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的野戰口糧和單兵食品有哪些?

野戰口糧這東西分為集體食品和單兵食品。

集體食品就是以前的現做大白菜熬肉,現在進化到半成品加熱。

東西就是這樣,相當於街邊快餐店模式,工廠標準化配送,門店簡單加工一下,炊事班負責送到大家嘴邊。

這是主流,也是我軍的未來。

解放軍的野戰口糧和單兵食品有哪些?

簡單加工後分裝出來就是一份一份的盒飯

解放軍的野戰口糧和單兵食品有哪些?

在加上這兩年玩的無人機、無人車送餐。未來我軍炊事班戰士可能再也沒有送餐路上順道拔個敵火力點的壯舉了……

做法類似自己搞個奶鍋煮方便麵,肉是真有肉,有煮泡麵的條件都來這個。備餐速度很快的,全連半小時,全排一刻鐘。

解放軍的野戰口糧和單兵食品有哪些?

真·部隊鍋

——

單兵食品可能更接近題主設想的泡方便麵……現在一般分為自熱和即食,沒有煮泡麵的條件就來這個。

說白了就是單兵熱食和單兵冷食,決定因素就是加熱。

熱食的加熱方式從有焰到無焰再到注水,追求的就是隱蔽和簡便。目前來說前沿技術都是注水加熱,對水質沒有要求,臭水溝的都行,注加熱袋裡完事。

早些年的有焰、無焰加熱塊主要就是用來加熱單兵食品裡的罐頭(還得是金屬包裝的罐頭)。所以這裡就根據要不要加熱罐頭分出兩個流派:加熱派的單兵食品以各種罐頭為核心;非加熱派的把罐頭踢給即食,單兵核心以加熱食品為主。

舉個例子就是以梅菜扣肉罐頭為核心的部隊就得上加熱塊,要不然大家一起舔豬油凍;以梅菜扣肉飯/面為核心的部隊就不用上加熱塊,注水加熱完事。

解放軍的野戰口糧和單兵食品有哪些?

這種硬殼、半硬殼罐頭套餐基本上都會有燃料塊和簡易灶,好處是口感好很多,缺點除了費事、易暴露,還有一個就是重(溼罐頭含水率高的很)。不得不再說一遍,溼罐頭加熱之後的口感真不錯,慢慢滋出來的肉香帶來的幸福感完全不是自熱米飯自熱炒麵那種黏糊糊的口感能比的。

把罐頭踢給即食就很悲催了,環境不允許加熱,梅菜扣肉飯肯定是吃不上了,梅菜扣肉罐頭更沒戲,補充熱量只能靠各種午餐肉罐頭和壓縮餅乾。

吃即食都是特殊情況,我軍最早就是為了巡邏搞的單兵即食,別的要求就不要提了,給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糖份就好。

——

多扯一下

軍用野戰食品最早都是乾糧,近代開始可以認為主流就是罐頭,溼罐頭口味好,幹罐頭口感沒那麼好。

歐洲比較傳統一點,主菜都是溼罐頭,主食拿耐儲麵包片頂;美帝激進一點,炒飯炒麵這種幹罐頭直接上。

咱們比較慘,從炒麵到壓縮餅乾這種一脈相承,後來條件好了點跟著世界主流學溼罐頭,什麼梅菜扣肉之類的,主食一直沒解決好(一度很羨慕日本),再後來技術上來了一點又轉頭跟美帝學主食上幹罐頭,起步晚,技術不是很好,發展到現在湊合吧。

——

每次聊軍事食品,都會有大佬痛罵中國人的胃,強調熱食,過高的含水率,菜飯分離……一堆破事,回頭來還得求助於工業化備餐。

題主問的是野戰,我軍拉練出去解決吃飯問題實際上和幾十年(百年也行)前沒什麼區別,主流還是生鮮現做。

我軍打朝戰,覺得炒米炒麵這種不能再混了,開始搞壓縮餅乾,走工業化;打反越,覺得壓縮餅乾不能常吃,跟霓虹走完脫水米飯,脫水面條,這玩意非常時髦,是後來速食麵、飯的基礎,困難是一直解決不了澱粉回生。

折騰了很久,能拿上臺面的野戰食品還是罐頭、餅乾、麵包這種西化食品,要不然就是壓縮餅乾硬懟。

真正野戰食品和百年前的支鍋做飯沒區別,生鮮採購、儲藏、運輸、現做,本質上是退步。個人認為一方面是預製品品質不好,另一方面就是沒錢。

這裡扯一句,對食品的需求除了熱量、營養這種基礎需求之外,口味、滿足感這種高級需求也是必須考慮的。

很多知友都聽說過,野戰食品不能太好吃,怕士兵偷嘴。我軍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做過試驗,西南地區的士兵對辣味的需求相當高(雖然東部、北部沒有這種需求,或者需求不強烈),幾天不吃辣渾身不得勁。明明辣椒並不提供什麼特殊的東西,這就是對口味或者說滿足感的需求。

舌尖大家應該都看過,這種家鄉的味道應該不難理解。

我曾經開玩笑說過,糖的甜味、鹽的鹹味、脂肪的香味都是能給人以慰藉和滿足的。這也是為什麼一批傳統派都喜歡上罐頭,喜歡各種糖豆、巧克力的原因。

對於國情來說,滿足基礎需求就很頭疼。

基礎需求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鹽、維生素等一些必須的微量元素。

碳水化合物主要就是澱粉,主流是米飯和麵粉,土豆想了很久還沒實現主糧化。問題是普遍不接受米糊(速食粥這種東西幾十年後才流行起來)、麵糊、土豆泥(想都不要想),當年被逼的連藕粉都試了……耐儲麵包算是最早的解決辦法,09系列採用了,13系列好像又拋棄了。

蛋白質一堆破事,國內長期死磕豬、牛、羊,其實從成本來說雞肉性價比最高,但是大家都不接受肉雞(兩千年以後部隊開始搞什麼炸雞排、炸雞腿)……水產品的蛋白質都理想,當年搞過魚段,接受度不高,淡水魚普遍有刺,海水魚一度搞不起,最近開始有企業搞金槍魚、鱈魚了(希望能成);傳統還是蝦,尤其是對蝦,反正老陸是吃不起,海空都還行,也是最近老陸有資格吃蝦了。

脂肪就不說了,越來越便宜。

微量元素也是破事,看廣告就知道中國人飲食上慣常缺鐵缺鋅(不同國家、地區缺的不一樣),得補。怎麼補就分了流派,歐洲喜歡直接懟藥丸,美帝當年玩主食營養強化(就是把微量元素添加到主食裡面,類似鹽裡面加碘),咱們當年跟了美帝的路子,到現在還在弄主食營養強化。缺點是弄起來麻煩,好處是不用再吞藥丸,接受度好,而且能夠在社會上普及(嗨,瞎說什麼,我老婆每天懟各種藥丸)。

反正都得依賴於食品工業化……窮了玩不起。

再扯回吃飯,當年總後從做、送、分、吃、清一條線立了一串要求,我們倒著說。

清,當年鋁合金飯盒吃完得洗碗,現在都用一次性包裝/餐盤,還要求可降解。筷子就不要想了,叉勺輕便還容易製造。

吃,多皮、多骨、多刺的肯定不行,家鄉的味道也不行……什麼三姐兔頭、絕味鴨脖、劉奶奶雞爪,再好吃也不行……還有臭桂魚、九轉大腸……偏偏很多人就好這一口兒。還有蔬菜,生菜西藍花、西藍花生菜能夠滿足一個西式快餐店對吃青的絕大部分需求;開個大排檔試試要多少種蔬菜?

分,就不用說了吧,都是吃過食堂的……

送,從炊事班揹著湯湯水水的跑火線到現在也沒什麼大變化,未來在嘗試無人車、無人機。

做,前面也說了,幾十年沒有大變化,都是生鮮現做,無非是司務長開的車變了……我軍幾十年前就想搞預製、半預製食品,一沒錢二沒技術……後來託食品工業的福,找速食水餃企業搞了預製菜品(反正會和蝦仁雞蛋餃子餡就能做蝦仁炒蛋)。為什麼罐頭企業沒露臉?我猜罐頭企業可能對硬菜比較在行,什麼紅燒肉、鹽水鴨、大塊魚這種比較熟,搞個魚香肉絲、蒜薹炒肉什麼的真不在行。

——

怎麼突然又有這麼多人關注這個問題了?

那我切點題吧……

很多以大米為主食的同志們可能想象不到一碗熱面的慰藉效果,所以我軍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想搞軍用“方便麵”了(但是沒戲,解決不了澱粉回生的問題),七十年代正式開搞,一直搞到兩千年才算是成了……咱們食品工業死磕方便麵小四十年。

方便麵,或者說叫油炸型方便麵不是沒有進入過那啥的眼中,很可惜被淘汰了。

我懷疑淘汰的原因除了口感和正常麵條不太一樣之外,成本也是一個原因。並由此開啟了咱們死磕非油炸型方便麵的歷史。

日清發明油炸方便麵不要聽故事說是弄錯了油鍋和水鍋,這也就騙沒做過飯的……根本原因還是為了解決麵條澱粉回生,通過高溫油炸在澱粉回生前脫水。

軍用方便麵回生多嚴重?八十年代做出來的速食麵,保質期大概是半年。

國內企業(也包括國外同行)試了幾十年就是為了解決如何讓麵條迅速脫水。

當然,油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增加了麵條的孔隙率,便於覆水;壞處就是麵條變得過於蓬鬆(口感疲沓或者說軟糯),口感和正常麵條不一樣。

為了解決這個口感上的差異,國內前後花了十來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