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土、粗、雜,江湖菜三大顯著標籤:

鄉土氣息,手藝出自農夫村婦之手;

烹飪不拘一格,大鍋土灶,大把調料;

網羅南北名菜,菜品雜交,調味複合。

在北京,三樣菜一度作為江湖菜的門面

而今,芝麻雞中麻醬、芝麻、紅油的複合是精心調配的

豆腐先蒸再煎是講究烹飪技巧的

江湖菜似乎也有了新的選擇

世界盃裡宮心計,真吃真喝才是情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吉祥上上籤

西藍花、木耳、牛舌、蝦仁為一串,一份十串,典型的冷鍋串串,不掛油純靠辣油香氣增加食物魅力,突出脆度,大概是個人偏好,我更推薦下面這道。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招牌芝麻雞

撲面而來的三星辣度,那就“高看”了它,芝麻雞重醬香不重紅油,麻醬調得細膩柔和,雞皮沒什麼水分,嚼著還有嘎吱嘎吱的聲響,加上打底的豆乾陪襯,還蠻喜歡。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花團錦簇

江湖裡的“大拌菜”, 紫甘藍、西葫蘆、苦菊,酸甜味型;形似麵條,清爽可口,是一桌子肉餮下的清道夫。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及時雨煨豬腳

很多“石鍋菜”:青椒草原肚、豬腳、雞爪和牛腩,辣度味型均不相同,豬腳以紅曲米上色,這種糧食類的天然色素使豬腳變得紅撲撲,可不要害怕,美中不足豆角不夠入味。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神行糯米鳳爪

保溫的石鍋讓鳳爪越煮越爛,據說是綿陽市民和專家評委出的金獎菜品,軟糯的芋頭有協同作用,風味並不遜色茶樓的蒸鳳爪。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鮑汁豆腐

豆漿、雞蛋、青菜打散上鍋蒸,再換煎鍋二次加工,最後磕入雞蛋,用石盤餘溫燙熟,有點抱蛋豆腐的意思,敷囊敷囊的口感,一塊好大隻。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武松烤排

十幾塊的烤排解解饞,肉靶在骨頭上,少肉的部分焦脆、多肉處吃得暢快。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擔擔麵

只嚐了一口印象不深,同伴說還不錯,麵條蠻勁道。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像生梨

形如鴨梨的甜點那可要追溯到“大鴨梨”了,這麼多年過去依舊抵抗不了如此萌物。紅薯擬形,粘口,過油但不膩。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環境

門廊造型出自美院老師設計之手,整體打造以宋朝文化為主題的氛圍,連使用的餐具也是宋鈞窯獨家訂製,菜品江湖,裝潢卻盡顯江湖兒女情。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世界盃盡演江湖戲,江湖菜前聊一二

江湖兒女高粱酒,我只需一杯竹葉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