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講究,老北京的銅鍋涮!

說起老北京,除了全聚德的烤鴨,再就是東來順的銅鍋涮了。東城東來順,始建於1903年,拿手的便是這傳統涮羊肉,那叫一個嫩滑爽口,調料地道,絕對的京城一絕。

算起來,東來順創辦至今也是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這一鍋湯為何能涮上百年之久,其涮肉又為何受到大家的追捧,這裡面可是大有學問的。

老北京的講究,老北京的銅鍋涮!

東來順的涮肉有八大特點,選料精、刀工美、調料香、火鍋旺、底湯鮮、糖蒜脆、配料細、輔料全。走進東來順,就能聞到這撲鼻的羊肉香。百年炭火,清湯涮肉,保持了羊肉最大的鮮味,吃起來是又香又嫩,不羶不膩,當真是絕了。

老北京的講究,老北京的銅鍋涮!

北京人的講究,是出了名的。講究禮兒,講究面兒,講究吃,講究玩……這是三朝古都遺留下的“血統”,也是一種不將就的生活態度。而老北京的涮肉,講究的就是個“清湯涮肉,麻醬料碗”。

與重油重辣的川渝火鍋不同,老北京涮羊肉用的是白開水,一點薑片、蔥段、香菇、枸杞、大棗,便是鍋底的全部內容。

據說最初鍋底也是高湯熬製而成,後來因為各商家競爭,有人想到推出清湯鍋底來證明自家的羊肉好,才漸漸流行開,所謂“好肉配清湯”。

越是優質的羊肉,越需要簡單到極致的清湯,方能襯出肉質本身的鮮美。清湯的淡,羊肉的鮮,二者不爭不搶,和諧統一,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美食智慧。

老北京的講究,老北京的銅鍋涮!

而這羊肉的選擇也有講究,一隻羊身上真正適合涮的肉只有40%。“上腦(頸後肉)”、“三叉(羊腿上部)”、“磨檔(臀尖肉)”、“裡脊(脊椎兩側)”、“腱子(後腿下部)”、“黃瓜條(後腿內側)”、“一頭沉(大腿外側)”、“羊筋肉(腰窩)”。

老北京的講究,老北京的銅鍋涮!

這些地方肉質相對較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膩,不同的部位又因肥瘦與質地不同有著迥異豐富的口感。

來東來順必吃的那份手切羊肉,可謂是“薄如紙、軟如棉、齊如線、美如花”。要說這手切鮮羊肉,那絕對是門技術活,必須斷絲切,每片厚度在0.9~1.2mm之間,薄到透光,一涮就熟,沒有幾年功底的師傅是做不來的。

切好的肉碼進盤子裡,倒過來不會掉才算合格。選擇什麼羊,吃什麼部位,怎麼處理怎麼切,這處處都是講究。

老北京的講究,老北京的銅鍋涮!

老北京涮羊肉在蘸料上下足了功夫。芝麻醬、韭菜花、腐乳汁三大京味配上蝦油、耗油、蔥花、香菜、油炸辣椒。五顏六色擺在一起,熱熱鬧鬧地拼湊起一場味覺的狂歡。人們根據自己的口味隨意搭配,以芝麻醬為主,調製成一碗粘稠香濃最可口的蘸料。與涮得滾燙的食物相遇,送進口中的每一次都是滿足。

涮肉時,都是各涮各的,用筷子夾著在沸水中輕輕抖摟,左三下右三下,涮到發粉肉就熟了。夾進盤子裡,淋點調製好的蘸醬就可以吃了。

老北京的講究,老北京的銅鍋涮!

涮完了肉,若吃的膩了,還可以小歇一會,吃兩瓣糖蒜解解膩,要說這東來順的糖蒜,也算得上是一絕,其自制的糖蒜需經過七大步驟、百天醃製才能完成,醃好的糖蒜呈琥珀色半透明狀,口感酸甜脆爽,有助開胃、解膩,促進消化吸收。

修整過後便是涮菜的時刻了,必吃的那就要數經典“老三套”:白菜、豆腐、粉絲。它們本身清淡,可以吸收羊湯的鮮香,又不至破壞了原來的味道。最後再來上一個現烤的外酥內軟、口口生香的芝麻燒餅溜溜縫,這頓涮肉才算告一段落。

老北京的講究,老北京的銅鍋涮!

這一篇描述下來,我感覺我好像真的吃上了一頓銅鍋涮,不過還是不得不說,北京人的吃喝玩樂是真的講究,不說了,我要準備準備晚上來一頓涮羊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