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人的經典早點,食鬆軟,皮飽餡滿,夾層香甜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一個小小的攤位

一位簡樸的師傅

看似簡單的工序

卻做出了誘人的滋味

軟綿的外皮

包裹在這甜甜爽脆的內餡

讓人垂涎欲滴

也是一代人腦海中

揮之不去的記憶的味道

這就是咱們閩南的古早味

滿煎粿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萬物在微亮的晨光中甦醒,早起的人兒就要為早餐忙活了。在閩南地區,除面線糊以外,滿煎糕也是人氣極高的經典早餐之一。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這種以麵粉和紅糖製成的甜麵餅,中間被巧婦煎出無數蜂窩狀的孔洞,一口咬下去鬆軟彈牙。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若配上一杯不加糖的原味豆漿,滿滿的胃口和元氣瞬間全被喚醒。

滿煎粿的來歷

滿煎糕在閩南地區名氣不小,它的來歷也頗不平凡。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據宋代嘉泰元年(1201年)居士張約齋《賞心樂事》記載:宋寧宗趙擴時期,正月孟春的杭州人就舉行"人日煎餅會"作為夜間活動。在這活動中的野炊"煎餅"應該就是"滿煎糕"的雛形。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但真正的"滿煎糕"的出現卻與清代左宗棠有關。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咸豐五年(1855年)太平軍入福建時,左宗棠在馬尾創建造船廠,推薦漢人沈葆禎主持。為了使清兵吃飽且不擾民,他決定在煎餅上加以改進,利用福建盛產蔗糖及花生仁讓傳統鹹麵餅卷大蔥、沾辣椒變成甜食。

於是,他把糖與花生仁碾碎,拌在已發酵鬆軟的煎餅卷內變成煎糕,使兵勇在海上練兵後更容易入口,更容易攜帶。宗親中也有至泉州清軍驛駐紮者,仍傳入"滿煎糕"為食。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光緒九年(1883年),左宗棠再次誓師福建。他派老部下王鑫之子王詩正組軍潛入臺灣,以對付在臺南的法軍,"滿煎糕"也隨王部傳入臺灣。

滿煎粿的製作

製作滿煎糕時,先將紅糖及麵粉攪拌均勻,充分融合。這道發酵程序雖簡單,但在行家的眼睛裡卻關乎成敗。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若發酵不充分,滿煎糕無法做出孔洞的效果,厚實笨重沒了鬆軟彈牙的感覺。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若發酵得恰到好處,接下來的煎糕程序便是水到渠成。只消備一個圓形的平底鍋,將紅糖麵漿均勻攤於其上即可。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麵漿受熱後慢慢鼓漲起來,待面上出現蜂窩狀的孔洞,便可以撒上花生粉和白糖做內餡,再沿著中心線將另一半翻拼過來。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若嫌滿煎糕太過甜膩,還可以選擇街市上的“簡化版”。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它將花生粉和白糖省掉,只留下糕體本身拌合的紅糖,正是甜得恰到好處。有些商家照顧到顧客的脾胃,近年來也將糕體越做越薄,即便吃多了不至於生出厭膩之感。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待兩面微焦,滿煎糕便大功告成。食用時,只消用刀切下一塊即可。趕得巧的食客,若逢滿煎糕剛出爐,那鬆軟勁更勝一籌,香味也較微涼後更濃烈。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因為是甜食,故閩南人大多會搭配一杯不加糖的豆漿,以中和掉一部分甜度。實在不怕甜的,搭配久煮的花生湯,亦是不錯的選擇。

漳州人的经典早点,食松软,皮饱馅满,夹层香甜

沉睡初醒,此時胃口尚未打開。若有這“古早味”十足的早餐安撫肚皮,慢慢醒來的精氣神自然蓄勢待發,準備為忙活的人兒貢獻一整天的高效率。

店鋪推薦

老康祖傳面煎粿店

地址:薌城區新華東巷口九龍城1幢10店面

小鄭面煎粿

地址:薌城區古城區青年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