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提示丨生食海產品應警惕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注意這些遠離風險!

消费提示丨生食海产品应警惕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注意这些远离风险!

生食海產品消費提示

消费提示丨生食海产品应警惕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注意这些远离风险!

海鮮是我們日常餐桌上比較常見的食物

不過海鮮味道雖然鮮美

但你知道嗎?

生食海產品屬於高風險食品

飲食不當會引起中毒

同時

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生食海產品必須取得

“生食類食品製售”的許可項目

具備專門加工製作場所和工用具

如何能夠盡享美味,又吃得健康呢?

看完這篇消費安全提示

你就知道了!

消费提示丨生食海产品应警惕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注意这些远离风险!

01

就餐時,選擇取得 “生食類食品製售”許可項目的餐飲服務單位。

生食海產品前,首先要查看該單位《食品經營許可證》上“經營範圍”是否標註“含生食類食品製售”的項目。餐飲服務單位如果未取得該許可項目而從事生食類食品製售的屬於超範圍經營。

在不符合食品加工製作要求的操作環境下製作生食類食品,極易導致由副溶血弧菌等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02

用餐時注意辨別食物的新鮮度。

用餐時注意辨別食物的新鮮度。

首先,要察看食物是否存在明顯的腐敗變質或感官性狀異常的情況。

其次,可通過觀察食物色澤是否正常,通過按壓觀察食物是否有彈性進一步判斷食材是否新鮮等。

03

旅遊團餐或大型聚餐需注意以下事項。

旅遊團餐或大型聚餐時建議儘量不要選擇進食生食海產品類食物。

中小學校食堂禁止加工製售生食海產品。

04

若出現食物中毒典型症狀,需及時就診。

消費者在外出就餐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可撥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舉報熱線12331 報告,並保存相關證據,以配合有關部門對事件的調查處理。

【科普小課堂

消费提示丨生食海产品应警惕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注意这些远离风险!

什麼是副溶血性弧菌?

它有什麼危害?

副溶血性食物中毒有什麼臨床表現?

▼▼▼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性細菌,在有食鹽的條件下(食鹽濃度為3%—3.5%)生長良好,故而得名。該菌存在於近岸海水、海底沉積物和魚、貝類等海產品中。

但該菌既不耐熱又不耐酸,只要加熱到56℃並持續5分鐘,或90℃並持續1分鐘,或用1%醋酸處理5分鐘,或用稀釋1倍的食醋處理1分鐘均可將其殺滅。

如果處理不當(未經過充分的清洗,或生熟食品的交叉汙染),或吃法不當(生吃或半生不熟等,如水焯、鹽漬、燒烤等)均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為11—18小時,最短為4—6小時,長者達32小時,其臨床表現主要為上腹部陣發性絞痛,繼而腹瀉,每天5—10次。

糞便為水樣或糊狀,少數為粘液或粘血樣便,約15%的患者出現洗肉水樣便。多數患者腹瀉後出現噁心、嘔吐,體溫37.7℃—39.5℃,重者可出現脫水、休克及意識障礙。其症狀類似於痢疾,因此有時易誤診。

請大家外出就餐時

一定要留心以上生食海產品的注意事項

遠離這些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