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接打自殺求助電話!

前兩天有個好孩子,用報菜名的技能拯救了一位有自殺傾向打電話求助的人,這很好,很正能量。其實自殺干預熱線早在2002年就開通了,接通熱線的都是有心理諮詢師證件的志願者,熱線開通的第一天,就有幾百個電話打過去。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接打自殺求助電話!

這說明自殺干預熱線的開通是非常及時的,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在我國,每年約有28.7萬人死於自殺,每兩分鐘就有1人自殺……

哪類人會選擇自殺?

答:對生活絕望的人。

這類人,往往患有一種精神疾病:抑鬱症。

抑鬱症主要有以下臨床表現:情感症狀、軀體症狀和認知症狀。而抑鬱症的每個症狀群都可能對功能造成影響。

1. 情感症狀

情感症狀包括自我感受到或他人可觀察到的心境低落,興趣減退甚至喪失,無法體會到幸福感,甚至會莫名其妙出現悲傷。情感症狀未得到緩解,可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導致患者悲觀厭世、自卑自棄等消極心理。此外,該症狀群還可使患者無法控制自身情緒,導致工作、生活和人際等社會功能方面都受到影響。

2.

軀體症狀

軀體症狀通常表現為體重、食慾、睡眠和行為活動等方面的異常,部分病人還可出現疼痛、胸悶氣短、胃腸道不適等症狀。如若該症狀群無法有效改善,則患者無法恢復到自己以前的狀態,從而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使患者總體生活滿意度降低。

3. 認知症狀

認知症狀大多表現為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分心、信息加工能力減退。該症狀群不僅是抑鬱症急性期常見的症狀表現,也是影響功能的重要殘留症狀,若未得到全面緩解,則患者的工作、家務和學業能力就無法恢復到既往水平,從而降低了生活質量。

以上,如果你仔細看,可以看出這幾點:

無法控制自身悲觀絕望的情緒、各種身體症狀使人滿意度更低、能力減退以致更加懷疑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接打自殺求助電話!

這樣的人,如果你想用“你看家庭完整是多麼幸福”“看看誰誰這麼苦不是還很樂觀地活著”等理由勸導他走出抑鬱,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所以我並不贊成隨便什麼人都對有自殺傾向的人來進行勸導,那可能是會適得其反的

舉個例子,我接診的一個17歲的姑娘,因企圖自殺,被家人急送醫院,坐在廊上等待期間,她的母親去洗手間,她一直哭,哭得另一位患者家屬看不下去,勸說道“你看你媽媽多疼愛你,你還被媽媽溫柔地愛著怎麼捨得死呢”,這一下不得了,姑娘哭得更厲害了,甚至回頭就去撞牆,幸虧有護士和導醫及時攔住,才沒發生意外。

過後我與她深談,發現她最不願意提到的就是父母的關愛,因為父母所有的“為你好”對她而言都是更深的桎梏。

對此,我要告訴各位家長,孩子是一個生命的個體,她有她的生活方式與觀念,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所以除了言傳身教,你絕不能打著愛的旗號去限制她的選擇,更不能將你的思維強加於她,那隻會讓孩子更逆反,當孩子真的得了抑鬱症,家長後悔莫及。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接打自殺求助電話!

說了這麼多,主要是希望大家能正確認識抑鬱症和自殺傾向,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了求助的電話,千萬要深思熟慮才可說出每一句話。

最後,未免廣告嫌疑,電話我還是不放在文章裡,有需要請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