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太倉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升級取得哪些進步?一起來看!

太倉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再升級

全域化智能化社會化服務滿足群眾法治需求

早在2012年11月,法制日報就曾經以太倉等地為例,報道了江蘇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探索經驗。近日記者再次來到公共法律服務的發源地太倉市採訪,深切感受到7年間太倉市司法局在江蘇省司法廳、蘇州市司法局指導下,在太倉市委、市政府重視支持下,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取得的新進步。

“公司破產,資產償債的先後順序是什麼?員工工資排在第幾位?”7月5日早上10點48分,一名企業職工用手機通過江蘇省太倉市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的諮詢頁面提出上述問題,僅僅10分鐘後,3名分別來自太倉本地、福建和江西的律師先後作出了專業解答。

“如果您對我的解答滿意,請選擇我中標本次諮詢,非常感謝您!”福建律師許鵬由於比太倉律師施驍的應答時間晚了1分多鐘,互動對話也沒有施驍多,所以沒有獲得程序認定標準中標,而施驍則因應答及時、專業而中標,手機自動獲得了太倉市司法局購買服務的6塊錢獎勵。

“試用這個手機平臺近一年時間,已經接到3000多條法律諮詢,全國各地的律師答覆8000多條。”太倉市司法局局長顧瀟軍說,如今這一平臺已經可以同步辦理人民群眾對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服務、律師服務等在線申請和法律需求的及時分析、研判、決策。

“太倉市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法治、公平、正義等關切不斷增長的趨勢,統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全域化、智能化、社會化建設,有效滿足了廣大城鄉居民法治需求。”太倉市委書記沈覓說。

優化實體平臺服務群眾更貼心

太倉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早在2013年就在城區中心主幹道沿街設立,多年來成為群眾獲得法律知識、辦理法律服務事項、化解小案糾紛和法律維權引導的重要平臺。

經過多年發展,太倉市目前已經建成全域化公共法律服務網,建立了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實體平臺。

在新址建成的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2000多平方米的辦公面積,為各項功能進一步優化升級提供了保障。《法制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心服務大廳設立了法律諮詢、公益律師、法律援助、人民調解、訪調對接、公證司法鑑定、法律需求調查等窗口,配備身份證讀卡器、人臉識別儀、滿意度採集器等信息採集設備。還根據太倉自主研發的《全生命週期公共法律服務項目清單》,推出了幸福人生·法律呵護、揚帆起航·法律幫助、頤養天年·法律保障等三大類共115項公共法律服務產品清單。

7月19日早上9點多,太倉名律師孫劍良就開始在中心法律諮詢——公益律師窗口接待群眾諮詢。“我一早到現在已經接待了7批群眾,其中3起是借貸糾紛、1起舊房改建糾紛、1起違建引起的相鄰權糾紛、1起行政複議諮詢、1起離婚諮詢。”孫劍良介紹說,在中心接待群眾有點像醫生坐堂接診,比在律師所接待來訪要專心細緻得多,而通過政府購買、群眾免費獲得及時解答和處理,上訪情況也在大量減少。

城廂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設置了開放式服務大廳,提供實體窗口、互聯網、手機平臺相結合的法律服務方式。還和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樣按照“前店後廠”的方式,設置老張調解室、所所對接室、人民調解信訪代理工作站等功能室,現場瞭解群眾訴求,化解矛盾糾紛。

“除了市、鎮(街道),目前太倉在村(社區)建成152家標準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村(社區)便民服務大廳普遍設立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窗口。”太倉市司法局副局長孫建國告訴記者,按照高效率引導法律服務資源下沉的要求,他們還全面建立了司法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所所對接”機制,所有村(社區)配備公共法律服務顧問,有效彌補了鎮村法律服務資源不足。

網上掌上遠程智慧司法全覆蓋

記者採訪期間看到,無論是市級還是鎮村級,太倉“智慧司法”已經延伸到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每一個角落。

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服務大廳左側,太倉市建立了全國首個“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配備智慧小司機器人、互聯網無人律所、公證法援自助服務一體機等新設備,為群眾提供自助法律服務,還可以提供遠程公證、遠程調解、遠程會見等服務。

太倉市通過建成12348指揮中心和大數據處理中心,全面整合線上線下法律服務資源,建立“一張網、兩平臺、三入口”的全新服務體系,匯聚分析司法行政大數據,指揮調度全市公共法律服務資源。

“三入口是指實體服務中心、終端服務設備和網上(掌上)服務平臺等三大服務渠道;兩平臺是指在三個入口之上,打造的兩個服務支撐管理平臺,分別是視頻監控平臺和數據研判平臺;一張網是指基於上述的入口、平臺以及服務資源,編織形成一張覆蓋太倉的數字化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孫建國向記者介紹說。

通過設立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348熱線坐席,還逐步擴充了熱線對外服務功能,為社會公眾提供在線諮詢解答、在線服務辦理、信訪及投訴等,加強了熱線平臺與實體平臺、網絡平臺的業務融合、數據整合,實現熱線、實體、網絡平臺協調聯動。

通過研發“一呼百應”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提供在線法律諮詢、法律援助、公證、人民調解等服務,實現司法行政業務一站式掌上辦理。在“法潤民生”微信群中引入“太陽寶貝”智能管理機器人,智能推送法律資訊,智能解答一般法律問題。通過戶外大屏、觸摸屏等設備大力宣傳中國法律服務網,提升法網的知曉度和使用率。

在社區,通過建立微法務模式,推動“雙微雙員”向樓道延伸,將法潤民生微信群二維碼和公共法律服務微信公眾號、人民調解員和法律服務員聯繫方式,在村組和社區樓棟公示,將服務網絡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全域統籌規劃促服務能力提升

據瞭解,經過多年持續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太倉市初步實現了在公共法律服務領域中的全域統籌規劃、全域合理佈局、全域服務提升目標,通過資源合理調配,有效提高了平臺建設質量,有力提升了為民服務成效。

太倉市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市四套班子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執法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司法局。

太倉市還充分挖掘社會組織和市場力量參與潛力,著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者良性互動的格局。市政府出臺社會組織參與司法行政工作創新創業實施辦法,給予司法行政領域社會組織政策扶持。目前,太倉市鎮兩級已註冊司法行政領域社會組織27家,成立了司法行政領域社會組織創客基地。2017年太倉市鎮兩級累計投入120餘萬元,向太倉市義工聯、光輝矯正社社工事務所、太陽法治文化藝術團等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法律服務項目24個。

通過建立成員單位公共法律服務項目徵集機制,僅2018年徵集到公安局、環保局、人社局等部門申報的項目45個。通過建立“誰執法誰服務”的公共法律服務責任制,賦予各類執法主體相關領域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等職能,將各部門履行公共法律服務情況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績效考核範疇。

“今年,市公安局拿出300萬元公開招標法律顧問,每個派出所年顧問費達10萬元,此外城管局、勞動仲裁、法院、信訪局分別拿出一定經費用於購買法律服務。”顧瀟軍說,由公共法律服務進城管、進信訪、進勞動、進公安等可以看到,太倉公共法律服務已經實現了從單純行政推動,到組織推動與市場調節並行的服務模式轉變。

“依託‘智慧太倉’公共法律服務網建設,太倉市還通過大數據實現了智慧互聯、智慧感知、智慧建檔、智慧服務,帶給群眾全域性、全生命週期、全科醫生式的服務新體驗。”太倉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錢文輝告訴記者。

2018年以來,太倉全市累計辦理實體法律服務10855人次,接聽群眾來電1828人次,同時還有1375名群眾使用互聯網法律服務,5586名群眾使用微信群進行諮詢,網上感知體驗法律服務呈現了持續增長的新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