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選題策劃/酒遊團隊

全文:15813字

專題目錄

⊙序

⊙書寫黃河美酒的“天命”

⊙黃河美酒萬里行,源於感性的初心

⊙什麼是黃河名酒帶

1、中國名酒產區的形成與發展

2、黃河美酒的地理與文化

3、白酒產業本質決定下的四大產區

4、黃河美酒以“味”著稱,格調高雅

5、黃河名酒產區酒體風格的成因

6、打造黃河名酒生態產區整體品牌的產業價值

7、黃河名酒具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更重要的文化價值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水是人類生命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物質。人類離不開水,人的身體有70-80%是由水組成。

自古以來,人們擇水而居,人類的文明起源於河流。古埃及文明發源於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叫兩河文明);古印度文明發源於恆河流域;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

河流讓人類與自然有了交互和對話的能力。尤其對農耕文明而言更是如此。白酒釀造根植於農耕文明,因此,白酒與河流息息相關,總是存在著若遠若近的關係。

河流之於白酒是好山好水好生態,白酒之於河流,則是文明的開始與昇華。

在中國,赤水河孕育了茅臺、郎酒、習酒等老名酒企業,催生了國臺、金沙等二名酒品牌;長江孕育了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沱牌、黃鶴樓等老名酒企業,也催生了稻花香、枝江、白雲邊等二線新名酒品牌。在蘇魯豫皖交界處的淮河流域,同樣也是美酒雲集,既有古井、洋河、宋河、雙溝這樣的老名酒品牌,同樣也有今世緣、口子窖等新名酒企業。

作為中國第二,世界第五的黃河,締造了中華文明,並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黃河沿線及其流域範圍內也有諸多白酒企業。在1952年的第一屆國家名酒評比會上評出的四大名白酒,汾酒、西鳳位列其中。而它們分別在深受黃河影響山西省呂梁市和黃河支流渭河河畔的陝西省寶雞市。而除了這兩大老名酒企業之外,還有內蒙古的河套,青海的互助青稞,甘肅的濱河九糧液,河南的仰韶、杜康、寶豐,山東的孔府家、泰山、趵突泉、花冠、扳倒井、蘭陵、景芝等也都深受黃河文明的薰陶。

在白酒行業,赤水河名酒產區,長江名酒帶、淮河名酒帶早已聲名遠播,並以整體品牌為流域內白酒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效益。而黃河名酒客觀存在,但時至今日,關於黃河名酒帶的研究卻一直滯後,行業一直還未將之上升到企業戰略和產業集群的戰略高度加以規劃和打造。

當前,白酒市場仍處在深度調整期,產業生態更加複雜,新的消費階層正在形成,新的商業機遇正在孕育。在這種情況下,站在白酒產業釀造本質、白酒產業發展演變規律及商業邏輯的角度,梳理白酒產業競合規律,探討黃河名酒帶定盤戰略,及流域名酒企業競合發展之道,對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積極而重大的意義。

也正是基於這種設想,酒遊記隨性而為,於2017年7月29日自發組織、自籌經費,從青藏高原的黃河源頭牛頭碑開始,自駕行程76000餘公里,歷時一年時間,拜訪了黃河流經的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省區的白酒企業,並於2018年7月27日抵達黃河入海口,親身感受了黃河流域白酒產業的基本生態,發展狀況,區域特色,並完成了近20萬字的採訪報道。

我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我們的筆墨告訴世界: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書寫黃河美酒的“天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酒遊記的天命就是把中國的酒,寫好,寫美,寫真,寫出新意,寫出山川的壯美,寫出中華民族的樸素豁達。

2018年7月27日,酒遊記·黃河名酒萬里行走進了黃河入海口。黃河入海口,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境內,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匯處。我們在結束山東欣馬酒業的拜訪之後,一路驅車前往,去完成酒遊記萬里行程的最後一站。

到達入海口景區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來的時間並不太巧,因為這個季節正處於汛期,按照景區的管理規定,我們無法真正的去看到黃河與渤海交匯的地方,所以我們只能在景區內去發現黃河即將入海之前的景象與這片溼地之美。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黃河入海口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東營位於黃河入海之地。因為黃河入海口的搖擺,這裡形成了中國最完整、最廣闊和最豐富的溼地生態系統,這裡有著名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人們譽為鳥類的天堂。我們在景區的溼地環境之下,看到了成群成對的白天鵝、灰天鵝以及其他叫不上名字的鳥類。

同時,黃河黃河入海口還是勝利油田的發祥地和主產產區,這裡地上環境優美,地下油氣資源豐富。在景區內的偏北一處,我們見到了勝利油田的一處開採設備。也在一名石油工人的介紹下,瞭解了地下油氣的開採過程。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雖然此行沒有親眼看到黃河進入渤海的交匯處的波瀾壯闊,但我們依然站在了最為接近黃河的一處木橋之上,舉目四望,看到了上蒼為這條始發於青藏高原,自西向東,延伸搖擺,奔騰了5464公里,一路攜泥帶沙的“巨龍”入海所做的優雅準備。

整個黃河入海口的面積達2300平方公里。黃河在奔騰了5464公里之後,在即將匯入大海之際,已經變得低調而祥和。在我們抵達黃河入海口的時候,由於正處在汛期,天氣不好,且臨近傍晚,所以景區內遊客很少。我站在黃河岸邊,看她滾滾向前,奔流入海,無聲而浩大。

此刻,我迎著海風,想象著我伴隨著酒遊記黃河美酒萬里行的一年時間,想象著酒遊記自成立以來的點點滴滴,我內心早已春暖花開。我似乎看到了由巴顏喀拉山脈北麓啟程的那條流勢很小的涓涓細流,在經過近百萬年的洗禮,在流經5464公里之後,終於彙集成貫穿中華民族始終的母親之河。而酒遊記,作為這個星球上的一個微小存在,在她創立之初,我們便選擇與黃河為伴,沿著她迤邐而行,尋找美酒。

黃河·美酒·萬里行,這是酒遊記的選擇,也是我們的“天命”所在。在2018年7月27日,當我們歷時一年,自駕76000餘公里,結束了黃河·美酒·萬里行第一階段的拜訪,抵達黃河入海口的那一刻,行程看似結束,但是,我們對黃河美酒的報道卻才剛剛開始,因為這裡的美酒,還有很多很多待解之謎,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書寫的美好。

我們就是要把這裡的美酒寫給行業看,寫給世界看,更寫給自己看。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黃河美酒萬里行·源於感性的初心

2017年7月29日,一個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卻成為我們酒遊家族值得銘記的一天。是的,我們開啟了在白酒行業內史無前例的一次活動——“黃河美酒萬里行”。黃河與美酒,促成了這場註定頗為耗時耗力耗財的萬里行。

路線很清晰,目標很堅定,講起來也簡單輕鬆,無非從黃河源頭出發,沿途拜訪沿岸美酒,直達黃河入海口。可是,說起來輕鬆,真正的去做呢?事實證明,這絕非一場簡單、可以侃侃而談、在歡聲笑語中就可以完成的輕鬆旅行。

1.感性而為 書寫美酒

從去年的7月29日,酒遊記從濟南自駕啟程,前往青海的黃河源頭,正式邁出了黃河名酒萬里行活動的第一步。這場黃河美酒美酒之旅在2018年的7月27日,我們拜訪了黃河入海口的欣馬酒業之後驅車到達東營港的黃河入海口,歷時整整一年的活動,終於宣告結束,我們也終於一一步步從黃河源頭到達了黃河的入海口。

結束之際,標記著黃河所流經的地方,也清晰的回顧著我們曾經走過的路。當初這場說走就走的遠行,來源於《國家名酒評論》總編輯、酒遊記創始人於瑞,超脫世外,隨性而行的一個大膽設想,那就是為白酒行業清晰的勾勒並證明黃河名酒帶的事實。“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所以為了發言,他“謀劃”了這場行業之從未有過的黃河美酒之行。他要帶著他的酒遊家族走過黃河流過的每一個地方,拜訪黃河流域的每一家酒企,尋訪黃河美酒共同的基因和能夠證明“黃河名酒帶”存在且應被重視的有力論證。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酒遊記與山東青年畫家史建峮(左一)拍攝於陽關故里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酒遊記與佳釀網主編劉紅增(右一)拍攝於青海牛頭碑

有一句很煽情的話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白酒行業的十多年從業生涯,讓他清楚的知道他摯愛這個行業,也註定屬於這個行業,他一直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白酒行業的發展做些事情,哪怕微不足道。這個想法當他遇到了他的酒遊記,就一發不可收拾,從而有了這場有些不可思議的感性之旅。

也或許在這個謀利的時代,諸如此般性質的活動,也只有酒遊記會樂此不疲。縱觀行業媒體,酒遊記是唯一一家能夠真正講述一瓶美酒“前世今生”的平臺,我們採用去財經化、數字化的寫作風格,用通俗易懂、輕鬆唯美的筆風,為大家娓娓道來中國白酒的魅力與美。

從地理環境出發,尋找成為一瓶好酒最為本真和原初的因素,繼而挖掘歷史,講述文化,講述一粒糧食到一滴美酒的萬般修行。這是酒遊記所堅持的初心,也是黃河美酒萬里行活動中我們從未改變的態度。

當這場活動結束,我們回過頭再看曾經走過的路,沒有太多的感慨,只有一份平淡和從容。我們屬於這個行業,也真誠著為著行業的發展做著一份努力。

從青海黃河源頭的瑪多縣到山東的東營港,從黃河源頭帶黃河入海口,這場始於足下的初心,早與超越了萬里行。

2.黃河與紅色的旗幟

我們沿著黃河一路而下,一同而行的還有酒遊記的紅色旗幟。

初行到達青海源頭的時候,我們將酒遊記的旗幟插在了海拔4610米的牛頭碑處,每個人也已經因水土不服而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但當酒遊記的旗幟飄揚在黃河源頭的時候,這場充滿未知的行程讓我們更加充滿自信和興奮。

青海、甘肅、寧夏、內蒙、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我們走過了黃河流經的每一個省份,拜訪了每一家有著鮮明地域特色的黃河酒企,寫了近20萬字的文章,也一路欣賞著沿途的自然景觀與各異的地形地貌。

如果你不身體力行,就不能明白黃河的神秘,一處在青藏高原深處再尋常不過的小溪,是如何橫穿中華大地一路而下,最後成為一條寬洪奔騰、雄奇壯麗的母親河;這條孕育著中華文明與中華兒女的母親河又是怎樣的創造了傳奇的瓊漿美酒。很幸運,我們一一看到,也能夠一一思考和探索。

美酒美地理,好酒好生態。我們追隨著美酒,走過了黃河的每一個神奇之處,也將酒遊記的紅色旗幟飄揚在了每一個酒香之地。青海的互助青稞、寧夏的寧夏紅,大夏貢,香山酒業;甘肅的濱河九糧液、金徽酒業、陝西的西鳳酒、山西的汾酒、內蒙古的河套酒業、河南的仰韶、杜康、賒店、寶豐、宋河、山東的孔府家、泰山、花冠、趵突泉、扳倒井、蘭陵、欣馬、魯源等等二十餘家黃河酒企。

中國的地域遼闊造就了不同的地域環境、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也隨之釀造了不同風格、不同香型的地域美酒。青稞釀酒、百年酒海、地缸發酵、莜麥釀造、九糧原料……不同地理環境之下的美酒都有地著區別於其他的鮮明特徵,我們親身走進,也隨筆記錄,並整理成文進行傳播。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酒遊記部分酒遊足跡

酒遊記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對黃河美酒的丈量,也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這場為期一年的活動。黃河的美酒,紅色的旗幟,中國的氣質,這正是酒遊記身為黃河兒女骨子裡的韌性和赤誠。

3.悉數記錄黃河美酒

7月27日,當我們站在黃河入海口的時候,這場自去年七月開始的拜訪活動正式結束。8個省區、20多家黃河酒企、超越十萬裡的行程,持續將近365天之後的落幕。這串數字便是我們一次次為黃河美酒萬里行持續打卡。

活動宣告結束,我們的黃河之旅也暫告一段落,此刻,整理這趟出行的作品來記錄這場築夢而行的旅程。

以下是按黃河名酒萬里行活動中,我們先後拜訪的酒企和沿途到訪的景觀所整理的作品:

青海行:

專題:探尋黃河酒源——感天佑之德 喝互助青稞

黃河•美酒•萬里行•夜宿綏德 ——16個小時後,榆林綏德,道一聲“晚安”!

從綏德到西寧:驕傲狂縱 一路彩虹

冰糖鹽水+西瓜,我們讓酒遊記的旗幟飄蕩在黃河源頭

青稞:青藏高原有多高,它就有多堅韌

互助青稞傳奇:帶給白酒行業的六大思考

像去見喜歡的人一樣去青海

站在世界第三極上看青海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寧夏、甘肅行:

西北酒局

再晚,也要去一次寧夏——9月,酒遊記的寧夏美酒印象

甘肅,可緩緩歸矣——美酒地理上的甘肅:北國與南疆

如果錯過了寧夏,千萬不要錯過甘肅——酒遊記迷戀這裡的最好理由

美酒、黃河與信仰——酒遊青銅峽谷,我是不是想的有點多了

黃河流域,西北高原,這些釀酒糧食你可能在百度上都搜不到

詩經中的北山枸杞:從沙漠中的“紅耳墜”到一滴“酒的眼淚”

濱河九糧液是如何開宗立派的?

金徽酒:陽光味,正能量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內蒙古、陝西、山西行:

河套·無疆

黃河,中華民族挺起的脊樑

百轉千回的美學價值

河套——母親河的“幾字型”彎曲

農牧交織的大歷史

塞外糧倉——來自黃河的饋贈

河套:中華民族氣節堅毅與挺立的“紀錄片”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內蒙古、陝西、山西行:

秦酒歸來,喚醒壯美西鳳

秦酒裡的中國

40年的失落與冤屈

秦酒歸來,又一個盛世

喚醒西鳳

秦嶺·秦人·秦風·秦酒,壯美中國底色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內蒙古、陝西、山西行:

汾河·汾酒

換個角度看汾酒

山西:表裡山河

壺口瀑布,黃河之心,民族之魂

汾河岸邊孕育了中華民族的詩意

汾河:骨子裡的中國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河南行:

靜下心來 喝杯豫酒

豫酒振興 需要思考者

陶在中國,樂在仰韶

史、泉、境——杜康三絕

寶豐如蓮,我在河南遇到了一位酒界“真君子”

賒店青花,重構豫酒美學

禮遇宋河

站在河南,看仰韶,看見中國之前的中國

從6000年到60年,我們離“陶的中國”越來越近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山東行:

講好魯酒品牌故事

魯酒故事,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

可以推動魯酒振興的六張王牌

講好魯酒故事,品味魯酒文化,從孔府家開始

從萬仞宮牆到泰山之巔,品味國山文化的最美物質傳承

有一種情懷,叫做濟南;有一種韻味,叫做泉香

花冠:齊魯大地一瓶好酒的美雅之境

發現國井集團七大高端價值

欣馬酒業的“錘子精神”

環境是最好的釀酒師:生態沂源造就不可複製的魯源香

天地之間 大美蘭陵

壯哉景芝,壯美如詩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筆者手記:

2017年7月29日到2018年7月27日,我們歷時一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場“黃河美酒萬里行”活動。看遍了黃河兩岸的原生態美景,也品嚐到了黃河流域的美酒。每一次出行與拜訪,我們都曾悉數記錄並整理成文。

“黃河美酒萬里行”活動源於對中國白酒“黃河名酒帶”的構建初衷和使命,我們希望通過身體力行的拜訪黃河沿線的美酒企業,能夠從中找到黃河美酒的基因,找到黃河美酒的共性,找到黃河名酒帶成立的論據。

當下,我們完成了這場黃河美酒之旅,但是對於黃河的思考和美酒的探索,我們從未停止。這場活動帶給黃河酒企的意義,帶給行業的意義,或者帶給我們酒遊記自身的意義,我們仍然會在這個基礎上再次深度思考、挖掘並進行提煉。具體會以怎樣的形態具體講述,請大家拭目以待!


什麼是黃河名酒帶!

一、中國名酒產區的形成與發展

二、黃河美酒的地理與文化

三、白酒產業本質決定下的四大產區

四、黃河美酒以“味”著稱,格調高雅

五、黃河名酒產區酒體風格的成因

六、打造黃河名酒生態產區整體品牌的產業價值

七、黃河名酒具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更重要的文化價值

一、中國名酒產區的形成與發展


一方水土,釀一方酒。由於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不同,對世界釀酒產業而言,產區既是一個客觀存在,也是一個充滿極大排他性的商業話術體系。比如所謂的波爾多產區,描述了法國吉隆河流域生產葡萄酒的事實,並經過長期的商業化運作,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最好的葡萄酒產於法國波爾多的認知。

同樣是出於商業競爭的需要,美國釀酒人卻將以法國波爾多為代表的歐洲葡萄酒定義為舊世界的葡萄酒,而以美國加州納帕酒谷為代表的葡萄酒界定為新世界的葡萄酒。在美國釀酒人的話語體系內,葡萄酒有了新舊世界的“二元選擇”,對法國葡萄酒釀酒人而言,葡萄酒是“單極世界”,產自波爾多的最好。而在事實上,中國、智力、澳大利亞等國也都可以生產出優質的葡萄酒。

在白酒行業,產區概念的形成與建國以來的歷屆名酒評比會有關。第一屆名酒評比評選出了茅臺、汾酒、西鳳、瀘州老窖四大名酒。其中,茅臺屬於長江支流赤水河畔,瀘州老窖位於長江上游河畔瀘州;西鳳產地寶雞位於黃河支流渭水河畔,汾酒屬於黃河流域。而到了第二屆、第三屆名酒評比,又增加了淮河流域的古井、洋河等企業。這為白酒產區的發展奠定了產業基礎。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第三屆名酒評比會正式提出了按照香型評定名酒的方法,並由此確立了濃香、清香、醬香為白酒三大主體香型的事實。其中,茅臺為醬香型白酒代表,汾酒為清香型白酒代表,瀘州老窖、五糧液、古井、洋河等為濃香型代表企業。1980年代開始,川酒崛起,濃香型白酒企業逐漸發展壯大,一度佔據白酒市場70%多的市場份額。

但是,濃香型白酒在風格上並不統一,彼此之間差異很大。1990年代,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先生曾經撰文指出,在濃香型白酒領域存在著以四川為代表的濃郁型風格和其他地區淡雅型風格的區別。但是產區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還要在2000年以後。2003年《糖酒快訊》記者雷達的撰寫了著名的《發現淮河名酒帶》一文。這是行業媒體第一次對長江名酒帶和淮河名酒帶進行較為系統的報道。

雖然《發現淮河名酒帶》一文並沒有在川黔板塊引起共鳴,但是卻得到了正處在低谷時期的淮河流域名酒企業的高度重視。《發現淮河名酒帶》一文明確提出了以安徽蚌埠——江蘇的雙溝為中心,橫跨安徽、江蘇兩省,構成淮河名酒帶,具體包括古井、洋河、雙溝三大名酒,及今世緣、口子窖、金種子、皖酒等二名酒,亳州、宿遷兩大酒城。2004年,在蘇魯豫皖四省行業協會聯手,放大了淮河名酒帶概念,將淮河名酒帶擴展為黃淮名酒帶,並在江蘇洋河酒廠召開了第一屆蘇魯豫皖白酒峰會。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蘇魯豫皖白酒峰會推動了四省白酒聯盟共同形成板塊共振效應,推廣淡雅濃香,與四川的濃郁型濃香做品類切割,並最終在白酒行業形成消費潮流,為洋河、古井、今世緣等品牌的逆勢崛起提供了產品支持。從蘇魯豫皖四省白酒峰會到2012年白酒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以江蘇洋河、安徽古井為代表的東部白酒板塊崛起,形成了東西部白酒精彩紛呈,爭奇鬥豔的局面。由此可見,產區對推動區域白酒產業發展的作用及貢獻不容忽視。

也許正是看到了蘇魯豫皖產區聯盟的力量,2008年,四川釀酒人提出以四川的瀘州、宜賓,及貴州的仁懷構成中國白酒金三角。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提法在2012年之前在白酒行業影響較大。當時,白酒市場正處在高速發展期,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沱牌等蒸蒸日上。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概念即是一個事實,即這裡是中國名優白酒的集中地帶,是對長江名酒帶的進一步明確,同時也是符合四川及貴州地方政府推動白酒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但是2012年之後,隨著白酒產業競爭環境的變化,貴州赤水河流域醬酒陣營崛起,貴州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的產業戰略。對貴州釀酒人而言,打造赤水河谷整體品牌概念顯然更具商業價值。此後,“貴州酒博會”、“黔酒中國行”的戰略目的都是為了打造貴州白酒整體品牌。

這一時期,四川白酒陣營依然在積極推進中國白酒金三角戰略,不過此時的“金三角”已經不在包括貴州的赤水河白酒產區流域。長江名酒帶一分為二(四川和貴州)看似已成定勢。但是在2017年,有關中國白酒金三角的表示又出現新的轉機。自2017年3月20日,貴州茅臺與四川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名酒企業之間互動頻繁,雙方達成了包括“共同打造國際市場”,“共同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在內的五大共識。雙方約定形成定期溝通機制,深度交流合作,在新常態下形成新的戰略合作聯盟。

可見,在新的產業發展時期,打造產區整體品牌,尋求共振效應,已經成為一種更加值得關注的現象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西部的長江名酒帶分分合合,最終走向合作,東部的蘇魯豫皖白酒陣營也並非鐵板一塊。其實在白酒行業,黃淮名酒帶的概念一直存在頗多爭議。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主要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流域範圍主要集中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在歷史上,由於黃河決口,奪淮入海,形成了一個黃淮交織的區域,而這個區域與淮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大致重合。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這一區域的主要白酒企業有江蘇的“三溝一河”,安徽的古井、口子窖,河南的宋河等。而對於遠在山東北部的扳倒井、景芝,及河南東部的仰韶等企業而言,無論在地理,還是在文化基因方面,均屬於純粹的黃河流域,而與淮河沒有關聯。而且,現在的黃河流域與淮河流域之間有著相對清晰的界限,兩者很難混為一談。在洋河、古井等企業崛起之後,黃淮分流,“脫淮入黃”已經成為成這些企業的共識。

2012年,白酒行業媒體《國家名酒評論》刊發了《黃河酒魂》一文,提出了“黃河名酒帶”的概念,文章得到了黃河流域白酒企業及地方協會的高度認可,一個以黃河文化為紐帶的黃河名酒帶的大致輪廓已經清晰可見。

由此,我們可以梳理出依託於中國三大河流——中國名酒產區演變路徑。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中國白酒產區概念演變圖

一、2003年:兩大產區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分為長江名酒帶和淮河名酒帶,其中長江名酒帶主要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沱牌等四川和貴州的白酒企業,淮河名酒帶主要包括古井、口子窖、皖酒、洋河、雙溝、今世緣等安徽和江蘇的白酒企業

二、2004-2008年:兩大產區

淮河名酒帶擴大為黃淮名酒帶,山東、河南整體被劃分到黃淮名酒帶。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三、2008-2016:三大產區

2008年,最後一屆蘇魯豫皖白酒峰會召開,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概念出籠。

2012年以來,貴州省全力以赴打造赤水河谷名酒產區。

同年,黃河名酒帶概念被媒體提出,“脫淮入黃”成為魯豫部分酒企的戰略企圖,但是黃河名酒帶尚未形成行業共識。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通過對白酒產區演變路徑及演變規律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

在白酒產業釀造本質、產業政策及商業競合規律三大作用力的共同推動下,白酒產區在2016年的檔口形成了長江名酒帶、赤水河谷、淮河名酒帶三大產區並駕齊驅的產區格局。

2004-2008年被廣泛提起的黃淮名酒帶,2012年的中國白酒金三角概念被提出,2017川黔白酒對此達成共識。由白酒產業釀造本質及競合要素決定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

曾經在建國初名酒評比中佔有絕對競爭優勢的黃河流域白酒陣營一直沒有提出明晰的產區概念和話術體系。但是在事實上,黃河名酒產區是中國白酒產區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極。

二、黃河美酒的地理與文化


黃河流域自古多災,但不可思議的是,這條全長5464公里,中國第二、世界第五的滔滔大河,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黃河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中華文明是依託黃河文明發展起來的。華夏文明的始祖主要生活在黃河流域,黃河流域的草原文明、農耕文明無不受黃河文明的影響。

黃河孕育了最早的農業文明,並因此孕育了中國最早的白酒。在仰韶文明遺址中發現的大量的古代釀酒及飲酒器物,比如保存在汾酒博物館的小口尖底甕,在內蒙古陰山岩畫中以酒祭天的畫面足以把黃河流域的釀酒歷史延伸到6000千年以前。因此說,黃河名酒帶代表著中國釀酒產業最早的、最完整的產業史。同時,也代表著中國酒文化的厚重、壯美與無斷代傳承。

黃河龍騰虎躍於中國北方,並鬼斧神工的造就了一個幾字型。華夏先民根據黃河的形象想象出了龍的形象。其中黃河入海口作為龍頭部分一直在華北及華東的東海岸不斷搖擺。地理學研究表明,在10000年以前,黃河入海口在天津境內,然後不斷南移,在明朝時期一度奪淮入海,直到明末清初才將入海口最終鎖定在了山東東營。正是不斷搖擺的黃河入海口衝擊而成了華北平原,以及蘇魯豫皖交界處的黃河故道。

雖然在今天黃河下游地區流域面積已經大大萎縮,京津冀地區已經不在其流域範圍之內,但其今天的華北平原卻是由黃河入海口的南北搖動衝擊形成的。而且在文化層面,華北平原更是深受黃河文明影響,是黃河生態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如果從釀酒產業板塊現實看,京津冀地區白酒主要是以清香型白酒生產為主,與汾酒同根同源,卻又自成一體。其中,衡水老白乾為清香系老白乾香型,牛欄山及紅星為清香系二鍋頭工藝,是大清香白酒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抱團發展的角度看,如果京津冀白酒企業能夠與汾酒一道,形成黃河名酒帶清香陣營,無疑可以藉助黃河文化,壯大清香整體品牌內涵。

因此,我們今天提到黃河名酒帶,在地理上可以包括,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中部、山西全境、陝西大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東北部等廣大區域的白酒企業所構成的陣營。其中有代表性的企業有汾酒、西鳳、河套、互助青稞、仰韶、寶豐、杜康、衡水老白乾、牛欄山、紅星、津酒、孔府家、泰山、花冠、趵突泉、扳倒井等。如果用一個概念來形容黃河名酒陣營,“北酒”是值得考慮的!

三、白酒產業本質決定下的四大產區


自2003年,長江名酒帶與淮河名酒帶被正式提出以來,中國白酒產業產區理論在經過十幾年的演變之後,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以川黔為代表長江名酒帶分化為以四川為主導的長江名酒帶和以黔酒為主導的赤水河谷名酒產區。淮河名酒帶在2004-2008年擴大為黃淮名酒帶。在2008年之後,黃淮名酒帶聯盟組織解體,河南的仰韶、山東的扳倒井等開始致力於圍繞黃河文明構建自己的文化體系,洋河、古井、今世緣等繼續倡導淮河名酒產區特色和優勢。淮河名酒產區開始從分散走向聚焦。

因此,在當前,如果以產區解讀中國白酒產業,那麼在事實上的產區劃分應該如下圖所示: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對中國白酒產區進行如下解讀:

1、以河流為支撐,中國白酒產業可以劃分為長江名酒帶、赤水河名酒帶、淮河名酒帶和黃河名酒帶四大產區。

其中,長江名酒帶以四川為核心,輻射到湖北等地,主要企業有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黃鶴樓等老名酒企業,以及稻花香、白雲邊、枝江等新名酒企業;

黃河名酒帶跨度較大,主要包括山西、陝西、內蒙古、京津冀、河南、山東等地,主要包括汾酒、西鳳等老名酒企業,以及河套、互助青稞、仰韶、孔府家、泰山、花冠、趵突泉、扳倒井、衡水、牛欄山、紅星等新名酒企業;雖然跨度較大,酒體風格有所差別,但是黃河名酒帶最大的特色是文化厚重,地域壯美和無斷代傳承。

赤水河谷名酒帶高度聚焦,主要集中在貴州茅臺鎮的赤水河兩岸,並延赤水河向外輻射到四川瀘州二郎鎮。代表企業有茅臺、郎酒這兩個老名酒企業,以及習酒、國臺、金沙等新名酒企業;

淮河名酒帶高度聚焦於蘇魯豫皖交界處的宿遷、淮安、亳州、商丘、蚌埠等地,代表品牌有古井、洋河、雙溝、宋河四家老名酒企業,以及今世緣、口子窖、金種子等新名酒企業。

2、產區概念的形成,既與白酒產業釀造工藝本質有關,又是60多年產業政策及競合關係的共同導向。與香型一樣,產區概念的形成與提出是產業政策的引導,競合的需要。

3、基於產業競爭戰略考量,白酒產區的界定是籠統的,受制於企業實力及競合需要此消彼長,並非一成不變。

4、黃河名酒帶的雖然提出最晚,但她確是一個客觀存在。需要深受黃河生態及文化影響的白酒企業從戰略高度,齊心協力,共同探討。

四、黃河美酒以“味”著稱,格調高雅


從古至今,中國消費者對好酒最重要的判斷依據是聞香,香氣幽雅舒適,香而不膩為好酒。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白酒的香氣物質來源於酒體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種類及數量決定白酒的香氣。地理生態決定微生物菌種的自然屬性,而釀酒工藝則會對釀酒微生物做出不同選擇,進而影響酒體風格。

解放前,受制於交通條件,不同地域之間的物資交流比較困難,釀酒人更傾向於就地取材,依託於地理環境,逐漸完善釀酒工藝。因此,雖然都是採用糧食制曲、發酵,但不同地域的白酒釀造工藝是獨特的、自成一體的。這也是1953年,第一屆國家名酒評比會議評定出“汾酒、西鳳、茅臺、瀘州老窖”老四大名酒的主要依據。

而老四大名酒企業對自身釀酒技藝的優化則為日後“濃、清、醬”三大主體香型概念定盤鋪平了道路。1979年,第三屆名酒評比會提出依據香型評選名酒,並按“色、香、味、格”四個標準為白酒打分,其中,“色”為10分,“香”為25分,“味”為50分,“格”為15分,這最終在白酒產業形成了“濃清醬”三大主體香型並列的格局。

第三屆名酒評比會議決定的香型、風格及代表品牌。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1970年代之前,清香型白酒市場最為龐大,佔比為70%左右。1970年代之後,濃香型白酒市場放量,逐漸取代清香老大地位。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華東、華北地區原本生產清香型白酒的企業逐漸開始由清香轉向濃香。這個過程中,山西、京津冀白酒企業堅持了清香型工藝,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四省逐漸形成了以濃香型為主導的板塊,而內蒙古的河套酒業則是北方最早由清轉濃的企業。

1990年代,川酒大流通,形成了川派濃香一統市場的格局,包括蘇魯豫皖在內的濃香型白酒企業也紛紛通過到四川購買原酒,或者在釀造工藝上向川酒學習,做川派濃香。濃香型白酒風格雷同,競爭激烈,在濃香型白酒領域具有傳統優勢的四川白酒牢牢把控市場主導地位,其他板塊的濃香型白酒企業則處在競爭劣勢。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黃河流域的內蒙古河套酒業從產品風格方面進行了大膽突破,發揮自身曾經生產清香型的優勢,走清濃香型風格結合路線,開創了“生態淡雅”型白酒。與川酒的濃郁型濃香在風格上形成了顯著不同。另外,淮河流域的洋河,同樣創新出“綿柔型”白酒。

淡雅型和綿柔型白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大家族,但是根據產區不同及差異化競爭戰略的需要他們在“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香長”的濃香型風格的基礎上,借鑑其他香型風格,進行大膽創新,降低了酒體“香”的“濃郁”感,在“綿甜柔和”的“味”方面獲得突破。而在事實上,兩者在風格上雖有細微差異,但彼此十分接近。

如果結合諸多專家意見,綿柔型的口感上可以用“綿中有香”來形容,味覺體驗優勢明顯。這也證明了第三屆名酒評比會上白酒專家給出的白酒打分標準具有前瞻性,綿甜軟淨香,味協調,酒體乾淨、醇和,是白酒品質創新的方向,白酒消費從“重香”向“重味”轉型是大勢所趨。

那麼作為中國白酒產區重要一極的黃河名酒生態產區,其酒體風格又有什麼樣的特色呢?

黃河流域白酒風格在1970年代屬於清香型,按照第三屆名酒評比對白酒香型的劃分,清香型白酒的酒體風格為“清香純正 諸位協調 醇甜柔和 餘味爽淨”,其核心概念為“正”。“正”有“正本清源”之意,表明清香型白酒是中國白酒的傳統特色。在黃河名酒陣營中,汾酒、衡水、牛欄山、紅星等企業依然堅守清香型釀酒工藝。代表著清香型白酒的“純正”風格。

近年來,隨著白酒消費的多元化,消費者口感的複合化,香型融合趨勢加快,為了增加口感的複合性,香型之間的融合趨勢加快,白酒去香型的趨勢特別明顯,從建國之初的無香型,到1979年劃分三大主體香型,再到當前的去香型化,都是符合白酒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香型融合趨勢之下,清香型白酒企業開始借鑑其他香型釀造工藝,或在勾調環節融入醬香型或者芝麻香型調味酒,以增加酒體的醇厚度和雅緻感。

西鳳酒作為黃河流域名酒企業代表,在地理位置上兼具南北氣候特徵,在工藝路線上兼具清香型的制曲工藝和濃香型的發酵工藝,豐滿了自身作為鳳香型白酒代表的產業地位。鳳香型白酒的專家評語為“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淨悠長”。

自1990年代以來,黃河流域還有多家企業完成了由清香到濃香的轉型,但是受地理環境及傳統工藝的影響,這一地區濃香型白酒在風格上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清濃結合的個性,被稱為濃香系-淡雅型白酒。專家對這一地區淡雅型酒體風格的描述為“窖香幽雅、綿甜醇厚、諧調甘爽、味淨香長”。

從專家評語中可以看出,黃河流域濃香型白酒產品與川派濃郁型濃香白酒相比,酒體更加綿甜,而與淮海流域濃香型白酒相比,酒體風味更加淨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色。其中“純正”、“淨雅”的味覺概念價值巨大。

根據說文解字:雅者,正也。“雅”既是“正”的意思。表明黃河流域是中國白酒工藝之源,是中國白酒文化之根,是中國白酒品質之魂。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黃河名酒帶雖然可以劃分為清香系、鳳香系和淡雅型三大流派,但是三大流派在酒體風格上卻有著諸多相似性,都突出了酒體風格的“雅”和酒體風味的“淨”,符合白酒消費從“吃香”到“吃味”的發展趨勢。

黃河流域白酒風格: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再結合1979年釀酒專家提出的“色、香、味、格”為白酒打分的標準。我們就可以用一張圖來形容中國白酒產業四大產區不同風格特色。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從赤水河谷酒體風格的醬香突出,到長江上游川派濃香的窖香濃郁,淮河名酒帶的酒體綿柔,再到黃河名酒帶酒體風格追求風格上的雅緻,風味上的淨爽,既完整的體現了中國白酒生產與地域環境的密切結合,並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而形成酒體風格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所謂品質有高低,風格無高下,對於白酒而言,儘管風格特色各有不同,但是都嚴格恪守了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的釀造本質,不同釀酒師的釀酒智慧也融入其中,共同助推中國白酒四大產區的形成。

五、黃河名酒產區酒體風格的成因


釀酒是人類最古老的一個產業,是農業的延伸產業,高度依賴地理和氣候,並在漫長的產業進化中與民族文化融為一體。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釀酒工藝,形成不同的酒種。

白酒、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都是世界著名的烈性酒。其中,白酒為中國獨有。白酒的純糧固態發酵工藝被稱為中國國粹。中國幅員遼闊,氣候複雜多樣,這在地理上奠定了白酒產品物理風格的多樣性。而中國5000多年的文化傳承,也賦予了白酒產品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理解黃河名酒風格的形成,需要從物理屬性和文化屬性兩個方面加以研究。

黃河流域幅員遼闊,山脈眾多,東西高差懸殊,各區地貌差異很大,又由於流域處於中緯度地帶,受大氣環流和季風環流影響情況比較複雜。總的看來,黃河流域在地理、氣候、物產、文化方面具有以下四點共性特徵:

第一、四季分明,溫差懸殊。

與川黔地區相比,除河源地帶及上游部分地區之外,黃河流域,尤其是產酒區絕大多數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節差別大、溫差懸殊。白酒的發窖、制曲、存儲都要經歷四季變換,冷暖交替,酒體微量元素能夠締合充分,酒體的平衡感較好,風味多樣、風格雅緻。

第二、降水偏少,蒸發量大。

黃河流域降水偏少,蒸發量大,整體屬於氣候乾燥地區,微生物種的種類和數量適中。這是形成清香型白酒清雅型酒體風格的主因。

但是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由於有豐富的黃河主支流水系影響,形成了獨有的河谷溼地環境,山東北部地區受海洋氣候影響,降水量有所增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為這兩個地區生產淡雅型濃香型白酒提供了氣候上的支持。

第三、光照充足,輻射較強。

黃河流域地處高緯度,光照充足,太陽輻射較強。全年日照時數一般達2000~3300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之間;僅次於日照最充足的柴達木盆地,而較黃河以南的長江流域廣大地區普遍偏多出l倍左右。

光照資源為黃河流域糧食生產帶來更好的光合作用,因此,黃河流域是我國優質小麥、高粱的主要產區。在釀酒生產中,小麥是制曲的主要原料,高粱是優質的發酵原料。在歷史上,優質的高粱、小麥產區為黃河流域釀酒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而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稱。青海互助青稞酒業以種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稞為主要釀酒原料的生產青稞酒為黃河名酒帶一大特色。

第四、釀酒歷史悠久,工藝千錘百煉。

在歷史上,清香型白酒是黃河流域主導風格。清香型白酒長期的飲用習慣在黃河流域“重‘味’輕‘香’”的白酒消費習慣。改革開放以來,國人物質生活水平提升,肉食增多,消費者飲食傾向開始由“吃葷”向“吃素”轉化,這反應在白酒消費上,就是從“吃香”向“吃味”轉移,綿柔型、淡雅型、淨雅型白酒市場份額增加。

表:黃河名酒生態產區風格成因及特色:


定了/中國有個黃河名酒帶!


六、打造黃河名酒生態產區整體品牌的產業價值


在自然與人類的雙重選擇下,黃河流域及黃河文明生態圈內存在著包括互助青稞,山西汾酒,陝西西鳳,內蒙古河套,河南仰韶、寶豐、杜康,河北衡水老白乾,北京牛欄山、紅星,山東孔府家、泰山、趵突泉、花冠、蘭陵、扳倒井等為數眾多的名優白酒企業。它與長江名酒帶、赤水河谷、淮河名酒帶共同構成了中國白酒產業四大產區,是中國白酒產業整體板塊重要組成部分。

在過去10到20年間,長江名酒帶、淮河名酒帶、赤水河谷名酒帶先後以各種形式被明確提出,並通過產區競合加快了白酒產業鏈的整體進化和升級,促進了產區集群發展。但是黃河名酒帶卻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確認,雖然也有多家企業以不同形式發出各種倡議,呼籲黃淮名酒帶白酒企業形成聯盟,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統一的組織力量,這一戰略一直沒能得到有效實施。

長江橫貫中國南方,沿線流域、尤其是四川的宜賓、瀘州一帶,白酒企業眾多,從而形成了長江名酒帶。而赤水河屬於長江的支流,穿越雲貴高原之後,在貴州的仁懷市、習水縣,四川古藺縣,集中爆發,形成了赤水河谷名酒聚集區。相比較四川的長江名酒帶而言,赤水河谷是個小產區,但是小產區卻醞釀了大品牌茅臺。當川黔兩省白酒企業達成共識,攜手打造涵蓋以瀘州、宜賓、遵義(仁懷)為核心的“中國白酒金三角”,中國白酒長江名酒帶的產區效應將會進一步放大。

淮河擁有27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流域之內酒企眾多,支撐起了淮河名酒帶。自2003年淮河名酒帶產區概念提出之後,在江蘇洋河、今世緣,安徽古井、口子窖等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這一產區在黃金十年得到快速發展,洋河藍色經典、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等品牌快速崛起。產區協同效應不可忽視。

如同長江、淮河一樣,黃河是橫貫中國北方的大河流,在其流域範圍內,同樣擁有眾多酒廠。從黃河上游到下游,這些白酒企業就如同穿在母親河黃河上的顆顆珍珠,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黃河名酒帶。

這些不同的白酒品牌在風格上都有著風格上的“雅”和風味上的“淨”的共性,但是由於它們之間釀造工藝不同,加上黃河流域生態的多樣化,又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不同品牌的獨特個性。正是這種個性賦予了這些品牌打造區域市場的競爭優勢酒。研究黃河名酒帶企業可以發現,這些品牌大都擁有強大省級的根據地市場,比如互助青稞在青海,河套在內蒙,汾酒在山西,西鳳在陝西,絕對都屬於一股獨大的品牌。這就決定了這些品牌擁有天然的抗風險、抗打擊能力。

而從聚合產業集群效應看,黃河流域及黃河文明生態圈內名優白酒企業若能聯手共同打造黃河名酒產區,在長江以北,尤其是西北、華北、東北、及中原地區等廣大地域內形成共振效應,那麼這不僅有助於黃河名酒帶整體品牌的建立,而且可以推動中國白酒產區概念的整體發展。長江名酒帶、黃河名酒帶、淮河名酒帶、赤水河名酒帶,四大名酒帶協同發展,符合中國白酒產業未來趨勢。

七、黃河名酒具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更重要的文化價值


酒是情感的粘合劑,能夠作用於人類的大腦,是文化藝術的催化劑。因此,在幾乎所有的民族,酒都被賦予重要的文化內涵,被視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民族精神的表達。

威士忌被稱為蘇格蘭民族的生命之水。在法國,小孩子喝紅酒,白蘭地是男人和英雄的象徵。伏特加被俄羅斯男人視為人生的第一任妻子,喝伏特加是人生的第一樂事。白酒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中國符號和中華國粹。但是,如果說到中國酒的歷史,則不得不從黃河流域說起。這其中的原因很多。

首先:這裡擁有中國最早、世界最早的釀酒歷史。

黃河流域是仰韶文明的發源地,中華先民最早在這裡耕種五穀,形成部落,彙集村落,鑄就城市,形成中國。無論是中原地區仰韶文明的出土物證,還是黃河流域最北端陰山岩畫的刻錄記載,都可以表明早在六七千年,甚至是1萬年以前,伴隨著農耕文明的出現,這裡就有了釀酒生產。這是目前已知人類最早的釀酒史。

其次:這裡的酒助推了中華禮樂文明的形成。

三皇五帝在黃河流域開疆拓土,創建史前文明。夏商周三代在這裡建國定都,修訂法制,開創了中華禮樂文明。酒是禮樂的組成,並伴隨著禮樂制度的形成而成為國之大事。禮樂傳千年,時至今日,我們強調酒在國人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源頭在周禮,在中國周源。

再次,這裡的酒代表了中華大地的壯美,彰顯著大國的風範。

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物博,山川秀美,而黃河流域則以博大的山川、廣闊的平原構築了中華民族的壯美底色和大國風範。黃河流域的美酒,因為擁有悠久的歷史,無斷代的技藝傳承,味覺豐富,格調高雅,成為古聖先賢和文化大家的鐘愛,並在禮樂制度的基礎之上,形成了獨具中華民族特色的詩酒文化。詩酒一體,與北方大地廣闊的山川相伴相生,共同構築了中華民族無比壯美的國格,無比壯麗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