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

超劉念1280


中國漢語作為世界語言分類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語族,從屬於漢藏語系,其下可再分成若干語支,語支之下又可再細分為方言。

如此樹狀分支實在太過繁冗,以至於講到漢語的各子類時,我們總是會混淆,不知所以然。


誠如廣東省,其方言的種類之多、命名之雜可謂獨樹一幟,廣東方言、廣東話、粵語是同一個概念嗎?

或是或不是。

儘管都是廣東,或者簡稱“粵”,尾綴為近似的“話”、“語”、“方言”,但代表的意義卻不一樣。


其關係應該為廣東方言>粵語≥廣東話。

粵語是中國漢語十大方言中的一個,為方便分類,如此大方言一般以其所在省份的簡稱命名,而能夠使用一省的名號,那該方言必然在該省地位非凡,如覆蓋人口最廣、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刻、佔據主要城市等,而事實上粵語並非廣東一省專屬,廣西也有大量分佈,只是在廣東,粵語分佈在珠三角,覆蓋人口多、又是省城,對外也強勢。


廣東話,則是民間的稱謂,更多時候是俗稱,一般專屬於廣東省內的粵語,其範圍比粵語要小的多,少了廣西的部分

廣東方言,則指廣東省內的方言,包括粵語、和粵語同級別的客家話,屬於閩語範疇的潮汕話、雷州話等,是跨方言的通稱。

在範圍排序上廣東方言大於粵語,再大於廣東話,因此,廣東人不會講廣東話是很正常的,畢竟還有約一半的人口講的是客家話、潮汕話、雷州話等。
與之相類似的是廣東的臨省福建,福建方言也包羅萬象,至少含有閩語、客家話、贛語、吳語等,而閩語雖然佔據福建九成的人口,但其內部還可以再分成許多種,如閩東話、閩北話、閩中話、閩南話和莆仙話,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福建話只是閩語之下閩南話的民間稱謂,因為閩南語人口是閩語各次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覆蓋面積最廣、影響也最大的方言,常用於東南五省以外的地區。


圭海四記


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其實很正常,因為廣東並不是只有粵語一種方言啊!

廣東方言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方向:粵語,潮州話,客家話。它們分別對應人群是: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

我們從圖中的顏色就可以看到什麼地區講什麼話了,紅色代表潮州話,橙色代表粵語,綠色代表客家話。


粵語

古代,嶺南地區稱之為百越,當秦滅六國之後,漢人南遷,廣東地區漸漸以漢語為主,而這其中,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廣州為中心漸漸發展出一支獨具特色的語言——粵語。後來更多講粵語的人在廣東境內不同地區有著交流,慢慢的,粵語流行開來。

潮州話

潮州人(古代潮汕都屬於潮州府,後來分成幾個城市,有了與汕頭,揭陽一起並稱為潮汕人)其實是從福建遷徙過來的,因歷史上,福建山多地少,於是福建多外遷。而與福建相鄰的潮州地區擁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河流形成的沖積平原,土地資源優越,所以成為福建人外遷的絕佳座標。這些福建移民帶來的閩南話慢慢成為潮州話,這些福建移民也就是現代潮汕人的祖先(但是廣東人是會吃掉福建人的哦,現在潮汕人是廣東人了)



客家話

廣東在廣府和潮府的開發下,土地資源開發以及地區分配大都已經完成。這時,宋朝以後,中原最後一隻移民分隊進來了,他們就是客家人。他們是最晚進來的,所以好地方都被人家分完了,所以他們只能在比較不易開發的地方安定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與廣府潮府的交流中,慢慢的客家話開始定型,所以可以看到有些詞彙和粵語潮語相似。


總得來說,廣東這三個語言體系各有特色,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它們是現代方言裡面對於古漢語保存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不瞭解的人,可能覺得很難懂,但是當你熟悉之後你會發現很多用法是和古漢語相似的,並且音節比現在普通話的音節更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外省的朋友會覺得廣東人的語言像鳥語一般難懂,因為現代普通話是北方語言發展而來,音節少。


最後,其實這三種語言,使用者內部也有各種不同的版本,因為地域歷史的原因,粵語,潮語,客家話都會有很多不同,但是無論怎樣,這些都是廣東人的巨大財富,也是人類語言的財富,不必因為使用的語言稍有不同就區別對待。


喜歡的關注:52赫茲的鯨魚。


52赫茲的鯨魚


廣東本土有三大族群: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方言、習俗。而我們通常說的廣東話,或白話(粵語)是指廣府人的方言,所以很多客家人、潮汕人不會說粵語。近三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廣東的經濟飛速發展,來自廣東以外全國各地的移民,也形成了一個新的人口數量很大的群體,其中也有很多人不會說白話。

廣府人主要分佈在珠江三角洲的港澳、廣州、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深圳、肇慶及粵西的陽江、茂名、湛江,粵北的清遠、韶關以及海南、廣西的梧州等地區,通常以廣州、香港的白話作為標準粵語。



廣東的客家人主要生活在惠州、梅州、河源、深圳東部、東莞東南部及茂名、湛江、清遠、韶關部分地區。


潮汕人聚居的地區主要在粵東的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等城市。


whitedeer


很多外省人都認為廣東人全部都說粵語,甚至直接把粵語稱作廣東話

其實,廣東方言差異極大,細分的話連民系都分為好幾個,每個民系的方言又分成很多“次方言”,這些“次方言”甚至還不能互相通話

。而這些方言跟粵語的差距也是相當大,所以即使不考慮外省人,本省很多人也不會說粵語的。

先看一下廣東民系劃分:

廣東三大民系:廣府(粵語),客家(客家話),潮汕(潮汕話)。

關於這張圖,爭議很大。很多廣東朋友會說這張圖不對。但是這些很可能是按照當地的民系文化來劃分,而不一定完全按照大家心裡的認同。如下圖更不一樣:

這裡呢,一些小的民系區域就不再區分,因為據我瞭解,客家人聚居於粵北,粵東,散居於全省各地,但是這些人並不會對當地主體文化產生覆蓋性的影響。

廣東不同民系之間不僅方言差異大,文化差異和認同差異也很大。廣東人的內部差異其實同中國境內各省份間的差異一樣:

廣府人以人口和經濟優勢佔據了廣東的大部分的資源。幾乎所有的富裕地區都是廣府人的天下。

連粵語都成為廣東省內實際的“普通話”,並且在所有廣東人看來並沒有爭議,比國語普通話來得還自然。潮汕地區一般指的是潮州,汕頭,揭陽。外界認為汕尾人也是潮汕人,但是汕尾人實際上並不認為自己是潮汕人。潮汕人也感覺汕尾人有別。但是他們之間的故事外人看不透。

客家人在廣東的感覺也是“客”。雖然有梅州大本營,但是客家人的在廣東省內的散居狀態和所居住地區的邊緣化(粵北,粵東)總給人一種外來戶的感覺。而實際上他們又對廣東有深刻的認同感。粵西的雷州,很多人說的話是閩南語,也近似潮汕話。他們和潮汕人見面也會比對一下方言,有時候親切感倍增。而中國人的認同是以區域界限劃分,不是以方言劃分,

所以他們也沒太多認同感。而茂名和湛江的說黎話的人雖然跟其他人認同有別,外界一般也不把他們當做大的區域劃分出來。看起來一個整體的廣東,內部實際也是千差萬別,甚至可以說比北方省份之間的差異還要大。

我在廣東讀書的時候才真正第一次認識到廣東人的粵語水平的差異。首先我是作為一個外省人出現的。在大一軍訓閒暇的交流中,我發現,有些人聊天用粵語,有些人用其他聽不懂的方言。軍訓中為了大家熟悉得快,就不停換隊列。不過不管跟誰在一塊,我都很快跟他們熟悉了之後要學習粵語,有些人的回答竟然是:

我不會粵語!

我心裡一直很明確,北方省份來的人如果不學習肯定都不會粵語,但是無法想象廣東省內的人也不會說粵語。甚至是典型粵語區的人也會跟我說:我都不知道我是怎麼學會白話(粵語廣州話)的。反正看TVB就看會了。

這個人就是我宿舍的廣東江門人,他們說的話屬於粵語次方言四邑方言西江片(聽起來像粵語和客家話的雜糅體),但是他們不認為自己家鄉話是白話。

總之,廣東省內的不會粵語的人來源具體就這幾種:

客家人,潮汕人,雷州人,黎人,外省人。

近些年來出現一些可怕的現象:

隨著普通話推廣的進一步推進,粵語區出現退縮現象,並且是從內部發生的改變。我同學都是90年代初的人,他們的普通話很差勁。但是我在廣東遇到的00後小孩子的普通話突飛猛進,在街上很多人開始說普通話。甚至一個地道廣東小孩說跟河北孩子一樣的普通話。我跟他父母聊天,父母說要培養孩子說標準普通話,少說方言。前幾天的一篇文章,一個廣東江門的母親說她的孩子在家都說普通話,不說粵語。

這種情況其實挺讓人擔憂的,方言馬上就要被送進博物館。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從自身做起,學好普通話,也傳承好自己的方言。

另外,再說一點非常有趣的現象,廣東省內人的普通話水平如下:

客家>>潮汕>>廣府人

以後再見到不會說廣東話的廣東人,不要奇怪。雖然他們是廣東人,但卻不是廣府人,並且,連廣府人慢慢也不會說粵語了!


河平東港


在很多外省人眼中,以為廣東人只說白話,但當他們真正來到廣東或接觸到廣東人的時候,才發現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作為一個廣東人,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廣東有廣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民系,自然就有廣東話、潮汕話和客家話三大語言,他們說什麼樣的語言跟他們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但是除了廣東,廣西不少地方也是說白話的。

其次是教育問題,因為現在全國推廣普通話,小孩子自小接受的是國語教育,小孩在學校裡交流都是用普通話,在家才會說些粵語,以至於不少小孩的國語比粵語說得還好。最後是新廣東人越來越多,廣東1.1億人口中外來人口達3000多萬,他們很多都在成交立業,落戶廣東。他們的小孩不少出身在廣東、成長在廣東,例如撒貝寧、尹正都曾在廣東呆過。這些新廣東人也是自小說家鄉語言比較多,而且在學校裡教的也是普通話,他們會聽廣東話,但說廣東話的不多,不過這跟他們父母的母語有直接關係。

粵語作為我國的第二大語言,由於歷史的原因,分佈於世界各個角落,我國4000多萬華人華僑中,廣東籍就佔了3000多萬,不少國家的第二第三語言就是粵語,可以說粵語是我國最具國際化的語言,不過在國內,國進粵退確實存在,但作為一個廣東人,還是希望粵語能繼續得到發揚光大。無論是粵語歌曲、電影還是其它文化載體,希望粵語能永遠傳承下去。

【原創作品,感謝閱讀,喜歡點關注,歡迎大家積極轉發和評論,謝謝🙏】


麼爺的舅舅


部分廣東人不會說廣府話,是很正常的。外省人認為整個廣東省都講廣府話,甚至把廣府話直接和粵語劃等號,這才是令人奇怪的。

圖片來源網絡,看不懂沒關係。只需要記住三個名詞就可以了:廣府話、潮汕話,客家話。

第一:廣府話,又稱廣州話、白話。

廣府話也就是現在公認的粵語,使用人群大概在四千萬左右,分為四個分片。

廣府片,兩千萬人使用。主要分佈在廣州、佛山、清遠、東莞、深圳、中山、珠海、肇慶、雲浮等市;韶關、曲江、樂昌等縣市的城區;以及香港、澳門地區。一言以概之,廣東省經濟最好的地區都講廣州話。

另外還有羅廣片(七百萬);高廉片(六百萬人);四邑片(四百萬人)也屬於廣府話。廣府話以廣州話為標準音,各片之間存在語音和詞彙方面的區別,語法也有一些區別。

第二:潮汕話,屬於閩南方言的支系。

大概有一千萬人(最低估計)講潮汕方言。主要分佈在汕頭、潮州、潮陽、澄海、饒平、揭陽、揭西、汕尾、海豐、普寧、惠來等縣市;豐順、陸豐、陸河等縣市的一部分。

PS:湛江地區的部分縣市講的雷州話(四百萬人)也屬於閩南方言的分之,主要分佈在雷州、徐聞;湛江、廉江、遂溪、電白等縣市一部分。

第三:客家話

廣東的客家話,大概有兩千萬人使用(最低估計)。以梅州話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高。主要分佈在梅州、梅縣、興寧、五華、蕉嶺、大埔、平遠;惠陽、惠東、博羅、河源、紫金、龍川、連平、和平、始興、仁化、南雄、翁源、乳源、新豐、豐順、陸豐、揭西等縣市一部分;省內各處零星客話區(如廣州三元里、沙河)。

另外,除了以上三種主要流行方言外,粵北和粵東還存在瑤語、壯語、畲語等少數民族的語言,韶關和清遠還存在一些不知名土語。也就是說,廣東人並不是都將廣州白話。

其實,九十年代以前。廣州話就是廣東省的普通話,當時不會講白話,在珠三角地區是很受歧視的。這個情況,很多年輕人都不清楚。

後來開始推廣普通話以後,講普通話的人越來越高,講白話的頻率也沒有那麼高了。很多非廣府語系的人,也就懶得再學白話了。(現在只會講白話,不會講普通話,反而會受歧視了……)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外省份遷居到廣東的人的子女,也普遍不會講白話。

我就認識一個湖北來的老闆,他是1994年來廣東發展的。現在已經24年了,早年在臺灣企業打工,老闆講閩南語或者國語,他也就不太會講白話。而他的兒子,標準的廣東出生、廣東長大,戶口也在廣東的廣東人。現在二十多歲了,一句白話都不會講……


因為,哪怕就是廣東人,在廣東長大。沒有講白話的環境,也學不會白話。

現在廣東稍微好一點的學校,都要求學生講普通話,並且老師也要求用普通話教學,連英語的使用頻率都比白話用的多。零零後的很多小孩子,會講普通話,會講英語,但就是不會講白話。

比如我鄰居家的小孩,爸爸是北方人,媽媽是本地人。小孩小的時候,我經常聽他跟他媽媽對話的時候講白話。但是現在讀小學了,反而開始在家裡講普通話了。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在學校裡面沒有講白話的基礎導致的。

總的來說,廣東省的人並不是都會講廣州話(粵語)。現在的廣東小孩,尤其是零零後,只要讀的學校好一點,或者父母當中有一個不講粵語的,基本就不會講粵語了。

PS:還有一個現象,如果父母都不是廣東人,且父母講的方言也不一樣,那麼這個小孩基本上,什麼方言都不會講。只會講普通話……


Mer86


大殿之中,曹丕斜躺在龍椅上,冷眼橫掃殿下眾大臣。“不就做個皇帝嗎,要不要這麼裝X?”他弟弟曹植在殿下暗罵。

曹丕板著臉說:“你常說能七步成詩,就地表演一個吧,七步之內詩不成,就是欺君之罪,斬了你!”

曹植心中頓感淒涼,知道這是哥哥怕自己爭奪皇位,要逼死自己。於是憤然踱步,吟出一首: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粵語的“汁、泣、急”三個入聲促音,把曹植當時內心的悲愴表現得淋漓盡致。但用普通話讀這首詩,簡直就像在夢囈,聽上去索然無味。

入聲是古漢語的偉大發明。入聲發音短促、以爆破音結尾。粵語中的入聲,鏗鏘有力,節奏感很強。

古人總是用入聲來抒發自己的情懷,特別是在悲壯或激昂之時,比如岳飛的《滿江紅》,白居易的《長恨歌》。

粵語,也叫廣府話,俗稱白話,也是一般人眼中的廣東話。

粵語有九聲六調,帶有促音入聲,所以聽上去抑揚頓挫,很有張力。相比現在的國語,粵語的語調顯得多變而複雜。

但廣東人說起普通話來,還真是不敢恭維。

張家輝代言某廣告

其實,廣東話還包括另兩種語言:客家話和潮汕話。

客家話,也是聲調多變的一種語言。多數地區客家話是6個聲調,少數地區有5個或7個聲調。

客家人,幾乎遍佈全國各地,海外也有很多客家群體。客家人常說:“寧丟祖宗田,不丟祖宗言。”

美麗的客家妹子

因此,客家話覆蓋的地域範圍很廣。比如在之後的【益風說】四川系列,提到的重慶合川,就有廣東遷徙過去的人保留了客家話。

客家話也是中國臺灣、蘇里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所以客家話作為紐帶聯結了大陸各省,乃至全球各地的華人。

以廣東梅縣為代表的客家話,主要由贛南遷徙而來的古漢語為基礎,後期摻雜了一部分廣府話。在地域上,贛南語言和客家話最為接近。

客家話保留了疑母字。最明顯例子是“魚”字,無論普通話或粵語都丟失疑母[ŋ-]而讀(yu),但客家話仍然讀[ŋi]。

客家話的另一個特點是韻母中保留了大量的鼻音,比如“宜、人、牛、年、迎、眼”等字。

比如客家話稱田野的水溝為“圳”,改革開放前,深圳原住民基本上都是客家人。由於當時村裡有條深水溝,所以得名深圳。

深圳

潮汕話,也是以古漢語為基礎,帶有閩語性質,後期又被客家話所影響的一種語言。潮汕話和古漢語的共性之一,就是完全沒有唇齒音。唇齒音都用鼻音代替。

如唇齒音發音“發、煩、逢”,閩南和潮州人往往讀成“花、環、紅”。這就是春晚小品中“福州”和“湖州”不分的笑點來歷。


粵語,不僅語調多變,語言本身也經歷了年深日久的演變。

南越國時期,是粵語的雛形時期,唐宋是粵語成長穩固期,元以後粵語變化不大。所以粵語能對應一些唐詩宋詞的發音,但元朝以後的詩詞就完全不行了。

因此,粵語並不是粵吹所說的“正宗漢語”,也不是粵黑口中的“鳥語”。它既保留了中國古漢語的特點,也融合了古秦語、百越語言和苗瑤語系。

粵語是經過長期糅合演變,所形成的一種語言。

粵語在廣東三個地方,是奇葩一般的存在:

在惠州,粵語被強大的梅州、河源等客家人層層包圍。

惠城話,就像是客家話蹂躪了粵語,生出來的孽種,難懂的一批。類似的還有河源城區話、東莞城區話、博羅話、龍門話。整個東江流域,粵語都被客家話侵略得體無完膚。

清朝曾設兩廣總督衙門在肇慶,因為肇慶靠近廣西,方便管理。上期【益風說】說到趙佗建南越國時,把少數民族(壯族、苗族)都趕往廣西一帶的山區。

這樣臨近廣西的肇慶就被大量少數民族語言持續影響著,所以導致肇慶周邊的粵語口音較重,顯得另類。

“五嶺通道”之一的南雄,後在唐朝丞相張九齡的開鑿下,成為重要的南北通道,南雄至今保留有中國古代官道唯一遺址“南粵雄關”。

唐宋時期的南遷漢人多從此處經過,所以南雄城區話雖有粵語的影子,但長期被中原官話沖刷後,變成了一個奇葩。

廣東方言:粵語、客家話、潮州話、肇慶話、南雄話、惠城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6, "file_sign": "1dcb973d7b192d6611988c624cafe0a5\

益風說


為什麼有些廣東人不說粵語,這應該屬於正常吧。我不是廣東的,就說一下我個人看法!

我們要知道粵語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的,有其獨立的發音方式,語句形式。對於我們外地人來說就好比一門新的語言,我們所說的普通話和粵語就沒有多少相通的。粵語也很難學。

為什麼身為本地的人也不會說呢

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1. 由於廣東是個比較發達的城市,導致大批的務工人員的湧入,其中肯定也有老師這個行業,老師是外地人,他們本身就不會說粵語,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官話,還有專門的課程,他們教學肯定是用普通話,當地的學生肯定就學普通話,不然都沒法溝通。

  2. 廣東發達,外來務工人員多,肯定有把戶口遷到廣東在當地成家的,他們的孩子也就屬於廣東人了,父母本身就不會說,那孩子也沒人教,所以他們雖然屬於廣東戶口,但是也不會說普通話。

  3. 學校裡面的學生也是來自全國各地,當地學生在裡面沒有機會說粵語,何況有專門的普通話課,老師也會要求孩子們多說普通話,這樣他們養成習慣後,回到家也有可能對父母說普通話,慢慢的就忘記了粵語,畢竟粵語也很複雜。

  4. 廣東人也有在外面工作的,在外面成家的,他們的孩子所處的環境沒有說粵語的地方,因為沒人聽的懂,所以他們也不會專門的教自己的小孩說粵語的。

通過以上幾點得出廣東人不會說粵語應該很正常。
以上是個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古典青年


廣東有三大語系組成的廣東語言。1、粵語(白話)、2、客家話、3、潮汕話、三大語系組成的廣東方言。廣東三大方言分佈圖如下:


廣東三大語系分佈圖,分別稱為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粵東臨海是潮州話、粵東北部山區則以客家話為主、珠江三角洲和粵西大部分是粵語大本營。無論是粵語、客家話、還是潮州話對於廣東這片土地來說都是外來戶。

早期的廣東人稱為百越人,百越在當時的南方大都統稱為百越。早在秦朝時期就在廣東設置了南海郡。中原對嶺南地區早在控制管理中,慢慢地北方中原大量人口南遷成為漢語言佔據優勢地位後來發展成為一支別具特色的方言粵語(白話)。



雖然白話中的粵語也有分支發音也有差別,例如粵西湛江與珠三角一帶也有差別,如湛江那邊的白話“不是“發音“冇系“、化州話發音“矛系、廣州、香港、澳門發音“唔系”中山、江門、新會、台山等地說的白話都不完全相同也有差別。

潮州是福建閩南語系的分支,是由福建移民帶來的閩南語發展成為廣東一支方言潮汕話。潮州話原自閩南語莆田話,大約在唐朝中後期、北宋期間、南宋末年元朝後期的亦思法杭兵亂明朝時期。故潮州地區的先民主體大部分是逃避戰亂而南遷的中原莆田人為主體。



客家話顧名思義即客家人的方言,客家人最早在古代幾次的中原一帶戰亂動盪不安時期移民南下嶺南廣東、江西一帶山區定居。一般史書記載從今中原的河南省、山西省一帶遷移過來。同時也保留了當地的語言特色,而今客家方言仍然保留有古漢語音特點。


廣東三大語系仍然保留各處的方言,所以珠三角以外的客家人、潮汕人不會說粵語(白話)也就不足為奇,而說白話的人也不會說客家話和潮汕話甚至雙方交流也成問題,這就是地方方言的交流障礙所造成的,而廣東三地方言要正常交流也還得說國語普通話來溝通,這就是廣東三大方言所帶來交流障礙與不利因素所在。


智慧敏行


是的,現在從幼兒園開始就是普通話,跟老師是說普通話,跟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是說的普通話。我兒子現在就不太會說,他媽媽在家跟他說粵語,他一般都是用普通話回答,讓他用粵語回答,他轉不過來,說不了,但聽是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