地方洗臉或擦身子。她們在上游說笑打鬧的聲音,順著溪水流淌下來,不僅給小溪增加了迷人的色彩而且也給男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間。

村裡的女人,用小溪的水洗過的臉白裡透紅,擦過的身子又細膚又白嫩。是小溪的水美化了她們的臉蛋和身子,使她們更加迷人了。

男人們關心的不是水多麼好喝,他們關心的是那幫漂亮的女人和水裡小魚。因為女人可以使他們心醉,小魚可以下酒。

捉這種小魚,不用網也不用釣,用最原始的土方就可以捉到很多的小魚。

秋後農閒的時候,我和村裡的幾個青年人,傍晚帶上捉魚的工具就去了小溪邊。我們在一米多寬的小溪上,有石頭和土搭成埝,中間留一個二尺寬的口子,在口下放一個柳條編的小簍,使水面和小簍形成半尺高的落差,這樣,小魚游到柳條簍裡就跑不掉了。

在天黑前,我們用玉米秸搭了一個窩棚,等把埝搭好放上小簍,我們就坐在窩棚裡邊等小魚遊進小簍邊喝酒。過一個時辰我們到小簍裡撿回小魚,每次都能撿到二十幾條。我們把撿來的小魚先放在水桶裡,讓小魚活著別死了。

秋天的小溪邊特別寧靜,溪水從卵石上流淌的聲音特別好聽,就象箜篌發出的聲音。小溪邊的風一陣陣吹來,溪邊的發黃的草葉被風一吹髮出沙沙的響聲。空曠的秋野,有時還傳來一兩聲鳥鳴,鳥的鳴叫劃破了寧靜的夜空。

我們在窩棚裡喝著酒,看著滿天的眨眼的星星,消磨著時間。等待著天亮的到來和收穫更多的小魚。

天快矇矇亮的時候,我們都困了。有人說:“差不多了,起簍”。我們都到小溪邊收拾東西。我把小簍裡魚倒進水桶,然後掂掂水桶裡的小魚,起碼有十幾斤,可以燉一大鍋。我們又把搭的埝拆了,叫溪水流得暢快些。然後 帶著傢俱和收穫的小魚回了村子。

我們回到村子的時候,村裡的人們還在睡夢中呢。

快到中午的時候,我把桶裡小魚撈出來,小魚還都活著。我把大鍋刷淨,用柴火燒火,等鍋熱了放一勺子豬油,等油熱了,放幾片姜和大蔥,然後把小魚倒進鍋裡,再放一瓶醋,倒一壺開水,把小魚末過來。最後再放點醬油,花椒大料和辣椒,就慢慢地燉。大約半個小時,小魚就全燉熟了。我們每人盛一碗,喝著白薯幹釀的散白酒。我們八個青年醉到了四對。

燉這種小魚不用扒膛也不用去鱗,因為小魚的肚子裡都是籽,腸子裡也是油。一點也不髒。

現在想想,那年代能吃到燉小魚,就算是最幸福的事了。

那年代甭說是吃魚,飯能吃飽了就不錯了。那年代我們能吃一頓燉小魚,還不得感謝村邊那條小溪,還不得感謝小溪裡那些上帝賜給我們的小魚呀!

回城後,偶爾也能看到賣石流魚的,不過,小魚比大魚還貴。大個的鰱魚才一塊多一斤,而小石流魚竟賣十塊一斤。最賤也沒掉下來五塊。

我在飯店裡經常吃到這種小魚,但飯店裡不叫石流魚,他們叫春魚。炸的是五塊一小盤,紅燒的是十塊錢一盤。我吃了幾次總覺得味道不好,不如我在農村時吃得香。那是為什麼?我也說不清。

後來,我琢磨來琢磨去,驀地明白了,為什麼味道不對呢?原來,他們管這種魚叫春魚了,不叫石流魚了,所以也就變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