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金融丁東華:產業金融如何助力企業發展?

國美金融丁東華:產業金融如何助力企業發展?

“2018中國財務管理全球峰會”現場,國美金控高級副總裁丁東華髮表“如何構建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

文:和聲

來源:金融頭條(ID:iiyoucai)

在我國13億的人群中,約有8億人可以被金融服務覆蓋,但有徵信記錄的人群僅4億。這意味著尚待開發的巨大市場。

國美電器自1987年成立至今,擁有1.8億註冊會員,千餘家線下門店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這家多元化發展的大型現代化集團型企業從2015年起,逐漸構建了線下零售、互聯網、智能家居製造、智能手機制造、金融投資、地產等六大業務板塊。據國美2018年一季報顯示,國美線上線下整體交易總額持續提升,同比增長29%。7月,國美零售繼2017年後再度入圍財富中文網發佈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成績的背後,金融的力量功不可沒。

如何用金融更好地助力企業發展?

對於國美而言,1.8億會員,覆蓋400多個城市的線下門店,積累多年的線下零售場景是做產業金融的重要基石,也為國美金融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2016年,國美金融加快戰略佈局腳步,逐步構建了包括支付金融、數據雲、資產交易、創新金融和創投金融的五大平臺,打造消費金融、財富管理、企業融資、支付業務等四大產品品牌體系。

2018年7月20日,在“2018中國財務管理全球峰會”上,國美金融高級副總裁丁東華分享了國美金融在以產融結合為發展戰略,利用科技手段,構建產業金融新生態的實踐經驗。

支付、消費金融、企業融資、財富管理,四個渠道切入產業金融

國美金融切入產業金融,主要通過四個渠道。

第一是支付,藉助支付賬戶連接用戶和企業;第二是消費金融,依託零售場景向用戶提供付款服務;第三是供應鏈金融;第四是財富管理。目前,國美金融已經擁有的牌照,包括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保險經紀、基金銷售以及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小貸等。

近年,金融科技的發展為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躍升。

例如,傳統的消費金融模式是,做一筆貸款,用戶得先去銀行填表格申請,貸款審批下來之後才能使用。這種把金融服務和消費完全割裂的模式,效率和覆蓋率遠遠不能滿足目前用戶的需要。而運用大數據技術,便可解決這一問題。大數據可快速獲取用戶數據,提升數據挖掘、建立用戶畫像的準確性,從而極大地提升了精準營銷、風險管控和運營優化等效率,這為金融機構做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創造了機會。

據統計,在消費金融方面,歐美國家和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有10%-15%的商品是通過分期的形式賣出去的。但在大陸地區,大眾很少在商場或連鎖零售店POS機上刷卡時使用信用卡分期。

2004年,國美作為國內較早做消費分期的商家,開始與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合作推出信用卡分期服務。丁東華介紹,沒有開展消費分期時,門店滲透率只有0.49%,目前這個數字是5%+。它對國美的重要意義:在場景內做消費分期,在將商業用戶轉為金融用戶的過程中,可為用戶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更大程度地增加了與用戶的粘性。丁東華稱,國美金融的客戶質量很高,25歲到35歲人群基本上佔了半壁江山,“他們的收入預期在上升,對金融的瞭解程度也比較高” 。

此外,在供應鏈金融方面,國美金融以集團強大的產業鏈資源為優勢基礎,融合科技力量,為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服務,強化與供應商合作關係的同時,也切實解決了鏈上供應商的融資需求。

“371”模式極速提升用戶體驗

持續的線下新客流是國美金融做分期業務的重要客戶來源,國美電器每年的進店人次約為1500萬到2000萬人次。丁東華表示,“電器屬於低頻消費,用戶粘性稍差,但每年都會有新的客戶產生新的消費行為,並從商業用戶轉成金融用戶。”

線下消費金融與線上模式相比,機構不僅面臨運營成本更高,且更具挑戰。

第一,線下消費金融需對顧客迅速做出評估。阿里、京東等從互聯網商業的角度做消費金融,通過大量已有用戶消費行為和消費特徵來篩選“白名單”用戶,對白名單用戶推出“花唄”和“白條”等金融工具。但在線下開展消費金融,國美金融需對進門店消費的顧客進行實時評估,根據用戶平時消費所積累的信用判斷是否可以為其提供借貸或分期等金融服務,並開通相應額度。

第二,線下的商業服務更重視用戶體驗,消費分期和實際購物流程要完全融為一體,才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第三,也是線下場景消費金融最具挑戰的問題:授權通過率不能太低。在我國13億人群中,約有8億人可以被金融服務覆蓋,但有徵信記錄的人群僅4億。線上做消費金融,消費者申請的通過率無論是8%、10%或者15%都可以,但線下的通過率要求達到60%、70%、80%。如果一位信譽很好的消費者,進店後經過一番購物流程和分期消費的流程後,商家的金融風控卻拒絕了他,這對消費者的傷害是很大的。

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針對實踐中的問題,國美金融消費金融系統主要基於以下四點:

第一,人臉識別、生物識別以及個人信息驗證,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通過遠程方式對“顧客是誰”做出有效判斷,不再要求必須人對人的檢驗顧客身份。

第二,國美金融從2016年8月份接入央行徵信系統,是少數幾家能夠進入央行徵信的小額貸款公司。

第三,國美金融接入了42家數據公司,這些數據公司提供了數十萬的數據維度供國美金融做模型,國美金融的風控模型每週可以迭代一到兩次,極大地提升了風控水平。

第四,國美金融有一個大數據中心,用“天眼”、“雲圖”、“天蛛”、“紅線”等監控系統來加強風控。丁東華稱,在中國做金融,更重要的不是確認信用的問題,而是如何解決欺詐問題。“天眼”可以在交易過程中實時發現潛在的風險,更多的作用在於防範交易欺詐。

“雲圖”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社交網絡,有幾億人在上面活躍。人的社交關係是一個巨大的網絡,用大數法則來講就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通過大數法則可以對個體的徵信做到基本判斷。

“天蛛”是基於外部徵信機構以及國美自有技術的一個系統。經過用戶授權後,系統可以自動抓取相關信息。“紅線”則是實時在線系統。

丁東華表示,國美金融的風控及後臺系統在經過不斷不完善,有效解決在用戶授信、體驗性以及通過率方面的問題。“我們有個‘371’的概念。這指的是,目前國美金融在場景消費金融業務實現全流程辦理30分鐘,用戶申請通過率達70%(節假日期間達80%),不良率控制在1%的水平。”丁東華說道。

國美金融丁東華:產業金融如何助力企業發展?

發揮產業鏈數據優勢,用供應鏈金融幫助中小企業

2015年6月,國美金融上線供應鏈金融平臺,為國美供應鏈體系中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丁東華表示,做供應鏈金融,對於上游企業來講,很明顯的體現出“二八規律”,比如海爾、格力、索尼、三星等大的供應商沒有融資需求,而鏈上的中小企業有很強的融資需求,但未能在傳統金融機構中得到滿足。對此,國美金融供應鏈金融更多著眼向鏈上中小企業供應商提供供應鏈金融融資服務。

據丁東華介紹,國美金融做供應鏈金融,最初切入點是應收賬款,在業務展開過程,國美金融針對鏈上中小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不斷推出相應產品。例如,在以國美強大的產業鏈資源優勢為基礎,國美金融融合科技力量,推出面向國美電器供應商的全線上信用貸款產品“信雲貸”。

這款根據供應商與核心企業之前的往來貿易情況、綜合經營情況,給予供應商一定授信額度,並向其提供多種期限和還款方式的貸款服務,獲得了鏈上中小企業的極大支持。“你有產業鏈數據資源優勢,為什麼不做更能滿足顧客需求的金融服務呢?中小企業代理商使用資金主要是為了備貨,資金週轉。”丁東華說道。

據丁東華介紹,國美金融利用數據庫對所有供應商的應收應付和銷售情況建立風控模型,做到對鏈上中小企業提前授信、動態調整、隨需隨用。而供應商也可以通過應用界面直觀地看到其額度變化:銷售不好,額度自動縮減;銷售上升,額度自動上升。

據瞭解 “信雲貸”在與核心企業系統對接,實現評級模型、授信模型全部數據化,目前已為4000多供應商預授信額度超過30億。丁東華表示,在國美平臺經營時間長達5到10年的A級和A+級用戶佔了70%以上。

2018年3月,國美金融旗下供應鏈金融雲貸產品實現單月交易額突破4.5億元。目前,國美金融供應鏈金融正逐步向外延伸,根據業務具有的垂直、細分等特性,將目光瞄準汽車、B2B、物流、農業餐飲商超等領域。

據瞭解,2017年,國美金融實現全年突破千億業績、累計註冊用戶達千萬等成績。作為行業產融結合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對於國美金融未來發展,丁東華表示,未來國美金融將著眼於技術創新,並指出,“產業做金融,是基於產業場景,以互聯網的方式去解決產業的部分金融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