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調研階段容易犯哪些錯誤?(三)

常見錯誤五:每天調研工作時間太長

有的人有一個習慣,喜歡把調研工作都完成後才開始寫調研報告,認為這樣有整體感。有的人每天從早調研到晚,用個把小時整理下調研記錄。這些都是不好的調研習慣。

其實每天調研的時間一般不要超過四個小時!

現場調研階段容易犯哪些錯誤?(三)

對每個個體一次訪問的時間也不要超過兩個小時!

四個小時的調研內容是需要用同等長度甚至更長時間整理才能成型成體系的,所以在每天的調研計劃中,必須要和企業溝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方法,保障我們整理調研內容的時間。不要讓用戶以為我們每天沒有調研的時間沒有在工作,實際上為了整理四個小時的調研內容往往要用掉八個小時。

如果要想控制每次調研時間又不至於遺漏關鍵信息,比較好的方法有兩個。

第一是將要調研的問題結構化,建立結構化的問題可以方便自己快速把調研信息轉換成調研記錄,也容易防止遺漏問題。

問題結構化就是針對一類業務將一組相關問題形成一個開放性和封閉性的問題引導區,這樣在短時間內可以把一個業務快速搞清楚,被調研者也容易順著業務思路解釋。

第二就是儘量不要一個人調研,應該兩個人調研,如果兩個調研者中有一個是企業項目組成員就更好, 因為大家可以一起在調研中互相補充可能會遺漏的問題。而且可以一個主問,一個主記,合理分工,提高單位時間內的調研生產率。

調研完成後要及時迅速把調研內容轉化成文字,而且要轉化為結構化文字,不是用戶說什麼我們寫什麼。這樣做有很多好處:

第一避免遺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調研過程中不停把信息記錄在本子上,但可能還是有一些遺漏, 必須用一些時間趁著大腦有印象,趕緊補記下來。

第二寫記錄的過程就很容易發現一些自己感覺清楚但實際上並不清楚的內容,這些內容馬上可以形成第二天的問題進一步確認,把調研逐步推向深入。

第三每天寫清晰完整的調研記錄,可以立即反饋給用戶確認修改,用戶也會認可我們的職業精神和專業水準,而且每天都看到具體的工作內容記錄,工作成果也容易得到確認。

第四可以反饋給公司相關同事,讓他們立即提供反饋意見調整調研進程。

第五整理的過程就是對企業問題深入思考的過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腦力勞動。

有的人想在這些方面偷懶,不隨時注意整理調研信息,最終調研報告質量就不會太高,缺少深入的分析,也就不能為後續工作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常見錯誤六:聆聽,而不是提供解決方案

有的人在用戶提出一個疑難點的時候,很希望把自己的產品特色展示出來,花了大量時間講自己的賣點和特色,給用戶做了大量啟蒙工作。

當然有些用戶還會對一些特色功能念念不忘,並拿來要求其它供應商提供。

現場調研階段容易犯哪些錯誤?(三)

其實在調研過程不是做解決方案的過程,調研就是為解決方案奠定基礎的,過早在調研過程中提供問題的答案有如下壞處。

沒有經過精心準備的演示可以有幾個亮點,但很難形成整體打動別人決定性力量,反而浪費了調研的時間,影響了為有價值解決方案製作的調研時間。

提供解決方案往往是臨時思考沒有經過全面分析,難免偏頗,為了表現能力而承諾一定可行的內容發現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容易,導致後期實施騎虎難下。

做項目不是一個人在做,而是一個團隊在做,如果沒有溝通就向用戶提供了自己的思路,可能會給整個團隊的思路帶來干擾,解決方案一定要在內部達成一致才能提供給用戶。

一些的確非常成熟有特色的業務解決方案可能會提前洩露給競爭對手,對手可以針對性進行準備,導致殺手鐧失靈。

所以調研過程中不要過多花費精力介紹我們的產品,而是做一個好的發問者和聆聽者,用耳朵去聽, 用心去想,用大腦去分析用戶的信息,去發現有價值的內容。

現場調研階段容易犯哪些錯誤?(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