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頭部P2P平台對接的存管銀行全部通過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測評

9月20日,中國互金協會發布第一批25家網貸行業資金存管銀行系統通過測試公告,這為網貸出借人甄別平臺合規性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

早在2017年11月27日,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向各省市網貸整治辦和網貸存管銀行下發《關於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測評工作的通知》。針對商業銀行存管標準不一,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通知要求開展網貸存管業務的商業銀行進行集中測試。

雖然媒體偶有對測試結果的報道,但均未公佈具體通過測試的商業銀行名單。網貸輿情發現,與此前報道的70家銀行參與存管測試相比,本批通過測試的平臺數量較低,並且與市場主要開展網貸存管業務的銀行存在明顯區別。

網貸之家發佈的數據顯示,通過測評的25家商業銀行對接339家正式上線存管業務的網貸平臺;而零壹財經發布的數據顯示這25家銀行對接441家網貸平臺。

8月,網貸之家發佈的在營平臺數量為1595家;零壹財經為1445家。網貸之家統計的在合格商業銀行開展存管的網貸平臺比例低至21.25%;零壹財經統計的比例也僅為30.52%。


20家頭部P2P平臺對接的存管銀行全部通過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測評

網貸輿情整理自網貸之家與零壹財經

雖然在合格商業銀行開展存管業務的網貸平臺數量和佔比較低,但頭部平臺資金存管的規範程度明顯優於網貸行業平均水平。

中國互金協會累計借貸金額前20名的頭部平臺全部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對接存管業務的商業銀行均通過本次測評;其中,19家頭部平臺存管業務全部上線,紅嶺創投的存管業務正在試運行。

20家頭部P2P平臺對接的存管銀行全部通過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測評

網貸輿情整理自中國互金協會

《關於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測評工作的通知》並未公佈存管銀行具體檢查項目以及標準,但測評流程中明確首次測評未到達合規標準的商業銀行可再次提交測評申請,再次測評機會僅一次。

允許存管銀行進行兩次存管業務測評既考慮到當前網貸存管業務市場集中度高的客觀事實,同時保留了網貸平臺與商業銀行間相互選擇的機會,避免因網貸行業集中變更存管銀行造成的市場恐慌。

結合通過存管測試的銀行以及第三方監測數據可以發現,江西銀行、廣東華興銀行、上海銀行以及徽商銀行四家銀行暫未通過測評。零壹財經發布的數據顯示,這4家銀行合計對接225家網貸平臺。可見,這四家銀行的存管業務規模較大,影響平臺數量眾多,存管業務有待完善。

僅給予一次補充測評機會也為這些商業銀行的網貸存管業務敲響了警鐘。通知提出測評工作的目標是為促進存管銀行合規開展存管業務,為網貸行業整改奠定基礎,為網貸行業整改提出客觀參考依據和判斷標準。

20家頭部P2P平臺對接的存管銀行全部通過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測評

如果商業銀行仍無法達到存管業務標準,則不得再開展網貸存管業務。現有的網貸存管業務需要清退。現在正處於網貸行業的檢查時期,存管銀行的變更將拖累網貸平臺自查進度,影響平臺運營的規範性。

《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明確指出,商業銀行作為存管人履行網絡借貸資金存管專用賬戶的開立與銷戶、資金保管、資金清算、賬務核對、提供信息報告等職責的業務。

存管人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不對網絡借貸交易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

網貸出借人需要明確商業銀行開展網貸存管是為開立網貸機構賬戶,保存資金,記錄與核對資金信息,網貸平臺仍然具有調用資金的權利。但是,資金存管仍能避免網貸平臺藏匿資金,降低平臺隱瞞資金流向等問題。因此,存管銀行雖不能承擔平臺違約的損失,但能提升網貸平臺資金透明度,為出借人選擇平臺提供有效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