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結構化面試技巧(師出教育)

近幾年教師招聘考試越來越熱門,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面試部分,形式也多樣化起來,在原來的說課+答辯,試講+答辯的基本形式上添加了結構化面試環節,比如青島的說課+結構化面試。結構化面試所考察的主要是考生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組織管理、人際溝通、應急應變還有綜合分析,當然,除此之外,還會重點考察考生的職業理解以及教學理論在實踐當中的運用等。

那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結構化面試,它是由多個有代表性的考官組成一個考官小組,按規定的程序,對報考同一職位的考生,始終如一地使用相同的考題進行提問,並按相同的追問原則進行追問,這些試題鬚鬚與工作相關,考生的行為根據事先確定的標準進行評定,面試結果採用規範的統計方法積分,面試合格的考生按其分數由高到低的順序考核。

教師結構化面試一般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類的題目主要就考察考生對自身的認識,報考自身的性格、優缺點、座右銘、最愛看的著作以及人生經歷等。比如,請問你報考教師這個崗位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浙江蕭山考題)。學生心目當中的酷老師是什麼樣的?(山東青島考題)。這類題目主要考察的是人職的匹配性。出現這類題目的時候,師出教育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就題目內容說的時候,和教師這個職業聯繫起來,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老師,從教師的角度去作答,這樣才能答的更有效。

2、人際溝通

作為教師,不僅要和同事打交道,還要和學生、家長以及領導處理好關係。人際溝通類的題往往有一下兩種情況:一是給考生設定一個障礙情境,如在人際溝通中遇到了阻礙,被領導或同事誤解等,問考生會怎麼解決;二是不會有假定的障礙情境,而是直接提問,如“怎麼跟不同類型的家長打好交道?”等。對於這一模塊的題,考生應注意本著“陽光思維”的原則,也就是不要把人想象的太壞。並且,在和不同的群體溝通交流時,應該本著不同的態度和原則。如面對領導,應該是“虛心、尊重”的態度,並且相信大多數情況下“領導都是對的,即使不是對的,也是因為沒有了解情況”;而面對同事則應該本著“尊重、理解和合作”的原則;對家長應該“熱情、理解、尊重”,並且家長的要求一定要解決;對學生應該本著“關心、多寬容、多鼓勵、多信任、多尊重和多理解”等原則。

3、組織管理

作為一名新教師,一般來說都會要擔任班主任工作,這就涉及到了如何組織和管理裡班集體以及召開家長會或是主題班會等,而很多時候,學校也會把一些活動交給老師來組織,如讓你組織一次有300個學生的春遊活動(浙江湖州),組織一次“最美麗女教師”的評選(山東青島)等,考生的作答就可以直接折射出考生思維的多面性和是否具備相關經驗。

教師結構化面試技巧(師出教育)

4、應急應變

教學環境是複雜的,教師面對的學生是複雜的,所以一位教師要面對很多突發事件,尤其是一些課堂的突發事件。比如說,在你組織一個校外活動中,有學生突然昏倒了,你會怎麼辦?或者是在你上課的時候,有學生故意諷刺你,你會怎麼辦(山東青島)?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設身處地的去想一想,如果遇到這樣的場景,會有哪些反應。這類題主要考察的就是考生思維的多面性、反應的迅速性以及處理問題時的輕重緩急。

5、綜合分析

這類題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熱點類,既有社會熱點,又有教育熱點。在教師招聘考生中,往往是和教育熱點結合在一起,如“對於現在部分學生放棄高考的現象怎麼看(山東黃島)”?“針對部分高校大學畢業生論文抄襲現象怎麼看”?“古代有孟母三遷,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上學,紛紛搬學區房的現象你怎麼看”?等等;綜合分析類的第二種題是觀點類,給出考生一些名言警句,或當下的流行觀點,問考生是如何看待或理解的。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你怎麼理解”?“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觀點你贊同嗎”?這類題主要考察的就是考生的綜合以及分析能力。

6、教育理論或專業相關

這類題主要是考察考生的專業基礎和教育理論的實際應用能力。如“作為應用老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語文老師如何用好讀書指導法”?“從古到今,跳遠共經歷了跳法,都有哪幾個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