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改革陷深水區 松貨幣或是主基調

據中國證券報消息,2016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松貨幣”或是調控主基調。專家認為,信用風險、企業去槓桿等風險累積,如何維護金融穩定考驗著宏觀調控的智慧。此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貨幣寬鬆,明年將是市場化改革關鍵的一年。

“十三五”時期,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從國際、國內情況來看,明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同時,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尚未消除。穩增長、防風險是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組認為,儘管11月數據顯示投資企穩、工業回升,但投資企穩主要是受基建支撐,房地產投資仍在加速下行。隨著需求釋放以及居民可投資資金增長放緩,明年商品房銷售面臨回落風險以及房地產投資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大宗商品價格仍難見底,工業品或繼續深度通縮,企業將延續低庫存策略,短期難以看到顯著的補庫存推升工業產出。此外,外需繼續疲軟,就業放緩不利於居民消費,需求低迷是常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大。

價格水平也為明年貨幣環境持續寬鬆提供了空間。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從價格形勢看,物價漲幅較低、相對穩定,並呈現結構化特徵。在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經濟存在階段性下行壓力,部分領域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保持低位,總體看物價漲幅低水平運行的概率較大。

對於明年的貨幣政策,中信證券認為,2016年“緊信用、松貨幣、寬政策”的組合還會繼續,明年央行將降準450基點,降息兩次,為了防範經濟下行、產能去化、資本外逃和匯率波動的風險,貨幣政策可能比預期更加寬鬆,上半年貨幣政策操作的密度會大於下半年。

中金公司認為,在企業盈利、就業和居民收入存隱憂的情況下,CPI有繼續下行的壓力;貨幣政策應著重於引導利率下行,而匯率可以適度貶值,即利率和匯率同時放鬆,引導貨幣條件改善,刺激貨幣流通速度提高。

不過,海通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認為,儘管寬鬆仍是2016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但2016年的寬鬆空間肯定比不上2015年,而且面臨各種風險的衝擊。

姜超認為,未來降息空間受限,降準作用有限。展望2016年,由於1.5%的存款基準利率已離零不遠,預測明年頂多有2次左右降息,遠不如2015年的5 次。準備金率下調空間依然巨大,2016年或繼續降準4到5次,但主要是為了對沖資金流出,沒有降息作用大。人民幣貶值壓力積累,防範美國加息衝擊。預測人民幣綜合匯率有望保持穩定,但從2014年開始中美利差縮窄,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逐漸積累貶值壓力。雖然市場普遍預期這是有史以來最弱的加息週期,但2016年美國加息仍是定時炸彈,屆時仍需防範人民幣階段性貶值壓力加大、資金流出的風險。信用風險高發,當仍需對此保持警惕。由於經濟持續下行,國內信用事件可能頻發,不良貸款大幅攀升。如果信用風險集中爆發,即便央行放水也難以降低相關領域企業的融資成本。

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改革依然任重道遠。2015年,央行通過五次降息輔以逐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方式,完全放開了存款利率上限。李揚表示:“存款利率上限放開之後我們才發現,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並沒有完成,接下來的任務似乎更加的嚴峻。”李揚認為,貨幣當局要有市場化的調控利率水平的能力和機制,應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使其成為金融產品定價的基準。

另外,12月第二週,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跌破6.45,累計下跌0.83%,創今年“8·11”匯改以來最大單週跌幅,為連續第六週下跌,中間價則累計下跌0.79%。另一方面,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首次公佈人民幣匯率指數,強調逐漸把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的有效匯率作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主要參照系。

市場人士認為,明年匯率有放鬆的空間。結合近期人民幣走勢和央行各種表態看,央行正採取循序漸進的貶值程序,對人民幣匯率波幅的容忍度在提高。

社科院教授劉煜輝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以及外匯儲備的下降是否會成為中國經濟的緊約束條件,關鍵看它是否會綁架國內的流動性。只要中央銀行有足夠強大的資產結構調整能力(藏匯於民對應的是央行資產結構的變化),不會形成對國內流動性的衝擊。只要有效地控制系統性風險點,有力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人民幣中長期大概率會保持強勢。當然,面對美元升勢時,“盯住”會彈性變軟,對非美元貨幣整體而言還是強勢的。(編輯:鄧雲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