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火腿三巨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火腿為什麼叫做火腿? 傳說古時候有一年東海潮水暴漲,沿海一帶全被水淹了。等海水退去後,人們重返家園,但到處都找不到食物充飢。後來,有人在海灘上挖出淹死的豬因海水及海鹽之浸漬,非但沒爛,而且肉色紅潤,食之味道鮮美,尤其是豬腿。於是,人們受到啟發,便開始了試驗和醃製。經過無數次的實踐,終於醃製出了色鮮味美的“火腿”,並在民間流行。

隨後,用動物的腿(如牛腿、羊腿、豬腿),經過醃漬、煙燻、發酵和乾燥處理而做成的一種食物。


在雲南,豬如果不跑快一點,就會被做成火腿!同樣地,由於雲南錯綜複雜的地域環境,“捧紅”了不同的火腿。

雲南火腿三巨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首先是大名鼎鼎的宣威火腿。宣威火腿是宣威漢族在數百年醃臘肉的實踐中創造出的臘肉精品,是雲南著名的特產之一,其口味可與浙江金華火腿相媲美。宣威火腿的特點: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郁,色澤鮮豔,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

雲南火腿三巨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雲南火腿三巨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宣威火腿香而甜,油而不膩,鹹淡適中,香味濃郁飄遠。

雲南火腿三巨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其次是大理鶴慶火腿。因為腿部彎曲,外形圓整,所以又叫圓腿或者盤腿。鶴慶火腿,採用當地白族群眾廄養的油葫蘆豬為原料,肉質豐滿,四邊膘肥、色澤鮮豔、肥瘦適中、味美香濃、營養豐富、食而不膩,保存期長,是佐餐、宴客、滋補身體,饋贈親友的佳品,曾經還多次獲獎。

雲南火腿三巨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雲南火腿三巨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再次是雲龍諾鄧火腿。諾鄧火腿是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諾鄧村的特產。有著千年歷史的諾鄧天然鹽井,諾鄧井鹽不含碘,卻含有豐富的鉀,造就了諾鄧火腿所獨具的美味,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雲南火腿三巨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雲南火腿三巨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諾鄧火腿具有很好的品質,這跟諾鄧的氣候,物質條件有很大的關係,諾鄧火腿做工精細,選料認真,用來醃製火腿的鹽,是本地自產自銷的諾鹽,還有諾鄧特殊的氣候條件,這一切形成了它完美的品質,並且三年的諾鄧火腿可以生吃,也就證明了製作工藝的成熟。

舌尖上的中國一段影片介紹了諾鄧火腿之後,讓諾鄧火腿的知名度更是迅速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