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系新丁上陣,IPO申購攻略只需看這裡

據港媒報道,中國平安旗下線上醫療公司——平安好醫生,又稱"平安健康醫療科技",16日已啟動向投資者"詢價"試水溫,並擬於2018年4月23日至26日路演,5月4日正式掛牌。

作為平安系首個登錄資本市場的獨角獸項目,以及快速成長的國內移動互聯醫療龍頭,兩次融資均創下業內最高紀錄,參考近半年以來香港市場熱門新股的不俗表現,其攜平安背景、軟銀投資、在線醫療、獨角獸、新經濟等光環與賣點,引發了資本圈廣泛關注,不少投資者亦躍躍欲試。

但與A股相比,港股市場相對成熟,新股上市後走勢分化差異明顯,特別考驗投資者的選股能力和對投資標的研究程度。由於招股書顯示,平安好醫生成立以來連續虧損,其中2015年虧損3.24億元,2016年虧損7.58億元,2017年虧損10.02億元,三年共計虧損超過20億元,並且公司坦言,預計2018年將繼續產生"大額虧損淨額",未來也許也會繼續出現虧損以及負經營現金流,估計這會讓偏重價值和業績的投資者捏上一把汗,但是否就說明此次打新就風險就可能大於收益呢?小編根本就不會這樣認為。

首先,作為一家成長性的獨角獸公司,申購和上市首幾日的表現,往往並不取決於業績,亦與普通小市值公司不同,根據以往經驗,大股東實力,投資者的追捧度以及大眾對行業和公司業務的認可度,通常會產生較大影響,

這方面去年四季度登陸港股的閱文集團就是很好的代表,雖然業績平平,甚至增長預期亦不很樂觀,申購時居然超額認購625倍,上市首日最高暴漲逾110%,市值由發行時的500億港元,突破至千億以上,很多按照我們建議進行申購的投資者都賺的盆滿缽滿……

當前很明顯平安好醫生無論大股東實力,投資者的追捧度以及大眾對行業和公司業務的認可度,我們發現都不輸閱文。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背靠平安是其兩到三年的迅速崛起,成為國內最大互聯醫療平臺的主因,但不可忽視的是,從人的基本需求——安全和健康角度,你會發現這只是中國平安進行的業務垂直延伸和創新,而非沒有關聯的戰略冒進,同時,基於針對"人滿為患、費用過高"的醫療現狀痛點,贏得了政策大力扶持。且根據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底,該平臺分別有303萬、1.31億萬及1.92億名註冊用戶,平均月分別達到560萬名、2180萬名及3290萬名,用戶數和知名度快速提升正是大眾對行業和公司認可度的體現;同時從2015年到2016年,其收入分別為2.79億元、6.02億元,同比增長115.8%,2017年前九個月實現營收至10.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0.4%,業績表現某種程度也是很實的佐證,相較之下展望應該說比當時的閱文更有前景。

此外,2016年5月,平安好醫生在A輪融資時,就因互聯醫療"獨角獸"的光環拿到了5億美元,刷新了當時互聯網醫療領域融資紀錄;2017年12月,軟銀10分鐘就再次向平安好醫生投資4億美元,比當年入股阿里巴巴還要爽快多了。據說,平安好醫生的管理團隊也是非常的亮眼。毋庸多講,從軟銀的態度,我們足可以從側面窺見機構對它的追捧程度。

綜合以上,結合平安好醫生全產業鏈的互聯醫療佈局,以及消費型醫療保健業務和健康商城等收入主體,小編認為無論從短期熱度,還是展望未來大健康領域收入增長的可靠性,平安好醫生都表現出較大的優勢,建議投資者準備充裕的資金進行打新。而且,由於熱門股投資者打新都比較積極,往往會出現中籤率下降的情況,不過港股特有的優勢,低成本融資打新,可以幫助大家提高中籤率,同時要注意控制風險。

策略方面,疊加低風險博弈性收益對市場的吸引,平安好醫生上市首幾日受市場強烈追捧的概率極大,但仍建議若上市首幾日表現較為突出,合理的理想價位賣出為宜,畢竟股價堆高後,會透支掉中期預期,打新通常更重注的是短期機會,而長線看好的投資者可以等中期再逢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