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竟有這麼一座寶山,大羊爲美爲您揭祕

鹽池竟有這麼一座寶山,大羊為美為您揭秘

都說封山禁牧了哪還有正宗的鹽池灘羊,今天大羊為美告訴你鹽池這塊土地上的神奇之處!

寧夏鹽池縣現有八個鄉鎮,各鄉鎮都說自己的羊肉最好吃,其實我們考察一下各鄉鎮的水草資源,就會得知各鄉鎮的羊肉並沒有大的差別。水麼都是帶鹼性的水源,草麼也都差不多一樣,粗草有沙蒿、黃蒿、老瓜頭、牛枝子、苦豆子、甘草、棉蓬、檸條、駱駝蓬等,細草有莎草、白草、貓頭刺、狗尾草、香莠子、地椒子等。只不過粗細草量的分佈在各鄉鎮不太一樣,大水坑鎮、惠安堡鎮、麻黃山鄉一帶細草多,青山鄉、馮記溝鄉、花馬池鎮一帶粗草多,王樂井鄉粗草、細草基本各佔一半。但是粗草和細草種類又多,這在各鄉鎮分佈也不相同,比如香莠子草在北部鄉鎮沙窩裡比較多,而在南部鄉鎮就少了。又比如鹽蒿草,也主要生長在北部鄉鎮的鹽鹼地上,而南部鄉鎮多為黃土地,很少能見到鹽蒿草。麻黃山鄉的溝裡生長一種地椒子草對羊肉提質非常重要。這種草帶香味,夏天站在麻黃山上,有一股香味直衝鼻腔,這種香味就是地椒子草散發出來的,羊喜歡吃,吃上以後肉味就特別了。

麻黃山是座寶山,山樑上、溝坡下細草很多,雜草很多。人吃五穀身體好,羊吃百草肉味香。雜草越多,羊肉越好。

但現在禁牧了,鹽池的羊由放養變成了餵養,灘裡的雜草再多,羊也吃不上了。儘管各鄉鎮餵羊的飼草一部分還是原始牧草,但基本都是粗草。這樣,各鄉鎮的羊,肉質區別就更小了。

草原一禁牧,景色大變樣。從鹽池縣城往南走,綠樹成蔭,檸條勃旺,山花漫坡,起伏的丘陵綠浪滌盪。過了大水坑,崇山峻嶺,綠浪飛昇,溝坡下,山樑上,微風中的莎草秒子像流水一樣洶湧著,下了溝坡,又上了山樑,奔騰成不可遏制的草浪。柏油路在草浪中延伸,七曲八拐,就把你帶進麻黃山了。

麻黃山原名栒子山。栒子,落葉、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有時為小喬木狀;分佈在亞洲(日本除外)、歐洲和北非的溫帶地區。主要產地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但鹽池縣的麻黃山裡卻生長栒子。小時候放羊放牲口,誰要是能拿一根栒子鞭杆或栒子棒,就神氣了。栒子棒很光滑,又輕巧,木質堅硬,韌性強,拴上鞭稍,一甩,啪啪的響聲把羊和牲口就嚇回頭了。但我們誰也不知道它來自何處,現在才知道它來自於麻黃山的深溝裡。當然這種植物很少,我們在麻黃山鄉何新莊村西南方的山溝裡找見了栒子樹,生長在半溝窪,我們走了好多個“之”路才接近了它。但還挨不到它身邊,只能端起照相機調焦距,拉近了從屏幕上看它的枝、葉、杆,瘦弱而堅韌。物以稀為貴,貴到了這個程度,也確實太貴。

鹽池竟有這麼一座寶山,大羊為美為您揭秘

麻黃山,什麼時候才開始叫這個名字呢?應該是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把此地叫成麻黃山人民公社了。

麻黃,屬中草藥,為發散風寒藥,古時別名龍沙、卑相。麻黃山,麻黃山,當然是麻黃的生長地了。生長這種植物的地方還能不重要嗎?

曾幾何時,麻黃山是朝廷牧馬之地。遠的不說,唐朝李世民曾讓原州刺史兼任監牧使,監牧使就是管理牧馬的官員,這個官員管理南、北、東、西四使,此四使監牧地包括了麻黃山鄉的部分地區,當然也包括了今惠安堡鎮南部地區。

明朝朱元璋第十六子慶王朱栴曾把栒子山選為他的牧馬場。

明朝中期,靈武監管理清平苑和萬安苑,此二苑包括了今麻黃山鄉的大部地區,同時也包括了今惠安堡鎮南部地區。

其實,鹽池草原,很多地方都曾是古代朝廷的牧馬場。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兵部開設甘肅、陝西苑馬寺衙門,苑馬寺衙門就是管理牧馬的機構,每寺管六監,每監管四苑。今鹽池縣馮記溝鄉鐵柱泉村就是其中一苑。

明正統五年(1440年)二月,靈州草場發生了糾紛。此時朱栴在韋州居住,他的四兒子秩煃就把這件事上奏給朝廷,皇帝立刻復書慶王朱栴說我已經派巡按御史和陝西布按二司對那裡的草場進行了勘驗,你只能在在栒子山一帶牧馬,尖山兒、黃沙窩、鐵柱泉、月臺井等草場已經給了總兵官史昭,不許侵越。尖山兒在麻黃山鄉東北部,黃沙窩、月臺井今無可考,應該都在鹽池草原上。

皇帝有令,誰敢僭越!一場草場糾紛就此了結。

鹽池草原不僅是古代朝廷的牧馬場,也是古代朝廷的牧羊場。話說唐初朝廷派張臣合來鹽州任刺史。宰相唐儉找到張臣合,讓他在鹽州為自己牧養羊只。張臣合不好推辭,安排手下錄事參軍張正表、元大節為其負責羊只管理和皮毛銷售。代御史王師旦知道後立即調查取證,最後連牧羊人都給查出來了,叫康莫賀咄,從姓名上看是個少數民族。唐儉遭到了彈劾。這真是一件趣事,朝廷重臣腐敗案牽涉到鹽州,連剪羊毛交易這種小事和放羊人都被查了出來。這又說明唐朝時期,鹽州草原曾有朝廷的牧羊場,連朝廷重臣都要在此安排“牧放私羊”,沾油帶水,增加點額外收入。

張臣合為唐儉牧放私羊的地方當然不一定就在麻黃山一帶了。

麻黃山以栒子、麻黃等名貴植物出名,更以掩護鹽池縣紅色政權開展遊記戰而聞名。

一九四七年三月,馬鴻逵進犯三邊,鹽池縣城失守,縣委、政府撤出縣城,進了麻黃山。

鹽池竟有這麼一座寶山,大羊為美為您揭秘

鹽池縣委是在戰鬥中撤出的。

戰鬥是從三月二十三日傍晚開始,駐守鹽池的八路軍新十一旅一團英勇抵抗由國民黨盧忠良旅長指揮的暫9旅和馬光宗旅長指揮的整編第18師168旅。戰鬥至次日拂曉,因寡不敵眾,決定留下二營六連戰士負責固守,其餘部隊掩護縣委、政府機關幹部撤離。

二營六連是個加強連,全連一百三十餘人,武器裝備較好,戰鬥力強。連長劉兆平、指導員張恭先、副連長賈德功都是共產黨員。當時,六連防守的陣地是縣城整個南牆和東南角。指導員張恭先和副連長賈德功帶人守在城東南角的木質角樓和一個土墩(在今烈士紀念塔處)上建的簡易炮樓上;連長劉兆平帶人防守南門甕城。從二十三日傍晚開始,面對數十倍之敵,全連指戰員沉著應戰,英勇抗擊,連續打退敵人十幾次集團衝鋒。二十四日拂曉,六連戰士已傷亡過半,副連長賈德功犧牲。上午九點以後,全連五個班的戰士僅剩下了十幾人。此時,敵人攻入了城內。連長劉兆平帶領僅有的十幾名戰士邊打邊衝,上了城中心的鼓樓。子彈、手榴彈打光之後,戰士們就扳下磚頭瓦塊砸向敵人。中午時分,連長劉兆平重傷昏迷。指導員張恭先一直打到彈盡,才帶領最後一名戰士準備突圍。他從東城牆上跳下,壯烈犧牲。

馬鴻逵部隊佔領了鹽池縣城。

鹽池縣委、政府進入麻黃山後組織遊擊大隊,開展游擊戰爭。

七月七日“西野”部隊收復了鹽池,縣委、政府隨即返回鹽池縣城。八月九日,“西野”部隊撤離鹽池,揮師進攻陝北重鎮榆林。十二日,鹽池縣城第二次失陷。鹽池縣委、政府和縣警衛隊轉移到南部山區李原畔一帶。以堡頭村周邊的劉峁莊、蘇堡子、上禾場、唐平莊、孫崾嶮、馮前莊、史家灣、包家原、史堡子一帶為根據地,建立了李原畔、蘇堡子兩個鞏固鄉,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

一九四七年十月某日,鹽池游擊隊員陳萬、田枝葉、王福、劉正、馬俊、張富寶六人趁夜深入敵佔區,襲擊縣城西部牛毛井電話站,傷敵三人,繳獲戰馬六匹,步槍四支、皮衣三件。三邊軍分區給他們每人記大功一次。

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五日,鹽池游擊隊連夜急行軍百餘里奔襲西梁(今大水坑鎮西梁村),將陳明德等二人擊斃。繳獲步槍三支,子彈八十五發。游擊隊老戰士唐文舉、汪起二人犧牲。

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日,回漢支隊與鹽池游擊隊配合,向下馬關出擊,抓獲了馬部幾名武裝收稅人員,繳獲手槍一支,步槍二支,子彈三百餘發。

一九四八年四月十日,鹽池游擊隊與回漢支隊配合警備三旅二、八團,從五區蘇家堡子出發,連夜急行軍百餘里,於十一日攻克國民黨鹽池縣黨部所在地惠安堡。敵自衛軍大隊交械投降,公安局長趙耀西被俘(後經教育釋放)。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九日,鹽池騎兵中隊突襲今定邊縣蓮花池村敵鹽務局,抓住幾名平日為非作歹,對老百姓苛刻的鹽警。

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二日,鹽池游擊隊四大隊騎兵中隊乘夜包圍鹽池縣城南二道湖村,生擒國民黨鹽池縣保安大隊騎兵上尉分隊長高維珍,高維珍又帶路至劉窯頭村,將高維珍部十五名騎兵全數俘獲。

一九四九年三月六日,二十多個國民黨馬鴻部騎兵在今青山鄉牛圈坑村騷擾。駐紮在紅井子的遊擊四大隊騎兵中隊得到消息後,中隊長周景海來不及向上級請示,就帶了幾個騎兵戰士奔襲牛圈坑,國民黨騎兵很快被打散。騎兵中隊繳獲戰馬一匹,步槍六支,子彈三十餘發。

這一系列游擊戰的指揮地就是今麻黃山鄉李原畔村,當時鹽池縣委、政府機關就住在這個村。

一九四九年七月,人民解放軍向大西北挺進,準備解放寧夏,鹽池縣委、政府住李原畔,組織麻黃山群眾籌集糧食五十三萬斤,馬料十六萬斤,出擔架一百餘副二千二百多人次,投入畜力一萬個。青壯年全部投入戰勤服務。

鹽池竟有這麼一座寶山,大羊為美為您揭秘

走進李原畔村,山山嶺嶺,雲捲雲舒,滄桑的山村容顏勾起我們無盡的思念,“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麻黃山,文化底蘊深厚,大山深處有很多寺廟,位於平莊行政村馬會臺自然村的馬會臺北山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為唐王李世民指派尉遲敬德監建,這應該事出有因。貞觀五年(631),朝廷派尉遲敬德任靈州都督兼管靈、鹽、環、靜四州諸軍事,“鹽”即鹽州;“環”即環州,今甘肅省環縣在就在其中。今平莊行政村馬會臺自然村地接寧夏鹽池和甘肅環縣,正在尉遲敬德兼管範圍內。尉遲敬德監修馬會臺北山寺完全有可能。

馬會臺北山寺是當時西北較大的寺廟之一,規模宏大,香火旺盛,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周邊的香客都前來上香,祈求神靈保佑。

青龍寺更出名,它坐落在麻黃山劉記窪村西南一公里處。相傳建於隋朝時期,是古老的磚土結構建築。群山環繞青石山,青龍寺雄踞山頂。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紅十五軍團右翼部隊攻克定邊後,挺進鹽池之前,某部偵察排長楊阜潛入麻黃山偵察敵情,夜宿青龍寺,在正殿南牆用鉛筆留詩一首:

為革命離春光東奔西走,探敵情戰馬陪野廟宿營。

難入眠思前景陽光暖心,何一日見紅旗死也安寧!

紅軍戰士的英勇形象躍然牆上,一個革命者憧憬勝利的堅定信念,視死如歸的錚錚鐵骨,單槍匹馬潛入深山的英雄膽略,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的靈魂。這種民族之魂,永遠在麻黃山人的心中閃爍著燦爛的光輝,構成了中華民族革命長河中崇高壯美的景觀。

徐海東大將修築的炮樓巍然屹立在麻黃山鄉高崾峴村的東樑上。藍天白雲映襯著它高大的身影,清風從山樑上吹過,草浪在炮樓下盪漾。人們啊,請記住,歷史書寫的每一筆都有它深刻的含義!

麻黃山,革命的山,我們要永遠記住的一座黃土高山。

鹽池竟有這麼一座寶山,大羊為美為您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