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廚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廳,一定是去菜市場了」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有酒、有菜、有故事。

這幾年來林林總總吃過許多館子,有的吃過就忘,有的卻不時地能讓人回想起來。細想一下,讓我覺得印象深刻的一頓飯,除了食物美味這個關鍵之外,可能還得包括以下元素:

比如,能和背後的廚師團隊交流,瞭解這頓飯誕生的靈感,料理的過程;

比如,有人在旁介紹食材搭配、美食文化背後的來龍去脈,能讓人瞭解美食背後的深刻內在;

如果再有美酒佐餐,又有其他與美食相關的元素助興,那就再好不過了。

前幾天,我在福州參加的由法國著名干邑品牌馬爹利發起的“識廚解味”系列活動,正好滿足了以上所有要求。這一系列活動邀請了國內各地的著名廚師,從幕後走到臺前,為食客大眾分享料理背後的趣事,也是精緻美食體驗的倡導者和探索者——馬爹利的絕佳品牌詮釋。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活動開始前,現場設置了一些與馬爹利品牌相關的內容展示,還有一位扇子水墨畫的畫師在現場作畫,還可以為晚宴的賓客在扇子上籤上名字。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我悄悄地告訴畫師我想簽下的名字後,畫師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色:剛剛也有一位客人簽了這個名字……

我點了點頭:沒事,我們都是菊內人。於是就有了下面這把限量版扇子: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這一次,在福州與馬爹利攜手獻上一場豐盛晚宴的,是新派創意廈門菜大廚張淙明。按照慣例,這裡似乎該先介紹廚師的背景,但這次我們先按下不表,先來看看,在福州場的“識廚解味”晚宴上,這位廚師帶來了什麼樣的創意料理吧。

Course 1. 廈門味道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這道前菜組合包括了廈門常見的幾種小吃:豌豆泥、魚皮花生、巴浪魚乾和話梅芭樂。豌豆泥是廚師兒時揮之不去的路邊記憶,如今卻很難在街邊見到;小時候常吃的魚皮花生,我這才知道居然是源於廈門,簡直是要把我的童年回憶也勾起來了;巴浪魚是廈門本地最為廉價的魚,用來作下酒菜很受歡迎;而話梅芭樂則是參照廈門當地用話梅粉來醃漬水果食用的傳統,用話梅粉醃製並冰凍芭樂約3個小時,製作出這道酸甜解渴又開胃的話梅芭樂。

Course 2. 本港龍蝦生配魚子醬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如果說前一道菜大多還是沿襲傳統的料理方式,這一道本港龍蝦生配魚子醬,就開始顯示出廚師的創意功底了。青龍蝦是廈門本地的上等食材,入口細膩且甘甜。這道龍蝦生搭配的是千島湖產的魚子醬,讓魚子醬的鮮咸和龍蝦的鮮甜相互結合,疊加出鮮味的層次感。

在配料上,廚師也沒有采用常見的蘸芥末生吃的方法,而是佐以當地特色的醬油醋和蒜泥,營造出深具廈門特色的味覺體驗。

Course 3. 黑明-廈門薄餅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因皮膚黝黑,張淙明有個外號叫“黑明”,這也是他所創辦的餐廳的名字。這一道薄餅,就是黑明餐廳裡的signature dish。張淙明介紹,2014年蔡瀾來訪廈門時,對這道薄餅讚不絕口,臨走時還打包了兩份。

廈門薄餅是當地頗具歷史和特色的食物,廚師在原有基礎上對其作出了改良:選取同安農家土豬五花肉、海蠣中的上品珠蠔、厚殼的狗蝦蝦仁等11種食材混合烹製而成,並配有海苔、貢糖、蛋絲、肉鬆、炸米粉、蕪茜、豬油渣、魚鬆8色配料,還配有廈門辣椒醬、芥末、番茄醬三種醬汁調味,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添加,堪稱廈門薄餅中的高配豪華版。如果有機會去黑明餐廳,這一道廈門薄餅也是必點之列吧。

Course 4. 米湯麥仁煮石斑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有段時間,張淙明因連續11年為女兒們做不同早餐的新聞而在網上走紅,被稱為“早餐爸爸”。這一道菜,就是來源於為女兒做早餐的經歷。

閩南人愛喝魚粥,但魚粥多魚骨、魚刺,為了讓女兒喝上沒有無骨無刺的魚粥,廚師將魚頭、魚骨大火熬煮後過濾雜質,取魚湯精華,同時用粥和米湯打成米漿,讓米粥入口更為順滑,也適合孩子的口味。魚肉部分則是選用石斑魚用湯浸至九成熟,維持魚肉的嫩滑口感,再佐以白胡椒調味,只要是閩粵地區愛喝粥之人,一定會喜歡上這一道美味的愛心早餐的吧。

晚宴進行到一半,便是這次宴席的另一主角——馬爹利的亮相環節了。除了馬爹利藍帶之外,這次晚宴還提供了馬爹利藍帶的“升級版”——馬爹利藍帶傲創。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每位客人的面前都放有肉桂、咖啡豆和橘皮等食材,如果你仔細品味馬爹利干邑,也能在富有層次感的酒香中品味出這些食材的香味。細嗅一下這些食材的味道,再品一口酒的香氣,也讓食客們更好地領略到了馬爹利干邑的魅力。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Course 5. 蝦湯貴妃蚌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這一道創意菜的靈感來源於廈門的傳統名小吃蝦面。蝦面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其濃郁的湯頭。廚師選用了野生海蝦狗蝦的蝦殼,用蔥頭油炒香再熬製成湯,使得蝦頭裡的蝦膏被熬煮出來,讓高湯呈現亮紅色,味道鮮香迷人。廚師用產自莆田的手工燕皮將海蚌包裹其中,進行烹煮後,再用芹菜絲將其捆起,以保持海蚌的鮮甜不被濃郁的蝦湯掩蓋,構思甚是巧妙。

Course 6. 酥皮同安封肉配素雙筍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同安封肉是廈門同安馬巷的傳統名菜。這道菜是將整塊肉裝盆,放入海蠣幹、蝦米、香菇、板栗、八角、桂皮等原料,潑上醬油,再用紗巾包裹,加蓋入籠蒸熟,上桌才掀蓋,所以稱之為“封肉”。廚師的改良做法是用火槍對肉皮進行灼燒,去除了封肉多餘的油膩味,同時還形成了酥香軟糯的口感,配上清脆爽口的蘆筍和當季的綠竹筍,形成了“油膩對清爽”、“軟糯對爽脆”的雙重口感對比。

Course 7. 荔枝牛油果燕窩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早些時候,我在蔡昊主理的好酒好菜也吃過一道牛油果燕窩,令人印象深刻。而張淙明這道菜的版本,還加入了時令的荔枝,既體現了“不時不食”的原則,荔枝的果香和甜味也讓這道甜品的層次感豐富了起來。

比起乾巴巴的廚師介紹,通過菜品的理解,反而更能凸顯廚師的特點和個性吧。第二天早上七點,我在酒店自助餐廳碰見“黑明”主廚在吃早餐,和他閒聊了兩句,加了微信,才發現他的個人微信簽名檔上寫著:“如果我不在餐廳,一定是去菜市場了。”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右為廚師張淙明)

在我看來,所謂“識廚解味”的意義,正是讓食客們通過料理的品嚐和鑑賞,更加深刻地瞭解幕後主廚的創意想法,甚至是為人的品行和性格。而作為餐桌上的另一主角,馬爹利以其細膩和香醇口感,與眾多美食搭配起來也顯得相得益彰。

和名廚走到聚光燈下的西方餐飲界不太一樣的是,國內大多隻有名餐廳的概念,卻少有人推舉名廚,殊不知餐廳的靈魂正是背後的廚師。這樣的活動,不妨再舉辦多一點嘛。

文末福利

如果你也想聽名廚說故事,

與馬爹利一起解味生活,

一同探尋生活的千滋百味,

掃下方二維碼,

報名"識廚解味"線下晚宴,

即有機會可以親臨飯局現場

☟☟☟

-End-

识厨解味|“如果我不在餐厅,一定是去菜市场了”

晃盪範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關注後回覆這些關鍵詞,可獲得相應推送:

香港米其林 | 澳門米其林 | 曼谷米其林

京都米其林 | 東京米其林 | 大阪米其林

奈良米其林 | 神戶米其林 | 札幌米其林

福岡米其林 | 廣島米其林 | 湘南米其林

富山米其林 | 西班牙米其林

意大利米其林 | 新加坡米其林

潛水 | 臺灣 | 老撾 | 菲律賓 | 尼泊爾

印度 | 俄羅斯 | 土耳其 | 古巴

墨西哥 | 伊朗 | 斯里蘭卡 | 摩洛哥

祝胃口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