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醫家系列|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獻方:治胃十法

百年大醫家系列|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獻方:治胃十法

百年大醫家系列|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獻方:治胃十法

百年大醫家系列|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獻方:治胃十法

百年大醫家系列|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獻方:治胃十法

施今墨(1881-1969),中國近代中醫臨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醫之一。

來源:《施今墨論臨證》,上海中醫藥大學版社出版

餘臨床六十餘年,所謂胃腸病為數較多,此病之類型亦較多,可用之藥物更多,有此三多,頗感胃腸病治之收效速,但根除亦甚難。緣藥入於口,即達胃腸,藥力直接行於病所,因而奏效較速。然胃腸雖已生病變,仍需日進飲食,胃腸運動不得少休,且周圍環境、日常生活、人之情緒都能影響胃腸,故除根甚難。久患胃腸病者,時愈時犯,時輕時重,職是故也。所以治療胃腸病不能全賴藥物,應有適當之體力活動,如太極拳、練氣功,使之氣血流暢。要如注意生活規律,飲食有節,減少精神緊張,也屬十分重要。雖病已久,調養適當亦能痊癒。我輩醫者,若辨證不精,用藥不當非但難收顯效,且易發生不良之反應。因此治療胃腸病要有技巧,若病重藥輕,病輕藥重,病淺治深,病深治淺,雖方藥無誤,仍難奏效,必須恰如其分,始能藥到病除。

胃腸病之類型雖多,亦不外乎八綱辨證,臨床所見,脾胃虛證、寒證較多,實證、熱證較少;但初病者易見實熱,久病者常見虛寒。素患胃腸病者,喜溫畏涼,常以溫暖之物,熨敷中脘,則感舒適,即其證明。

餘治療胃腸病多年,體察其發病規律,曾擬出治療十法,即溫、清、補、消、通、瀉、澀、降、和、生。臨證施用,數法併合,頗感得心應手,運用靈活,茲分述如下:

寒宜溫

辛開溫散,故此類藥物多為辛溫之品,良附丸、姜附湯、理中湯類,均屬習用。另蓽撥、吳萸、刀豆子、附子、肉桂、蜀椒、畢澄茄、草豆蔻、天生磺等藥均適於溫散寒凝。

2.熱宜清

胃中實熱,必以寒折,三黃石膏湯、龍膽瀉肝湯可用,如梔子、知母、龍膽草、竹茹均為常用藥。

3.虛宜補

健補脾胃,常用四君子湯化裁諸方,藥物如黨參、黃芪、山藥、蓮肉、芡實、薏米、扁豆均有健脾之效。

4.實宜消

食積不消,必須予以幫助消化之藥,保和丸為常用之方,藥如枳實、枳殼、檳榔、神曲、霞天曲、沉香曲、厚朴、陳皮、山楂、炒谷芽、炒麥芽等。

5.痛宜通

“通則不痛”。有通氣通血之別。氣分藥如木香、茄南香、檀香、蒲香、沉香、烏藥、青皮、陳皮、厚朴、砂仁、草蔻,用方如正氣天香散、消導寬中湯、沉香升降散等,血分藥如元胡、丹參、五靈脂、降真香、乳香、沒藥、血竭、桃仁、紅花、三七、蒲黃、鬱金、三稜、香附等,常用方如手拈散、九氣拈痛散等。

6.腑實宜瀉

可用諸承氣湯類或番瀉葉等,但體虛大便結燥者,宜用潤下之藥,如郁李仁、火麻仁、杏仁泥、薤白、肉蓯蓉、晚蠶沙等。

7.腸滑宜澀

常用如赤石脂、禹餘糧、石蓮子、訶子肉、蒼朮炭、海參、龍涎香、五倍子、椿根皮、白頭翁、秦皮等。

8.嘔逆宜降

胃以下行為順,嘔吐呃逆,宜用丁香柿蒂湯、橘皮竹茹湯、旋覆代赭湯等。芳香化濁諸藥,亦可止嘔逆,如:紫蘇、代代花、佛手花、藿香、扁豆花、佩蘭葉。

9.嘈雜宜和

吳萸與黃連、乾薑與黃連、黃芩與半夏,均以寒溫並用,胃和則嘈雜即除。

10.津枯宜生

脾胃弱,津液枯,食慾毫無,宜養其陰以生津,如西洋參、石斛、生谷芽、生內金、荷葉、綠萼梅,葉天士用烏梅肉伍木瓜養胃陰,臨床用之甚效。

此外尚有吐法,已不常用。胃酸過多,則用瓦楞子、海螵蛸。休息痢常用白頭翁、鴉膽子、苦參之類。

昇陽益胃用柴胡、升麻等。均分述於各種胃腸病之醫案中。■

百年大醫家系列|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獻方:治胃十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