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路演、順豐入股,雷軍的新零售戰略接下來會怎麼玩?

小米究竟是硬件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從新零售的角度或許有不一樣的發現。

文 | 楊亞飛

核心導讀:

1.雷軍為什麼說小米之家南京新店是“新零售旗艦之作”?

2.小米與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模式是怎樣進行的?

3.小米真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嗎?雷軍是怎麼看新零售的?

小米在港股上市進程順利。

今日,小米開始接受機構投資者認購,預計籌資480億港元。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小米法定股本總面值67.5萬美元。

根據彭博社消息,小米預計將於7月9日在港上市。但在聚光燈下,小米卻於日前按下A股上市暫停鍵。

這家民營快遞龍頭此番是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加入。這一角色素有“抬轎子的人”之稱,投資比例往往很小,對於小米這種大型企業戰略意義十分有限,但這仍為小米IPO的前景,尤其是雷軍所描繪的新零售生態版圖,再添一份想象空間。

- 1 -

加碼線下:揭秘小米“新零售旗艦店”

雷軍自稱“新零售”首倡者,並將該詞寫到招股書的公開信裡,這一概念普遍認為是由馬雲提出。不過這並未妨礙小米線下快速擴張步伐。

6月16日,端午節小長假首日,小米之家11家門店全國多地同開,其中位於江寧區的南京店尤其引人注目,該店被雷軍稱為“小米新零售旗艦之作”,後者兩天內連發4條微博為其站臺。

小米IPO路演、順豐入股,雷軍的新零售戰略接下來會怎麼玩?

小米之家南京旗艦店(圖據雷軍微博)

南京店門店面積超過700㎡,幾乎是標準店2倍大小,這也是小米之家全球最大旗艦店。之所以有“旗艦之作”稱號,除面積及體驗升級外,筆者認為,還有一大根源在於,這是小米有品首次以“店中店”形式出現在小米之家門店裡。

小米新零售渠道線上線下相互打通又各有特色,線上包括小米商城、小米有品等自有直銷電商平臺,以及與天貓、京東商場、亞馬遜、Flipkart等第三方電商平臺深度合作,線下則包括銷售小米、米家智能產品的小米之家等直營渠道,以及包括電信運營商、零售連鎖店及直供點及國際分銷商等在內的第三方分銷網絡渠道。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之家全國門店數已由2016年底的51家,迅速增長至331家。而2017年,小米之家零售自營門店坪效約24萬元。

小米有品則主打“爆品”模式,銷售包括小米、米家以及生態鏈產品等在內的超過3000種SKU,涉及家居、出行、電子、娛樂、服飾、運動及個人護理等15大類目。

5月底,小米有品全國首家旗艦店已於南京建鄴區試營業,筆者曾探店並做相關報道(詳見探訪小米有品首家旗艦店:超600㎡,主打爆款模式,大量引入無人零售元素)。該店目前具體開業時間未定,時隔半個多月之後、同在南京揭曉的小米之家旗艦店,則專門開闢小米有品專區,提供更多生活類科技智能產品。

在前述報道中,筆者曾提到,小米有品全國首家門店入口處區域的六張體驗臺及靠牆壁櫥上,多為小米、米家智能產品,整個區域類似小米之家mini版的存在。而南京江寧店則恰恰相反,小米有品以配套專區形式進入,使得該店商品更豐富、陳列更具立體感。

小米IPO路演、順豐入股,雷軍的新零售戰略接下來會怎麼玩?

位於南京建鄴區的小米有品全國首家旗艦店

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這件新零售作品的交出,首次實現小米之家和小米有品的業態融合,也是小米、米家及生態鏈企業產品,三者首次攜手亮相線下直營渠道。

- 2 -

小米的生態鏈模式

未來3~5年,小米有很多確定性的事要做,比如一年前雷軍曾定目標,未來3年小米之家要開到1000家。如果按照目前擴張速度,這一目標2年後似乎大概率會實現。不過小米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其中一個便是——小米有品究竟該以何形式在線下落地?

小米有品曾兩易其名,最初叫米家有品,後更名有品,如今添上“小米”IP,品牌認知無疑再度得到強化。但“爆品”模式定位清晰,並不意味著小米有品就可自然複製小米之家開店打法。

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再到生活消費品全品類,小米正全力拓寬產品邊界。其中,生態鏈企業扮演著類似“開路先鋒”的角色。

小米對於生態鏈企業的投資原則是“參股不控股”,截至小米CDR招股書籤署日期(2018年6月13日),小米已累計投資超過210家生態鏈企業,其中超過90家公司專注於發展和生產智能硬件產品。

雷軍曾將小米模式概括為“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的鐵人三項模式,涉及硬件業務部分,還承諾從2018年起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但該指標與小米有品並不相關。

“這個數指的是小米或者米家品牌,是自營的產品。有品採用的是電商平臺的佣金模式,收入就是毛利。”小米生態鏈副總裁、小米有品總經理高自光曾告訴36氪。

具體來說,小米與生態鏈企業雙方共同設計和研發產品,並由後者組織產品生產,按照合作協議約定,生態鏈企業生產完成後將上述產品出售給小米,小米通過自有渠道及第三方分銷渠道對外銷售。雙方按照約定比例對銷售收益進行分成。

生態鏈企業產品與小米交易模式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小米品牌和米家品牌產品,二為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產品。根據小米CDR招股書,小米銷售的生態鏈產品大部分為小米品牌或米家品牌產品,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產品相對較少。

針對第二類,其與小米的交易模式又可分三種:

1、採購模式,小米根據銷售預測自主採購存貨,並統一管理及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

2、寄售模式。生態瓶企業自有品牌產品在有品商城銷售,貨物所有權和風險均在生態鏈企業,小米收取平臺銷售佣金;

3、自有渠道對外銷售。生態鏈企業直接選擇第三方銷售渠道,小米不做任何干涉,前者具有完全自主權。

三種模式針對不同渠道各有優劣。而據《零售老闆內參》瞭解,跟小米有品電商平臺佣金模式有所不同,小米有品旗艦店商品為採購模式,自擔運營及積貨風險,成本較高。

高自光也曾表示,這家店主要是為了測試展陳、掃碼支付、人臉識別等技術,未來會在多個大城市繼續開拓體驗店,以branding為主。“至於未來是否更大規模開店,我們會動態考慮,”他強調,小米方面對此仍很慎重。

顯然,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小米新零售戰略的線下直營部分,仍將以小米之家為核心,小米有品效力為輔,且二者在“店中店”方面的探索,將有更多亮相機會。

- 3 -

雷軍眼裡的新零售:互聯網是一種工具?

伴隨小米IPO一同而來的,是業內對小米究竟值多少錢的爭議。

根據更新後的招股書,小米IPO估值從900億美元至1100億美元下調至550億至700億美元,縮水近四成。有香港券商分析師表示,下調估值應該是吸引更多投資者。不過也有外媒分析稱,估值下調跟小米過於依賴硬件產品收入有直接關係。

2018年前三個月,小米智能手機、IOT和生活消費產品收入佔全部收入的90.25%。互聯網服務和其他收入佔比累計不足10%。這種“一邊倒”的情況,在過去兩年幾乎未有太多變化。

小米IPO路演、順豐入股,雷軍的新零售戰略接下來會怎麼玩?

小米主營業務收入分產品和服務構成情況

但從上圖仍可清晰看出,智能手機在小米主營業務收入的佔比正漸漸變小,IoT和生活消費產品收入佔比在穩步擴大。毛利率方面,2016年和2017年,IoT和生活消費產品取得明顯提升並穩定在10%左右,產生顯著規模經濟效應。

小米並不把自己視為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他們的根本邏輯是將所售產品貼合硬件成本定價,通過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交付給用戶,然後持續輸出互聯網服務。

“我不care小米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很多人問我到底是給小米騰訊的估值還是蘋果的估值,我說我要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因為小米是全能型的”。雷軍在今日的推介會如是說。

而這正是雷軍口中創立小米的初衷,“我就在想,怎麼能用接近成本價格去銷售,怎麼能把整個的綜合成本做到最低?”他曾表示。

關於提高商業效率,雷軍愛舉一個關於定倍率的例子,“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裡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驚人的10倍。一雙鞋要加5到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在他看來,類似的現象不勝枚舉。

在他看來,做成這樣,兩招足矣:其一便是專注,聚集做好一款產品,將研發和運作成本降到最低;其二,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把市場、營銷、渠道、店面這些成本全部重構。

“互聯網本身最重要的其實是怎麼改善效率,所以很多年前,我提出了一個觀點,互聯網不僅是一個技術,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方法論,是一種思想,你怎麼用一種先進的思想去重新回顧我們現有的業務。”他說。

雷軍和他的團隊,花了8年時間,將小米做到了超千億營收。現如今,他們又把這一理念帶到了投資者面前。迎接他們的,又會是一個怎樣的考驗?仍十分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