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前一段時間,經濟學家圈發表的一篇十問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引爆了小編的朋友圈,社科院大學作為一個僅滿一週歲的寶寶,剛開始向外界展示勃勃的生機,就遭到17級184位家長的懟問,網友更是評價十個問號個個直指問題本質,暢快淋漓,大快人心;還有網友直評樹輝校長最接地氣,為學生做實事說實話,卻要遭到質疑……

看看下面家長們給社科大領導的信,你還敢不敢把你的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尊敬的社科院及社科大相關領導:

我們是社科大2017級部分家長,現就學校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向諸位領導請教:

一問社科大:社科大究竟是“以社科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青院本科教學資源”還是“以中青院為基礎,整合社科院研究生院”?

在社科大簡介和章程中,對社科大的描述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而組建”,但目前實際上是中青院整合了社科院研究生院。社科大能否公佈,目前編制正式屬於社科大的人員中(包括行政和教學),原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青院人員各自的構成情況?希望以數據來說明問題,如果事實與宣傳不符,那麼這屬於什麼性質的行為?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二問社科院:社科大與社科院研究生院究竟是什麼關係?

既然社科大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組建,正常的理解應該是,社科院研究生院不僅已經隸屬於社科大,而且構成它的主體結構,但實際上社科大與研究生院同屬於社科院,二者是同級關係,而不是隸屬關係。其後果,就是社科大無法共享研究生院研學平臺和教學資源。這種關係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什麼時候能改變這種關係,真正在研究生院的基礎上重建社科大?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三問社科院:社科大的辦學戰略定位是否已經改變?

社科大各種宣傳,包括官網“校長寄語”中明確表示:“中國社會科學院接受中央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重託,開闢新的人才培養高地,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但張樹輝副校長不止一次在一些公開場合表示:“對社科大期望不要太高”““要回歸理性”“不要將社科大與國科大比較”,這是否說明社科院已經不再“接受中央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重託”?是否說明社科大已經放棄“建設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辦學戰略定位,只想辦一所普通的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如果不是,如何解釋張樹輝副校長的言論?如果其是個人觀點,違背了社科院、社科大的集體意志,是否應該追責?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四問社科院:如何充分發揮社科院、研究生院、原中青院優勢辦好社科大?

從理論上講,社科大擁有社科院雄厚的師資力量、研究生院獨具的研學平臺、原中青院成熟的本科教育經驗,辦好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大學應該不是難事。但從一年的實踐來看,這些優勢並沒有充分融合和體現,社科院大咖鮮有參與本科教學,研究生院獨立存在,原中青院人員認同感不強,給人的感覺還是一盤散沙。如何改變這種局面,使三者優勢真正得以發揮,並融合到社科大這個平臺,社科院頂層有何戰略規劃?(這個問題只有社科院才能解決)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五問社科院和社科大:社科大何時能真正共享社科院雄厚的學術力量?

社科大在各種場合的宣傳中都說:社科大依託的是社科院雄厚的學術力量,而社科院“現有科研專業人員3000餘人,其中高級專業人員1600餘人。學部委員61人、榮譽學部委員133人;研究員646人,副研究員707人;學科帶頭人38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的國家級人選31人;享受政府津貼人員1600餘人。”這些資源讓人無比羨慕,甚至眼紅,每一個社科學子也是衝著這些讓人羨慕和眼紅的資源報考社科大的。然而,事實上,社科大的學子們目前並沒有真正享受到社科院這些雄厚的資源。請問,社科院這些學者能不能讓社科大共享?何時能享受到?社科大某些領導說,社科大調不動社科院的學者,這是不是真的?如是,那麼誰能調動?宣傳中所說的依託社科院師資如何落實?更多的人則說,學者不同於教師,欺負大家不知道國科大?而且如果真是這樣,社科院還辦什麼社科大,這不是自己打臉嗎?!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六問社科大:何時能真正落實社科大承諾的“辦學特色”?

社科大對外宣傳中列舉了“師徒制”的指導模式、“本-碩-博”一體化培養、國際化的教育視野、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獎助學金助力等六大特色,但通過學生一年的親身體驗來看,六大特色並沒有真正體現,或者說沒有完全體現。社科大能否給出落實六大特色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讓在校、即將進校、關注社科大的學子和家長有驕傲的資本?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七問社科大:是否意識到了2017級本科生普遍存在的悲觀情緒?

帶著對社科大“建設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美好向往,2017級390名優秀學子踏入了他們心目中神聖的大學殿堂。然而,現實給了他們沉重的打擊,“黃埔一期”身份的得不到認同、社科院雄厚師資得不到共享、個別校領導的打壓和嘲諷無處不在、辦學現狀與心目中一流大學相距甚遠等等,讓絕大部分學子失去了入校時的驕傲和自信,失望、悲觀、抑鬱、自我封閉乃至絕望等問題普遍蔓延,“社科夢”瀕臨破碎。學生們目前的心理狀況,社科大是否真正瞭解?是否意識到了學生信心喪失對社科大建設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危害?社科大對重樹學生信心準備採取哪些措施?(這個問題很重要)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八問社科院:是否知道社科大目前辦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一年來,特別是2018年上半年,社科大問題全面曝光,學生、家長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了抗爭。形式上,社科大也做出了一些回應。但總的來說,學校與社科院一直迴避真正的問題所在,形勢並沒有得到根本緩解。現在,作為主管部門的社科院是否真正知道問題的癥結?作為第一智庫,如果對問題的把握一直不能得到家長的認同,是不是算失職?如果知道問題所在卻不解決,是不作為,還是麻木不仁?!如果要解決,能不能公佈具體措施?願不願意以社科大問題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社科院體制機制改革?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九問社科大:對2018年社科大在18個省市招生整體情況如何評價?

社科大2018年招生工作基本結束,從目前公佈的數據來看,與2017相比,文科基本持平略有下降,理科全面滑坡。社科大對這樣的結果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如果滿意,那這樣的結果與“建設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相符嗎?如果基本滿意,那麼對哪方面是滿意的,對哪方面不滿意,應該如何改進?如果不滿意,那麼原因是什麼,應該吸取哪些教訓,進行何種問責?2019年應該如何制定招生方案?有傳言說,社科大不想招清北那樣的高分生,這個傳言是否屬實?如是真的,其理由和依據是什麼?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十問張樹輝副校長:究竟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角色?

作為主管學生與招生工作的副校長,向學生傳遞正面信息,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建設,是其職責所在。然而,在眾多公開場合,張樹輝副校長反其道而行之,公開發表一些與身份不相符的言論,打擊學生的自信、指責學生的不是、貶低學生的能力,時不時將社科大與原中青院等同。毫不誇張地說,目前學生對社科大前景失去信心,更多拜其所賜。

請問張樹輝副校長:你究竟是社科大的副校長,還是中青院的副校長?你憑什麼說社科大與國科大沒法比?你所說的“迴歸理性”是什麼意思?從哪裡得到的社科大2017級本科生高考分數只高中青院20、30分的數據?你在學生中說社科大調動不了社科院的師資,是在推卸作為社科大領導進行資源整合的責任,還是在挑起社科院與學生、家長的矛盾,抑或是承認以中青政為基礎就不可能整合社科院研究生院資源?你是否認真反思,社科大目前諸多問題的根源在中青政化?你自己在其中應該承擔何種責任?

以上十問,我們強烈要求社科院、社科大、張樹輝副校長給以認真負責的回答!

社科大2017級184位家長

2018.07.23


剛看到這封信,小編真是有一肚子話要說,各班群裡也是炸開鍋,大家的意見不統一也不權威,這時候群裡發來了社科院人口所吳要武教授的一封信,大家都跟著看看吧:


一個導師致家長和同學們

作為社科大第一批本科生學業導師之一,我像大家一樣關心社科大的成長。在這裡。我想給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朋友們介紹一下自己一年來與本科生共同成長的經歷。作為學業導師,我們懷著欣喜之情接納了這群優秀的學生,就像當年你們把這些孩子從醫院抱回了家。這是我們未來學術上的同路人,這是繼承我們學術衣缽的弟子,這是中國未來的菁英和希望。對這些學生,我既關心愛護,又嚴格要求,我相信自己能坦然無畏地面對家長朋友們。

我對自己指導的本科生,要求他們在做人做事上“遠大志向,寧拙毋巧”;在學術訓練上,強調“打好雙基,精讀經典”,為學生設計完備的核心課程體系,讓他們掌握經濟學理論、方法,會使用計量分析軟件,熟悉數據處理。三年級開始將訓練他們認識國情,做規範的經驗研究。

我的設想是:以指導博士生的視角,思考本科生應該有什麼樣的基礎和視野。為他們提供科學訓練,讓他們掌握科學思維,哪怕他們將來從事與科研無關的工作。

4年後,他們將成為安靜自信的青年。如果他們到國外名校去讀博士,在歐美同學面前,他們會對自己的視野和訓練有信心。如果在研究生院讀博士,他們要達到“專業上訓練有素,專業外博覽群書”,為自己簡稱一顆知識樹。

附上我給本科生第一年建議的部分文章和書單: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荷馬史詩;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愛因斯坦文集;

國富論。

推薦他們看喬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看麥克雷文2014年在德克薩斯大學的演講。

無論這些本科生將來從事什麼職業,一生必須精讀10-15本經典。這些經典,要讀一輩子。你能攀登上哪一位大師的肩膀,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既然要讀一輩子,那就不用急,慢慢來。

我給三個本科生推薦《愛因斯坦文集》時,他們都感覺很難,抱怨看不懂。我鼓勵他們,愛因斯坦是一頭牛,我把他牽到了你們面前,你即使聞聞他的味道,就是一個難得的經歷。如果你很厲害,硬是咬下他幾根毛來,那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希望,將來你們能把愛因斯坦這頭牛一點點地吃下去。

我的打算是,通過學習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讓他們掌握科學的方法論,這也是經濟學的方法論;學習第三卷,讓他們體會愛因斯坦救世濟人的情懷;同時更要學習愛因斯坦的語言,這是僅次於其頭腦的第二強大的武器。

社科大剛開辦,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要相信社科大眾多導師的智慧和決心。我們會逐漸整合起來,給本科生提供完備的科學訓練。給家長們一個建議,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希望你們多發現問題,更希望你們多提建設性意見。讓我們永遠不要向那些陰鬱的悲觀主義者低頭,讓我們與社科大一起成長。

社科院人口所:吳要武

2018.7.25


真敢爆!得知184位家長十懟,你還敢不敢把孩子送到這所高校?

看到這裡,各位網友們是什麼想法呢?不管給自己孩子還是給親友選擇學校,一定要多瞭解學校哦。歡迎大家把自己對社科院大學這件事的看法留在評論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