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塊牛排的自我修養,揭祕進口牛肉的那些事!

牛排,又稱牛扒,應該是很多人兒時對於西餐的第一個認識:澆著滿滿黑椒醬的牛肉在鐵板上滋滋作響,還搭配著一些意麵、西蘭花來作為配菜,熱熱的吃上一口。

論一塊牛排的自我修養,揭秘進口牛肉的那些事!

其實這種牛排吃法是已經東方化改良過的的,來源於香港的鐵板牛扒。這期的醬油講堂打算和大家說一下關於原汁原味西方牛排的一些小知識。

進口的牛肉來自哪裡?

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如今坐在家裡動動鼠標就能夠買到世界各地的進口牛肉。然而那些打著‘日本和牛’牌子的進口肉要麼是國產假冒的要麼沒有檢疫證明的‘水肉’。為啥?因為在我國目前合法進口牛肉的國家只有14個,分別是分別是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哥斯達黎加、加拿大、美國、蒙古、墨西哥、南非、烏拉圭、新西蘭、匈牙利、智利和白俄羅斯。只有這14個國家的牛肉是經過了正規檢疫走合法渠道進入我國進行銷售的。所以當有人向你推薦非以上14個國家的進口牛肉時,你就要長個心眼了。

世界名牛們

  • 和牛(Wagyu):這應該是在國內名氣最大的牛品種之一。和牛,故名思議就是日本牛,大部分和牛為黑色短角。和牛肉大理石花紋明顯,又稱“雪花肉”。和牛一共有四個品種:黑毛和牛、褐毛和牛、無角和牛、短角和牛。其中以產地松阪、神戶、近江三個地區的最為著名。
論一塊牛排的自我修養,揭秘進口牛肉的那些事!

在國內最有名的神戶牛肉(Kobe),就是和牛中的佼佼者。想要成為神戶牛肉首先得有日本兵庫縣內的“但馬牛”純種血統,之後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培育(30個月以上)和選拔,每年年能夠獲得以神戶牛進入市場的只有大概3000頭牛。

論一塊牛排的自我修養,揭秘進口牛肉的那些事!

不過和牛現在不一定只是在日本哦,也有著安格斯牛和和牛雜交而成的澳洲和牛,通過400天谷飼也能成為一塊有著柔嫩肉質,霜降油花的美味和牛。

  • 安格斯牛(Angus):如果說和牛是東方牛的王牌,那麼安格斯牛就是西方牛的一個象徵。安格斯牛原產自英國,得名於產地安格斯,現在在北美、南美、澳大利亞等地都有著廣泛的養殖。安格斯牛也是以黑色的牛種為佳,牛身低矮,頭小無角(驚人的和優質的和牛品種外貌類似)。
論一塊牛排的自我修養,揭秘進口牛肉的那些事!

安格斯牛也是以漂亮的油花出名,不過相比和牛而言,安格斯牛的脂肪含量更少,肉質更有嚼勁。

  • 歐洲大陸的牛兒們:除了以上的兩種牛,在歐洲大陸上還有著如法國利木贊牛,比利時藍牛,意大利的奇亞尼那白牛,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草飼?谷飼?吃啥好?

說到牛排時候經常會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草飼還是谷飼。草飼就是指牛從小到大一直是以放牧的形式吃草長大,谷飼則是指在幼牛吃草到一定體重時開始圈養起來用玉米等穀物進行餵養。一般來說草飼的牛肉比較精瘦,脂肪含量比較低,生長週期也比較長,蛋白質含量比較高,肉質纖維感會比較明顯。而谷飼牛肉則比較滑嫩,脂肪含量較高,有更香醇的感覺,口感會相對豐富一些。至於這兩種牛肉那種更好吃,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小鼎更欣賞脂肪更多的谷飼牛排(所以一直瘦不下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