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失眠辨治十二法 對治睡眠障礙十二大祕籍

| 導言:失眠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病症,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和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眠,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和健康。

施今墨先生在治療不寐病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辨證細緻,應法遣藥恰中病機,在此遴選歸納施老師治療不寐法則,以示學習。

不寐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勞逸失調、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陽不入陰而發病。

施老師強調,治療不寐,調陰陽,理氣血,治臟腑,和營衛,方法眾多,重在辨證明確,方能觸類旁通則易收效。

一、交通心腎法

五志過極,鬱而生火,心火偏亢,或素體虛弱,稟賦不足,久病及腎,腎陰耗傷,腎水虧乏於下,而不能上升;心火獨炎於上,而不能下降,心腎不協調,水火不相既濟,陰陽相隔,故不能成寐。

常用方為黃連阿膠雞子黃湯、百合知母湯、酸棗仁湯、交泰丸或枕中丹及《理虛元鑑》之養心固本湯,以交其心腎,濟其水火,調其陰陽。

二、養血安神法

心主血脈,主神志,《靈樞•本神》雲:“心藏脈,脈舍神”,《靈樞•營衛生會》又云:“血者,神氣也。”心主血脈與主神志二者在功能上密切相關,若心血虧虛,血不上榮,心神失養故不得眠。

常用八珍湯合硃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系虛寒,則宜用《證治準繩》之遠志飲子或十四友丸以補之。

三、補腎壯髓法

腦為髓海,腎主骨生髓,腦與腎密不可分。“勞傷腎”,用腦過度則傷腎氣,腎虧則腦不足,元神失養,遂不得安睡。

腎水虧虛,則用六味、杞菊、麥味地黃湯或丸,以滋腎水,參以酸棗仁、龍骨、牡蠣等以收斂之。若為腎陽虛,見夢遺及陽萎虛怯者,則宜用十全大補湯或丸、三才封髓丹、五子衍宗丸及還少丹之屬,以填精補腎、益元安神。

四、滋陰寧神法

《素問•生氣通天論》雲:“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溫病後期,餘熱灼津,或大病久病,心陰暗耗,陰虧津少,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難以入寐,或忽寐忽醒也。

常用藥為二冬、二地、二至、玄參、阿膠、天花粉、石斛等味以滋其源,或選百合知母湯、百合地黃湯、柏子養心丸、天王補心丹,參以龍骨、牡蠣、龜甲、鱉甲等重鎮寧神之品。綺石老人有言:“專補腎水,不如補肺滋其源。”此治本之旨也。

五、扶陽抑陰法

陽入於陰始能安眠,今陽虛,陽不得入於陰,故不眠。張景嶽說:“陽有所歸,神安而寐……陽為陰抑,則神索不安,是以不寐。”

陽虛不眠者,以益氣為先,氣屬陽,益氣即所以補陽,宜用人參、黃芪、懷山藥、石蓮肉

以固其本,亦即綺石老人“陽虛之所當悉,統屬於脾也”之意。常參以紫河車、鹿角膠、淫羊藿、沙苑子、五味子等扶陽益元之品。

六、導痰和胃法

《素問•逆調論》雲:“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其道也。”所以胃熱、胃實皆令人不得安眠。胃熱多由食積不消,食積生熱,擾亂心神以致不眠。胃主衛,胃實則衛氣盛,胃氣獨盛於陽不得入於陰(營),則晝不精,夜不寐。

宜用半夏、茯苓、黃連、枳實、石菖蒲以導痰化滯,參以陳皮炭、青皮炭、萊菔子、萊菔纓、蒲公英、玫瑰花、厚朴花消食通便。王肯堂之治不寐以理痰為第一要義,蓋即指此。

七、建中益氣法

“頭為精明之府,腦為元神之府”,主宰人的精神神志活動,必須不斷得到清陽之氣的溫煦濡養才能府精神明。若脾虛失運,中氣不健,清陽不升,濁氣內滯則神索難寐。

常選半夏秫米湯合異功散,或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建中益氣,和胃安神。

八、調肝寧膽法

肝主謀慮,膽主決斷,肝膽相連又為表裡;肝藏魂,主疏洩,性喜條達舒展,思維意識與肝膽密不可分,五志太過與不及皆可影響及肝,以致調節失常,出現氣機與情志的抑鬱或亢奮,肝不藏魂,魂不守舍則驚駭多夢,夜臥不安,夢遊夢囈。同時膽熱、膽寒、膽虛皆可影響於肝。

膽熱則肝陽火亢盛,上擾清竅,故不寐;膽寒則陽虛陰抑,血不歸於肝,則難成眠;膽虛則決斷無權,遇事易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入睡不易。施氏認為此一類型最為多見,原因複雜,隱晦變幻,不易究詰。

肝為五志七情所擾不眠者,常用逍遙散、炙甘草湯、諸復脈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若因膽寒、膽虛所致者,則用千金溫膽湯

以運脾散寒,和胃安神。施氏指出方中生薑功在散寒,兼振脾陽,膽寒散,脾陽振,自能入睡。膽熱不眠者常用黃連溫膽湯,以清膽中之火,甚者加龍膽草以折其勢,火退膽寧。

九、調和營衛法

《靈樞•營衛生會》雲:“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外感日久,遷延失治,或它病藥毒,發汗太過,致表虛不固,營衛失和,衛不得入於陰,則惡風自汗,心悸怔忡,晝不精,夜不瞑。

常選玉屏風散、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梔子豉湯調和營衛,固表安神。

十、化瘀通絡法

不寐日久,或素體偏瘀,或它病遷延,“久病入絡”“久病必瘀”,心絡瘀阻則心神失養,腦脈瘀阻則元神失養,心腦氣血凝滯,陰陽失調,神機不寧而致不寐。有學者對不寐患者中醫體質調查認為,50%的不寐患者皆為血瘀質。

瘀血內阻,腦絡不暢,元神失養所致不寐者,常用旋覆花湯、逍遙散。若兼衝任不調者,以膠艾四物湯養血調經。

十一、鎮驚潛陽法

施氏強調失眠病位涉及心肝(膽)、脾(胃)、腎(腦)等臟腑,而痰濁、食積、鬱火、瘀血諸邪作為臟腑功能失調的病理產物,皆可擾及心神致陰陽失調,魂魄不安,躁動失眠。

施氏在辨證基礎上常參用生鐵落飲、磁朱丸、珍珠母丸、旋覆代赭湯等方,重鎮安神。此外,高血壓病伴有失眠,施氏認為其病機多為肝腎陰虛,陽亢擾心,常用鎮肝熄風湯、旋覆代赭湯以滋陰潛陽,平肝寧心。

小結

上述治法是筆者對經施老師治療的數十例不寐患者分析、歸納而提出的,未能全部概括施老師的立法、組方與用藥,先生臨證常以一法為主,數法合用,處方時非常注意計算藥物的比例,主次搭配別出心裁。

他說:“組方用藥,比例恰當,首先在於辨證精確;辨證精確,組方用藥不注意比例安排,療效就差,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同時,對不寐患者又注重心理勸導,提倡兼習氣功和適當體育活動,動靜結合使腦和各臟腑均得到修養和調節,輔助藥力,更為有益。

施今墨:失眠辨治十二法 對治睡眠障礙十二大秘籍
施今墨:失眠辨治十二法 對治睡眠障礙十二大秘籍

· END ·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用

請分享、轉發給您的朋友看

亦可給我們留言

謝謝

施今墨:失眠辨治十二法 對治睡眠障礙十二大秘籍
  • 本文來自光明中醫(2013年第28卷第12期,作者裴蓉)轉載請註明出處。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