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渝先生:最美的空間在茶湯里

周渝先生:最美的空间在茶汤里

茶人在山間行走,樹影婆娑,與茶的情緣娓娓道來。第一次喝到美味的茶是一碗樸素的茶,誤入山間農家,一個大鐵壺,茶湯入喉,人的身體被滋潤了,活了。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從土地到人再到茶,從茶到茶館再到茶道,一碗樸素的茶引發的骨牌效應或許連茶人也未曾料及,他只是遵循自己的道路走,走著走著,就成了茶家周渝。

周渝先生緩緩上臺,不急著說話,先喝一泡從家鄉帶來的武夷種大葉水仙。一個茶碗,一片樹葉,注水,捧碗,茶湯入口,略過舌頭,入喉。或垂簾或閉目或凝遠。這是周渝先生喝茶的方法論,一句話的高度概括背後卻藏著道與禪的深思哲理。一葉一宇宙,從一片樹葉得以窺見宇宙之浩瀚,如同禪寺的行事準則,職位越高的僧人負責的活計越加繁重辛苦,職位越低的僧人則負責輕鬆簡單的活計,也許許多禪宗上的大事件都是在除草、做飯等繁重活計中討論出來的,從小事中窺見偉大之處的魅力。

周渝先生:最美的空间在茶汤里
周渝先生:最美的空间在茶汤里

喝茶也是如此,人心浮躁的社會如何找到自處的方法,一片樹葉背後承載的自唐宋沿襲的茶道文化,可以作為己用。茶道有其包容性,上至貴族下至百姓,茶葉未必要完美無瑕,茶器未必要精美無痕,“巧者為下,拙者為上”,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周渝先生雙手捧碗,喝了一口茶,道出其本質:世界已產生太多的罪惡和苦難,何不進入一片樹葉的世界,最美的空間在茶湯裡,空間無限,任由精神在宇宙遨遊,以到達天人合一的極致境界。

周渝先生:最美的空间在茶汤里

1981年周渝先生開了一家茶館,因庭院種植三棵紫藤樹得名紫藤廬。開了茶館,周渝先生開始更認真地收集老茶,走山訪水,對質樸的茶農和老茶背後的人文歷史感受頗深。第二泡老茶名為昊天后土,來自雲南的普洱黃片。周渝先生喝普洱,收烏龍茶,好茶得來不易,自然珍而重之,老茶是藥,滋養人,心自然開闊舒暢。

周渝先生:最美的空间在茶汤里

茶湯裡空間無限,周渝先生提出“正、靜、清、圓”的茶道思想。堂堂正正做人,是為儒家入世準則;靜心專注,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清潔身心,乾淨清亮,有為卻似無為;身心喜悅,自然圓滿、圓融。

周渝先生領悟出的中華茶道有別於日本茶道,最終指向“圓”。“圓”更符合中華民族達觀的人生態度,繞了一圈,卻還是能回到終點,取得人生的圓滿。

周渝先生:最美的空间在茶汤里

周渝先生總使我想起另一位臺灣文學大家——白先勇。同樣出身名門,個人命運與近現代歷史緊緊相連,息息相關。近幾十年來,周渝與茶結緣開始推廣茶道,白先勇與崑曲結緣開始推廣崑曲曲藝,殊途同歸。他們以一人之力,從個體出發,逐步生根萌芽,從細微之處得見偉大之人的魅力與堅守。如同周渝先生對自己的評價:我是又苦又澀的茶。苦能讓人安定,去火氣,苦後有回潤,人生也大抵如此。

周渝先生:最美的空间在茶汤里

來和茶道君約茶吧

周渝先生:最美的空间在茶汤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