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飲食,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是人類歷史文明過程中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各地因為風土人情的迥異從而出現眾多獨特飲食文化和飲食特色,當地對於生活,追求精緻與健康的態度也體現飲食中。

山西,一個黃土高原的省份,獨特的地理氣候造就了山西人對面食的鐘愛。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山西的麵食歷史悠久,有著4600年的制面工藝和400多種麵食品種,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麵食之鄉”榮譽稱號。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將山西美食發揚光大的餐飲品牌 —— 杏花堂。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01杏花堂,年輕化的市場定位

杏花堂是山西天星海外海餐飲集團旗下的一個年輕化的餐飲品牌。這家餐企 曾經一度稱雄於三晉餐飲市場,包括高端餐飲海外海、濱河壹號,以及後來的平民餐飲品牌濱河味道、老太原菜館等多家餐飲企業,遍佈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其中“山西面家”已經走出國門,落戶洛杉磯。其中老太原菜館曾一直是山西餐飲品牌引人為傲的山西餐飲品牌巨頭,杏花堂師出同門,這個年輕餐廳主營三晉菜百年傳奇菜品和麵食為餐廳產品,市場定位以年輕的80~90消費群體為主,客單價為80元左右,主要針對市場上白領交友,閨蜜聚會的時尚化的“小而美”餐飲品牌。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02杏花,一個歷史深厚的文化IP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將山西的汾酒推向全國人民面前,而杏花村屬於山西獨有的文化IP和標誌早已在人們腦中有印象,因此杏花堂的創始人很好借用了“杏花”這個典故,這個屬於山西的一個標誌,走出山西,打造出一個”山西酒菜兼傳奇“的故事,同樣也是大家辨識山西菜最直觀的方法,因此得名“杏花堂”。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03空間濃郁山西特徵,放大杏花元素

杏花堂走的是“小而美”的精緻化路線,注重氛圍和文化的營造,試圖從視覺、味覺、聽覺上的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杏花堂設計靈感來自巍巍太行山,整體設計採取太行山造型,燈光渲染增加意境,更是將杏花元素提取放大,突出杏花堂品牌,把杏花的顏色提取延伸用於餐廳局部燈光,門樓造型展現山西大院文化,屋簷統一延伸杏花顏色。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把山西古建築都還原在店裡,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皇城相府,最有名的幾個地方,將山西風格體現出來,而有故事、有顏值的就餐環境正好迎合了當下年輕的消費群體的需求。

04明檔設計,中央廚房標準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一進門迎來的明亮的明檔設計,展櫃裡面放了各色的美味食品展示,顧客能親眼看到大廚製作美食的過程。而每個菜品的旁邊有店家精心製作的書籤,上邊的內容就是每道菜的具體介紹,小小的心思,大大的誠意。另外,杏花堂在太原擁有中央廚房,冷鏈物流等也保障了杏花堂每一道菜的出品。人才輸出方面,杏花堂與山西本土烹飪學校簽約,一方面保證了人才來源,一方面也繼承了山西傳統工藝,製作流程能夠得到保障。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老太原糖醋丸子

05傳承晉菜經典,融合三晉大地多種特色

杏花堂通過對歷史上山西飲食文化的挖掘和開發,傳承晉菜百年烹飪技藝,取黃河流域優質綠色食材,專注一個菜品、一個宴席往往含有當地風情故事,富有地方民俗文化,富有山西文化內涵的菜品。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山西佳餚

菜品的來源涵蓋了山西22個地市的特色傳承小吃為主,菜品以獲得非遺的菜和全國晉菜大師傳承的菜為特色,主食以傳承400年的健康粗糧和小雜糧,融合山西陳醋、黃芪、小米、紅棗、莜麵等地域特產,精良細作近百道山西精品菜餚。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百花稍梅

杏花堂裡擁有套面五小碗,品種多樣,刀削、貓耳朵、剔尖、剪刀面,同時形狀各色,魚形、線形、片形。這些麵食不論是製作過程還是成品,都極具藝術感;在口感和質感上也不盡相同,或筋道或柔軟,滑利爽口,餘味悠長。值得一提的是杏花堂裡的明星產品“百花稍梅”,前不久摘得了世界面食大會金牌單品獎。

4600年醞釀出來的山西美味——杏花堂丨花萬里餐飲

▲套面五小碗

杏花堂的市場定位上是追求年輕時尚的消費客群;在空間氛圍營造上講求做思想、理念以及詩意情懷;在出品方面具備匠心精神,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菜品,這些都是奠定了杏花堂在餐飲市場上長跑的實力;花萬里設計也注意到它的母品牌強大的運作能力和成熟的推廣方式為其在餐飲賽道上加速做了鋪墊。花萬里設計相信杏花堂有能力挑得起打造”

山西酒菜兼傳奇“的山西美食名片的大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