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下一步的走向,可能會超出你的預料

樓市下一步的走向,可能會超出你的預料

當下的住房市場已經出現兩個調整跡象:

一個是房子促銷增多。前些日子還是傲慢的開發商,一改其傲慢形象,開始對客戶好了起來。新推出的房子,無論從價格上,還是促銷力度上,都是前所未有。但是,今年7月、8月住宅成交量同比均是下降的,而且對比2016年、2017年同期也均是下降的。

另一個是土地流拍增多。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今年土地流拍已經達到了歷史相對高位,截止到9月20日,流拍已達824宗地。顯然,土地流拍增多也會影響客戶的信心,從而造成購買意願的下降,減少客戶數量。

但是,土地流拍並非市場下行信號,而是過高的地價限制住了房企買地的動力:

在限價嚴厲的一二線城市,地價居於高位、房價嚴格受限,房價地價差很小,不足以覆蓋建安成本、運營成本和稅費,項目就有可能面臨不賺錢甚至虧損的局面;而在房價已到高位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也處於停滯狀態,即使不限價,房價也很難再繼續上漲。既然房價地價差算不過賬,房企拿地也就慢慢趨於理性了。

這裡面還有兩個問題,大房企土地儲備充足。根據全國前19強房企的上市公司年報分析,其合計土地儲備面積摺合成規劃可建面積大約相當於19億平方米,它們去年全年合計銷售面積為3.2億平方米,以此匡算,未來兩年,這19家房企不用再拿一宗地,也可以銷售5.9年。

二是小開發商被排除在外。他們是被排除的對象,他們的實力拿不到土地,以後將變為正常現象。

可以預見,以後的房地產市場,將向大開發商逐步集中,這個就是另一種類型的壟斷。壟斷一形成,就有相當大的力量來對抗外界壓力。

地方政府地價預期未變

地方政府是不甘自降地價的。

因為房價已經高企,拆遷補償安置成本水漲船高。如果低價出讓土地,賣地收益不足以覆蓋拆遷、補償、安置成本,地方政府將入不敷出,這是個虧本的買賣,那又如何願意白費力氣拆遷安置、出讓土地呢?

而且,地方債的償還壓力巨大,沒有土地財政,龐大的地方債又如何償還利息?這也導致地方政府不可能低價賣地。

麵粉的價格不降,麵包的價格當然也不會降。

樓市下一步走向如何?

7月31號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非常明確地提出“穩中有變”,我們需要“變中求穩”。

包括穩經濟、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地產、穩預期等等,穩定是第一位的。

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樓市不會大起大落,房價沒有大漲大跌,進入“大穩小亂”的新時期。

所謂大穩,就是調控體現了調整和控制,未來五年,樓市將在“不突破上限、不穿透下線”的區間內小幅波動就像重症病人心電圖。過去“刺激、火爆、打壓、冰凍”的三年輪迴週期論不會再現。

所謂小亂,是指地方政府有的在收緊,有的在放鬆,有的在刺激,有的在打壓,因城施策轉向一城一策、甚至一城多策,小亂局面不可避免,但是不會影響整體樓市的大穩。

我們判斷,房產會在大範圍內進行橫盤調整,整體形勢是穩定的。如果出現房價大漲大跌的新聞,一定是個別現象,你要穩住陣腳,不要一葉障目,亂了方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