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界「鄙視鏈」的背後有何深意,你能看懂嗎?

法律界“鄙視鏈”的背後有何深意,你能看懂嗎?

最近,這個表格在法律圈火了。有人說這不是一個表格,這分明是法律職業的鄙視鏈呀!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只要是江湖就有鄙視鏈,法律這個江湖也不例外。雖然我們今年還在一起參加法考,到了明年,你也是這個江湖裡的一員。

法律界“鄙視鏈”的背後有何深意,你能看懂嗎?

貌似牢不可破的“鄙視鏈”,貫穿於整個法律行業。輪迴中,大家嘲笑著別人,又被別人嘲笑著。

是什麼讓我們如此熱衷於抬高自己所屬的群體,鄙視其他群體?

根據泰弗爾提出的社會認同理論,內群體偏好的本質是維護積極的自尊,通過群體身份的定義,獲得群體身份的優越感。

這,是法律職業鄙視鍊形成的心理基礎。

法律界“鄙視鏈”的背後有何深意,你能看懂嗎?

無論法官、檢察官、公安人員還是律師,都能找到自己職業群體的優越之處,其他法律職業的不足之處,從而相互鄙視。

不同的法律職業群體,必然因職業的特點,而在某些維度上存在強勢和弱勢之分,如果這個維度被大多數人所認可,就會有人沿著這個維度評說優劣,建起一條鄙視鏈。

當各法律職業群體都單將自己的立場作為評價維度,各法律職業群體的鄙視鏈就變得牢不可破。

法律界“鄙視鏈”的背後有何深意,你能看懂嗎?

從法律職業鄙視鏈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一些法律人試圖通過構建鄙視鏈,來安慰自己,獲得滿足感。

比如,法院工作辛苦,但在法律圈裡負責“敲錘”地位高;律師雖然按照一些持傳統觀念之人來看在法律圈裡社會地位不高,但他們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維護正義之人,等等。

同一職業群體裡的人,想方設法構建一條鄙視鏈並站在它的頂端。長此以往,每個人都陷入鄙視或被鄙視的怪圈。

小編忍不住想說,說好的法律職業共同體呢?雖然說不同的法律職業群體彼此之間需要相互監督,但上升到相互傷害,則是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每個法律人都在工作中帶著有色眼鏡看問題,會給法律工作帶來很多不必要的人際摩擦,這一摩擦力往大了說,會成為中國法治的發展障礙。

法律界“鄙視鏈”的背後有何深意,你能看懂嗎?

明年,無論你加入了哪個法律職業,面對鄙視與被鄙視,都去想想那些年,大家一起追過的司法考試吧!

複習法考,其中的辛酸彼此都能理解,為什麼這份理解不能推而廣之呢?

法考考得好的同學,應該是對公檢法以及律師等行業都“門兒清”的人,其實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想並不難。

法律共同體的人們,請不要再相互傷害了,多給予其他法律職業一些理解和尊重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讓更多朋友看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