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涮草過橋鍋 都市趕街品滇味

三姐涮草過橋鍋 都市趕街品滇味

三姐家鄉菜,今年在泛利大廈開了分店,恩濟莊總店二樓則新開了一家涮草過橋鍋。玄關處也是一個小街子,普洱、臘肉、石斛、芒果……一筐筐、一架架,種類頗多,還有個雲南特產的沙盤,是三姐的女兒親手做的。天花板上的燈盞,用了百褶裙的造型;吧檯也用了百褶裙的裙邊花飾,很漂亮。樹番茄醬、傣族的喃咪、佤族的辣椒、阿卡的豆豉醬、普洱香辣醬——這裡的味碟全是雲南特色蘸水,玲琅滿目看著就讓人食指大動。

三姐涮草過橋鍋 都市趕街品滇味

哈哈,吃過鴛鴦鍋,沒想到涮草過橋火鍋居然是鍋底更加多樣性的四格鍋,我選了酸湯、飯豆、麻辣、素菌四種口味,其實還有更多的鍋底可選。菌湯最是講究,上午現熬的土雞湯,加上松露、松茸、蘇筍、鵝蛋、牛肝等諸多野生菌,鮮香無比。鮮筍、乳餅、香冬瓜、香餌塊、石屏豆皮、思茅黃牛肉——幾乎各種雲南食材都可以在一鍋鮮湯中化作可口的美味。最有意思的是居然有涮冬瓜豬,這可是京城獨一份的涮豬肉,能清血脂的。

唇邊傳說

三姐涮草過橋鍋 都市趕街品滇味

有三姐就有二姐大姐,三姐涮草過橋火鍋的羅三姐,出身一個大家庭。長居京城,女兒、外甥女都大了,也習慣了很多京城食俗,比如這些年北京出現的各種涮鍋。不過呢,打小就是家裡做飯一把好手的羅三姐,總覺得外面的火鍋不夠味,所以去年把三姐家鄉菜二樓的店面租下來之後,沒有用來擴大經營,反而新開了一家火鍋店——涮草過橋火鍋。

三姐涮草過橋鍋 都市趕街品滇味

過橋鍋的第一目的是為家裡人吃得開心高興,所以物料準備的特別精心,湯底用的全部是雲南時令野生菌和老土雞燉出來的菌湯。火鍋吃得是一個味道,調料很重要,雲南蘸水味型之豐富,可謂冠絕天下,即便如此,三姐還是遇到了兩個難題。一個是外甥女不肯吃辣的,一個是老公不愛吃火鍋。外甥女的問題還好辦,三姐專門調出了不加任何辣椒的樹番茄蘸水,酸酸爽爽,正好適合女孩子吃,頗得孩子們歡心。三姐夫鄭軍,雖然是山東人,但是文質彬彬,寫起詩來才華橫溢,吃起飯來很是挑剔,餐餐只吃一道菜:羅三姐為他創燒的不上菜單的雲耳番茄炒蛋芹菜木耳五花肉,這肉還必須得是冬瓜豬。大家一起吃火鍋,總不能一人向隅吧!羅三姐幾乎試遍了雲南一百多種蘸水,最後創造性的將新鮮藠頭舂成醬汁,這才引得鄭軍胃口大開,成為火鍋的新粉絲。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為親人吃得高興的心態吧,三姐的涮草過橋火鍋,頗受歡迎。

三姐涮草過橋鍋 都市趕街品滇味

香冬瓜、酸扁果、羊奶果、竹筒酒……皮黑肉白香甜可口的芭蕉、帶著蜂巢的野生蜂蜜、紅土地產出的淡粉色的玫瑰花生……甚至連傳說中神仙的日常食品黃精都有——涮草過橋鍋的玄關,簡直就是穿越時空,將雲南街子搬到了北京城。

三姐涮草過橋鍋 都市趕街品滇味

每到週末、或者農曆逢十或逢九、或者新年等傳統節日前後,在一些固定的場所或街道會彙集成一個很大的貿易市場,臨近村鎮的人都會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此,去賣東西或買東西,這種臨時性的貿易活動叫做北方叫作趕集、湘贛稱為趕圩、雲貴名曰趕場,雲南的說法則是趕街(gai)。在街市中,往往會出現各種獨居特色的當地食材。

三姐涮草過橋鍋 都市趕街品滇味

三姐家鄉菜的創始人羅三姐,真名叫作羅正旭,年輕時跟隨事業有成的二姐進京發展,開創的三姐家鄉菜。他們的老父親,祖籍瀾滄,但是愛上了西盟的拉祜族美女,所以復員之後成家留在了普洱。如今雖然女兒在北京闖出了一片天地,老人還是喜歡彩雲之南的風光,不願來北京,依然長居普洱,還建了個倉庫,每逢趕街的時候,就親自出手幫女兒採購各種雲南特產。所以,玄關處的袖珍街子(集市),一直是三姐家鄉菜的一大特色。這次藉著增設涮草過橋火鍋的機會,羅三姐把大姐的女兒也召到了京城,專門負責雲南土特產的網絡銷售。同時,她還把老家的買手隊伍從父親一個人,擴展為幾組人,現在瀾滄街、江城街等普洱著名的街子,都派駐了三姐家鄉菜的買手隊伍,蒐集各種當地特色美味食材。羅三姐不無得意向筆者透露:雲南很多上好的食材都出在山裡,山民趕街時間很早,往往天矇矇亮就出發了,我們的採買隊伍有時候三五點鐘就把精選的食材買到了,六點就到了機場開始發貨,所以這個袖珍街子上的很多土特產,連當地居民趕街都很少有機會買到。

三姐涮草過橋鍋 都市趕街品滇味

番茄酸辣湯,是三姐涮草火鍋的經典湯底之一,不過這個“番茄”不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大個西紅柿,而是小個頭的樹番茄,外形也更纖長一些,其實就是傳說中的雞蛋果。此番茄和彼番茄,可是大不一樣。樹番茄又名洋酸茄,顧名思義酸味較為明顯,幾乎沒有甜味,甚至有人說它的味道更接近酸酸的獼猴桃。用它調製的酸辣鍋底,味道更為酸爽純粹,而且色澤紅豔喜人。樹番茄富含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果膠也特別多,所以不但吃了之後可以滋潤腸胃,口感也特別順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