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茶飲,離星巴克還有多遠?

新中式茶饮,离星巴克还有多远?

有人說,2017年有兩把火,一是共享經濟,另一個就是新中式茶飲。如今,共享經濟已經奄奄一息,而新中式茶飲這把火卻還在燒著。

01

2016年,新中式茶飲開始發跡,而到了2017年則開始火遍全國,在資本的助力下,這把火甚至燒到了海外。

到底有多火?看看下面的排隊盛況就知道了:

2017年2月,喜茶入駐上海,在上海人民廣場來福士商場中,排隊買喜茶几乎成了一道風景,上百人在店門口前排隊等待,最長等待時間為6小時,火爆的場面甚至“逼”得商場保安維持秩序,期間還穿插著各類黃牛,原價20元左右的奶茶被炒至近百元。首家門店平均每天賣出近4000杯,奶茶杯疊起來的高度接近於上海第一高樓——總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

而另一家明星茶飲店的表現也毫不示弱,創立於深圳的奈雪,一年開出25家直營店,光是圍繞深圳核心商圈就有50家。據其對外透露的數據,門店單店每天出杯量超2000杯,日流水超過8萬元,業績超過星巴克。

除此之外,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出現了不同品牌的新中式茶飲店,比如:因味茶、嫩綠茶、荼啡茶、聚茶、關茶、一點點等等。

除了俘獲消費者,新中式茶飲還吸引了大批資本市場的關注,喜茶、因味茶、關茶、一點點、奈雪等品牌都已獲得至少一輪的投資,截至2017年8月,茶飲行業的融資金額就超過了13億元。2018年4月,喜茶宣佈再獲美團4億元融資,可見資本的投資熱情持續不減。

對於新中式茶飲的火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比如質疑其炒作和排隊現象、“網紅紅不過三年”等等,但不管如何質疑,有一點可以肯定:新中式茶飲成功喚醒了年輕人對於喝茶的興趣,尤其在品牌化運作方面讓人看到了重振中國茶業的曙光。

02

“新中式茶飲”是傳統中國茶和奶茶、果茶交匯融合產生的新物種,它與傳統奶茶、果茶的區別就在於茶葉的品質和比重,以前的奶茶、果茶本質上還是“奶飲”“果飲”,茶葉的含量和品質都較低,喝多了容易膩,而新中式茶飲雖然也是用奶和水果調配出來的,但本質上是“茶飲”,帶著茶的清澈和小澀口,給人不同的體驗。

關於新中式茶飲突然爆紅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我看來,無非兩大因素:

一是順應了消費升級的潮流趨勢。

正如前文所說,新中式茶飲是從傳統的奶茶、果茶創新演變過來,品質和口感都有明顯提高。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奶茶”進入大陸市場並風靡多年。但近幾年來,無門檻的產品、無休止的“價格戰”、無體驗的簡單檔口以及眾多奶茶採用茶粉、奶精給人形成的勾兌印象,讓消費升級、注重健康的消費人群本能的拒絕。據統計,奶茶正以15%-20%的幅度下滑,而新中式茶飲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需求輪替下出現的市場缺口。

與奶茶、果茶的勾兌不同,新中式茶飲都是真奶真茶現場沖泡,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說過,茶葉在喜茶的成本中佔大部分比重,“有的茶葉零售價賣到2000元一斤”。

二是順應了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偏好。

80後、90後正在成為最具購買力的消費人群,但他們的消費需求和觀念與老一輩人有明顯的不同。

對此,吳伯凡曾列過一個產品力打造魔法公式:產品力=功能X情感,即產品的功能屬性已經成為標配,而情感體驗則變成強需。

就比如說,一杯茶光滿足解渴和好喝是不夠的,還要跟消費者有情感交流,要能引發他們的價值認同和情緒共鳴。

傳統茶也好,傳統白酒也好,之所以會出現消費斷代,就是因為沒有看到這種消費需求演變的趨勢,而新中式茶飲的成功也恰恰是順應了這一點,賦予了產品以休閒和社交屬性。

比如話題感十足的包裝,有逼格的產品名稱,精緻文藝的杯子和周邊產品,當然最重要的是各種主題的店面空間設計,比如茶顏悅色的新式江南風,喜茶的禪系、黑金奢華、粉嫩少女風,奈雪的“金”店……環境體驗已經成為新中式茶飲的基本配備,消費者每次去都有不一樣的體驗。

所有這些設計,都為80後、90後年輕消費者營造了一種“精緻感”和“高級感”,成為他們對外身份區隔和標榜潮流的重要載體。

如果認識到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竟然排隊幾個小時等一杯茶。其實他們喝的豈止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茶,還有追趕流行的體驗、“偽中產”的身份優越感,以及朋友圈的炫耀。當他們把喝茶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並收穫了一眾贊評之後,幾小時排隊的辛勞很快也就煙消雲散了。

03

喜茶、奈雪、因味茶等新中式茶飲品牌的異軍突起,讓人看到了中國茶業翻身的希望,甚至有人預測,按照今天的發展速度,用不了幾年,就會誕生一家中國本土的星巴克。

對於這種看法,我始終是存疑的。且不論星巴克的體量有多大,供應鏈管理能力有多強,“第三空間”的文化認知有多根深蒂固,單就新中式茶飲自身的“網紅”基因就很難克服。

網紅是一個速生速死的物種,火的快,去的也快。許多曾經因為營銷而走紅的網紅餐飲,如今都逐漸銷聲匿跡了:雕爺牛腩數次被爆店面關門,原COO穆劍離職;黃太吉所有直營店都已關門,只剩加盟店還在苦苦掙扎;韓寒投資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被爆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貨款,蘇杭等地多家門店關門;還有孟非的小面,最近也被爆出接連關店,快撐不下去了……

網紅的暴發戶式生長路徑,決定了其往往重視營銷的噱頭和玩法,而忽略了最為重要的產品。以上這些網紅店的隕落基本都是產品力不夠,而深陷網紅套路里的當事者,卻往往不自知,這才是最致命的。

比如,在估值幾個億的時候,黃太吉煎餅創始人赫暢面對外界對他產品的批評和質疑,就理直氣壯的回應:好吃並不是快餐成功的唯一標準,黃太吉的目標也並不只是做餐飲。

結果,在敗光2個億後終於想明白了,但為時晚矣!

新中式茶飲顯然是帶有明顯“網紅”標籤的,統觀整個行業,也大有當年黃太吉們的風範,在資本與互聯網的迷惑下,產品很容易就被拋諸了腦後。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整個新中式茶飲沒有一家品牌建立起了真正的競爭壁壘。

喜茶、奈雪這些所謂的明星品牌,最大的競爭壁壘就是空間設計和體驗,比如奈雪,為了提升體驗和同行模仿壁壘,門店均以200平方米左右的大店為主,而且店面裝潢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一個主題,這讓模仿者始終追趕不上他們的腳步。

有設計公司之稱的喜茶更是如此。然而玩法始終替代不了幹法,情感體驗也無法完全取代產品體驗,好產品永遠是第一位的,營銷的母體永遠是產品,沒有好產品,再有創意的玩法都無法單獨存活。

可惜,套路里的人們永遠看不懂,前段時間就有媒體曝出,在抖音上一火成名的答案茶(又名“一杯會占卜的茶”),因產品難喝被網友吐槽:“不好喝”、“挺好玩的,不太好喝”、“我覺得真不好喝,喜歡的人別打我……”大眾點評也是“太失望”。而茶顏悅色在去年也曾因產品問題被媒體曝光。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有不少人被星巴克的營銷玩法所迷惑,豈知產品及其供應鏈管理才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星巴克從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蒐羅來當地最好的咖啡豆,並且對供應商實施嚴格的質量管理和評測,這才有了你面前的一杯好咖啡。

因此,新中式茶飲要想擺脫“紅不過三年”的宿命,要想肩負起重振中國茶業的使命,就必須迴歸商業本質,既要在玩法、體驗上下功夫,同時也不能忽略了產品力的打造。

好在喜茶等頭部品牌已經逐漸認識到這一點,開始在產品研發和上游供應鏈管理上發力,深入優質產區承包茶山,出資改良種植環境。

若果真如此,則新中式茶飲誕生一家本土的星巴克,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