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旅遊「除字」普陀山,IPO上市就不難了?

導語:

改完名字IPO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正文:

早前,已在證監會排隊9個月的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陀山股份”)更新了IPO預披露材料。眼看著離“上會”更近一步,證監會卻披露普陀山股份撤回發行上市申請。究其原因,竟然都是“名字”惹的禍。

而今在因名稱爭議而導致上市擱淺後,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已經悄然更名。

普陀山旅遊“除字”普陀山,IPO上市就不難了?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普陀山旅遊已經完成工商變更,公司名稱從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改為浙江舟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普陀山旅遊的控股股東近日也實施更名,從浙江普陀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浙江舟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不再含有普陀山字眼。

只是,把普陀山這三個字去掉了,資本之路就能順暢了?

營收和淨利雙降

普陀山股份的資源得天獨厚。

據瞭解,其實際控制人舟山市國資委通過普發集團控制普陀山股份58.04%股份,通過舟山汽運控制普陀山股份13.79%股份,合計控制達71.83%。2011年至2012年普陀山股份先後對索道公司、客車公司、吉祥香廠和客運服務進行了收購,不斷擴大業務版圖,但其主要經營區域仍位於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內,所有的業務均圍繞普陀山的旅遊資源展開。

普陀山旅遊“除字”普陀山,IPO上市就不難了?

單就業績而言,普陀山股份在過去三年(2015-2017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3.57億元、4.32億元、3.86億元,對應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9510.10萬元、1.14億元、1.13元,去年公司出現了營收和淨利雙降的格局。

普陀山旅遊“除字”普陀山,IPO上市就不難了?

而從主營業務類別及收入佔比可以發現,普陀山股份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旅客的運輸服務,佔比近總收入的85%。而禮佛用的香品生產銷售、旅遊紀念品銷售、旅遊配套服務(吃、住)佔比均較小,不超過10%。

整個客運服務撐起了一個公司的營業收入,而在營收和淨利雙降的格局下,使得其面臨著上會被否的風險。

難脫佛教商業化

事實上,在普陀山股份擬上市的反對意見中,最強烈的聲音來自於“中國佛教協會”。

4月11日,其公開發表文章《誰在將佛教商業化?——普陀山上市的憂思》直指普陀山上市後將難脫佛教商業化之嫌,且有違國家相關宗教法規和政策。

文章還指出,若以“普陀山”的名稱上市成功,還會產生示範和連鎖效應,諸如五臺山、雞足山、梵淨山、武當山、龍虎山、三清山、青城山等佛教道教名山難免會陸續效仿跟進,屆時股市將出現佛教道教板塊的怪異景象。

對於佛教商業化的爭議問題,普陀山實控人舟山國資委也曾予以澄清,在官網表示,反對利用宗教商業炒作,如上市審核通過,在提交股票名稱審核時,將充分考慮各方關切,不以“普陀山”作為股票名稱。

只是,證監會並沒有給予普陀山股票更名上市的機會,普陀山股份先撤回了招股書。

從普陀山股份擬IPO到IPO撤單,再到如今的默默除名“普陀山”,儘管多方施與壓力受阻,但歸根結底還是愈演愈烈的“宗教商業化”問題。

雖然普陀山股份欲上市的資產中並不包括寺院等佛教資產,正如諸多媒體和評論者所言,佛教是普陀山旅遊的最大特色和核心資源,更是支撐其上市業務的前提和保障,難免有“捆綁”佛教上市的嫌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