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醫學大家也應該是文化大師——中醫是一種大文化

道法自然:醫學大家也應該是文化大師——中醫是一種大文化

許多醫生沒有的東西,我們稱之為境界,比如醫德、無私、與患者之間的情感,以及和當代西醫話語體系截然不同的獨特理念等,它是中醫真正的精神所在,非常重要。這種精神,源於中醫大家施今墨先生在墨家學說中繼承的兼愛之道,非常了不起。墨子的兼愛等思想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它更重言行。如果現在的中醫都有這個東西,中醫行業的發展,就很可能會出現另一種格局。但非常遺憾的是,目前的情況剛好相反,所以,中醫行業才會一天一天萎縮。

很多有名的中醫專家,仍然停留在形而下的層面,沒有上升至道的層面。這是很遺憾的。因為,他沒有把一種能構成文化的理論輸送出去,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他在追求什麼東西。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說明這種文化有長久留存的價值,但任何東西發展的時間久了,若是不能時時反省,就會出現一些弊病。再好的寶珠,一旦鋪滿塵埃、汙垢,也是發不出光的,要想讓它發出耀眼的光芒,你必須先把它擦乾淨。所以,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如果用以前的世界觀和哲學,來詮釋現在的中醫,就有些不夠了。

另一方面,現在的很多中醫,都在向西醫的價值評判標準靠攏,儘量迎合西醫,不能形成自己在文化上的一套話語體系。傳統醫學認為人和環境是一個整體。人是自然的細胞,承載了宇宙的全息。人的情緒能和自然的能量共振。情緒對大自然會有反應。這就是古人說的天人感應。現代醫學只研究每一條小魚,而不研究大海。其實,小魚和大海有很大關係。中醫跟西醫不一樣,它有一種功能性的東西,比如經絡。解剖時,你根本看不到經絡,但它確實存在,依託經絡學說來治病,也確實能起作用。但西醫注重病理性,它屬於西方科學的一部分,它非常強大。西醫對功能性的東西感到很陌生,甚至不能理解。那麼,它——包括相信它的人——就有可能不信中醫,覺得它不科學。所以,中醫迎合西醫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必須把自己的東西研究透,建立一種強大的文化體系,建立一套能讓世界認可的、普世化的理念。如果它貫穿了一種能讓每個民族都接受的文化、精神——類似於基督教那種博愛的理念——它就會走向世界,與西醫實現平等的對話。

但是,現在的很多中醫都做不到這一點。直到今天,中醫行業很少出現劃時代的大師,無法超越《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經典的境界,甚至一直達不到那樣的境界。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

中醫大師也應該是文化大師,而不僅僅是醫學上的大師。就是說,除了精通醫術之外,他還必須是一個文化的集大成者,本身就有很高的文化含金量。因此,他不但要鑽研醫術,還要從中國文化中汲取營養。簡言之,他不僅要重“術”,還應該重“道”。

其實,中醫本身就是一種大文化,它跟中國傳統的道家文化有一定的淵源。傳統的五行學說等觀點,在中醫裡都有體現,而道家的一些觀點,也在中醫理論中有所反映。比如,道家文化認為,人體有一種天成的大藥,人類存在時,這種大藥就存在了,人類得了什麼病,大藥就能治什麼病。西醫稱之為免疫系統,中醫的扶正祛邪等理論,說的也是這種東西。在道家的生命科學中,值得中醫汲取的營養還有很多,其實整個中國文化中,還有著許許多多能支撐中醫文化體系的營養,儒也罷,釋也罷,都是這樣。

中醫重科學,也重文化。一些文人在用西醫的標準否定這些東西時,其實是在否定一種文化。民俗中的一些東西,是不能用科學來否定的。另一方面,中醫自己,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或拒絕了一些營養。這種固步自封也罷,什麼也罷,導致它至今仍然沒能擁有很大的話語權,其影響力也一直在縮小。

如果中醫能從這方面突破,就肯定會有很好的發展。要在道的層面——包括醫學世界觀、哲學等——方面有大的開拓。

道法自然:醫學大家也應該是文化大師——中醫是一種大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