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一筆全現金收購?新零售開始轉向新消費了?

阿里聯合螞蟻金服,花了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這事雖已塵埃落定,我們不禁在想,阿里已經是餓了麼的大股東,為什麼還要全資收購它呢?

為什麼被阿里投資的公司,相當一部分都會被它全資併購呢?

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一筆全現金收購?新零售開始轉向新消費了?

阿里為何全資收購餓了麼?

1.打造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

餓了麼目前已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200萬家,註冊配送員超過300萬人,用戶量達2.6億,日均訂單量超千萬,98%的訂單都是在30分鐘內配送完成的,是國內即時配送物流平臺的龍頭之一。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阿里在新零售生態上進行了多方佈局,“最後一公里”一直是其“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生態佈局中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盒馬“半小時達”和24小時家庭救急服務,“天貓超市一小時達”,眾多一線品牌“線上下單門店發貨二小時達”等,這些都需要物流基礎設施的支撐。

餓了麼依託外賣服務形成的“本地即時配送網絡”正是阿里所需,阿里花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實際上是買了一個能夠快速反應的地面部隊,克服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2.拓展超級平臺

國內移動端用戶自然增長已經到了尾聲,前幾年30%的高速增長不復存在,目前基本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在這個大背景下,移動應用對用戶的爭奪已經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誰佔有用戶的時間越長,誰就能贏下這場仗。為了爭奪更多的用戶時間,業內巨頭均向不同的領域擴展,向超級平臺發展。那些擁有上億用戶的公司,就會成為被併購的對象,阿里併購餓了麼、美團併購摩拜都是出於這個目的。

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一筆全現金收購?新零售開始轉向新消費了?

阿里在餐飲業的數據閉環正式完成

3.積累數據

在很多人看來,阿里一會兒做電商,一會兒做金融,一會兒做物流,一會兒搞醫藥,一會兒做電影……好像各個領域都在介入。其實,阿里做的生意,只有一個——數據!

過去幾年來,馬雲更是在各個場合,反覆強調數據的重要性。

2012年,阿里內部郵件中,馬雲說:“要將阿里變成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公司。”

2014年,中國年度管理大會上,馬雲說:“淘寶的目的不是為了賣貨,而是獲得所有零售的數據和製造業的數據;做阿里小微金服的目的,是建立信用體系;做物流不是為了送包裹,而是將這些數據合在一起。”

2015年,證監會內部演講上,馬雲說:“十年以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資源不是石油,而是數據。誰擁有更多的數據,誰能夠把數據處理得速度更快,能夠把數據產生出價值,這就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

2016年,第三屆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馬雲說:“未來,數據會成為核心資源。”

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馬雲說:“由於大數據時代的出現,未來30年將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進行重新定義,大數據給製造業帶來的衝擊,將遠遠超過電子商務對零售的衝擊。”

阿里收購餓了麼後,口碑+餓了麼的日均訂單數超4000萬筆,超過了美團點評的3400萬筆,成為餐飲服務業的龍頭老大,其在餐飲業的數據閉環正式完成,對用戶在餐飲習慣的畫像將變得更為精準。

4.搭建芝麻信用體系

這兩年芝麻信用不斷推出各種業務合作,領域涵蓋了信用卡、消費金融、融資租賃、玩具租賃、抵押貸款、酒店、租房、租車、共享單車、婚戀、分類信息、二手商品交易、學生服務、公共事業服務等各個方面,至少在上百個場景提供信用服務。其中,大家感知度比較高的應該是:芝麻信用免押金借共享單車服務,和芝麻信用借消費貸服務。

芝麻信用的5大打分因素包括身份特質、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及人脈關係。為了對用戶的畫像更加全面和清晰,阿里將觸角深入到了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了規避個人隱私數據的安全風險,阿里往往採取直接投資或併購的方式介入這些領域。

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一筆全現金收購?新零售開始轉向新消費了?

馬雲一直將阿里定位成一家數據公司

馬雲一直將阿里定位成一家數據公司,通過數據的收集及深入挖掘,能對用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並做出清晰的畫像,從而推動業務的發展。為了實現對數據的完全掌控,以及規避相應的法律及洩密風險,阿里往往採取直接設立子公司,或控盤被投資公司的方式,介入不同的領域。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被阿里投資的公司,在某一領域佔有一定市場份額的時候,都會被它全部併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