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孩子的「丟三落四」沒你想的那麼難!這十招能輕鬆化解

孩子有丟三落四的毛病普遍困擾著許多家長,面對這個毛病,爸媽多數數落,並沒有什麼實際性的舉動。然後,幾乎所有的數落都沒有什麼效果,反而說的越多,孩子越發的頑固了。


所有毛病都是由根源的,“治病”的前提是要明白“病因”。丟三落四是天生的嗎?肯定不是的,完全是後天形成的一種不良習慣,而所有的習慣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但孩子出現丟三落四的毛病後,大多數家長都會把它歸結為不認真、太馬虎。其實,家長有時真的冤枉孩子了,不是孩子不想做好,而是能力沒有達到。下面是糾正孩子“丟三落四”毛病的十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糾正孩子的“丟三落四”沒你想的那麼難!這十招能輕鬆化解

糾正孩子“丟三落四”毛病的十招

1、從小時候抓起。加強孩子的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要求孩子從小事做起,可以根據不同的年齡,給予孩子集體生活、家庭生活的部分任務,分配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幫媽媽拎東西,自己洗襪子、內衣等,倒垃圾,自己收拾文具等。通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協助家長,不給他人添麻煩,讓孩子體驗對家庭和集體的關心,培養責任心。

2、加強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上,給予孩子更多的鍛鍊機會和學習機會,比如家長覺得孩子早上穿衣非常慢,可以在平時進行專門的訓練;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也應當有耐心,教給他方法,而不是代辦。讓他掌握一種方法,會讓他終身受益。孩子把自己管的東西管住了,也就管好了一部分自己。

3、讓孩子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經常丟三落四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如玩具找不到,家長就不讓他玩,文具找不到就影響學習效率等。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讓孩子知道丟三落四是不良行為,從教訓中吸取經驗,改掉壞毛病。

4、及時發現,找出原因,儘快糾正。依賴性越強的孩子,丟三落四的概率會越高。有時可以適當地讓孩子體驗一下忘記帶東西帶來的不良後果,這會讓孩子注意自己的生活態度。有時可以幫孩子找到丟三落四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改變。

5、對孩子適時提醒,儘量少嘮叨。對有壞習慣的孩子,媽媽可以適時提醒,如“明天上課要用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不要忘記戴紅領巾”。現在的孩子逆反心理較強,如果家長總嘮叨他丟三落四的行為,他就會反彈得厲害。

6、為孩子做榜樣,並教孩子一些記憶技巧。家長樹立榜樣很重要,家長要改善自己的行為,如果你經常在孩子面前丟三落四,孩子可能會看樣學樣,好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7、在日常生活中,如打掃衛生、散步、購物或玩遊戲時,要事先要求他估計一下每項活動可能要花的時間,在活動結束後在將估計時間與實際時間進行對照,尋找兩者不一樣的原因,訓練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綜合判斷能力。

8、與孩子一起制定活動程序清單。例如制定孩子睡覺前所做事項的清單:自己檢查作業,家長簽字,預備第二天上學所用物品,洗漱,然後上床睡覺。這種清單簡單實用,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做事有條有理的習慣。

9、儘量保持一個規律性的家庭生活,讓孩子起床、吃飯、學習和休息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這種結構化的、可預期的環境能讓孩子覺得舒心和安全,認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10、在孩子的臥室牆上掛上一個醒目的月曆,在每週日晚上跟他討論一下下週的重要活動,例如一些事情的驗收日期或最後期限,課外活動安排等,並將討論結果寫在月曆上。也可以在書架上、門口等處貼上一些提醒的紙條,如門口貼上“你帶作業了嗎?”等一些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提示語。

總之,我們作為家長或老師要有耐心,要相信孩子們都是想把事情做好,只不過他們自己缺乏一些自我約束的能力,而這些措施就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外在的約束力。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夠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利環境,他們能很快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更多教育資訊關注公眾號呼市學習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