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的古代軍事將才——張良

深明韜略,足智多謀——張良

中國古語有云:“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指在後方對前線進行行部署指揮,僅靠權衡計謀,便能決勝千里,殺敵制勝!

能當此言者,中國歷史上的人物並不多,而此言說的正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

張良,字子房,是秦末漢初時期最有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足智多謀、攻於心計,善謀善劃,可以說,項羽戰場之敗,敗於張良之手;他助劉邦殲滅楚軍,完成統一大業,所以劉邦才稱他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才!

張良祖先三代在韓國為相,後來秦之滅六國,統一天下。張良的父親被殺,當時張良正年少,結識了刺客,想在古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但沒有成功,之後被秦始皇懸榜通緝,被迫隱姓埋名,隱居於下邳。
一天,張良在橋頭散步,被一位老翁叫住,差使張良說:“小子,把我的鞋撿起來。”張良照辦;隨後,老翁又差使張良幫他把鞋穿上,張良也照辦。老翁見張良“孺子可教矣”,便相約張良再次見面,贈與張良《太公兵法》。張良得兵法後潛心學習,終於成為了一個文韜武略的智士。

當然,張良得《太公兵法》這段傳說並不一定真實,他的確在隱居期間提升了個人的才能!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反秦。立志報仇的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參與在反秦大軍中,後來與劉邦相遇,張良多次向劉邦進言自己的主張,都受到劉邦的賞識,因此公元前208年,劉邦、項羽兵分兩路攻打秦國,劉邦從無官進入關中。
張良隨劉邦南下,軍隊直至南陽郡。南陽郡首退至宛城堅守,劉邦滅秦心切,便想繞過宛城繼續進攻。張良勸阻,劉邦聽取了其意見,並採取攻心之術,籠絡人心,不用一兵一卒便取得宛城!

同時劉邦的軍威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後,劉邦率兵抵達嶢關,曉關也是秦兵的最後道關卡。由於蟯關地勢險要,重兵把守,所以很難攻破。

張良又向劉邦獻上一個妙計,利用嶢關守將貪圖財物,誘勸他投降,同時大張旗鼓虛張聲勢,來恐嚇秦兵。果然,秦兵中計,劉邦率兵攻下了嶢關,大敗秦兵。

直至公元前206年,劉邦大軍抵達灞上,而秦二世也被趙高殺死,至此,秦國滅亡。劉邦大軍打進咸陽後,劉邦及其士兵都被咸陽城中的奢華宮殿、嬌豔宮女迷失了心智,幸好張良諫言相勸,

劉邦才下令封存了所有宮殿寶物,並與各縣的民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劉邦大獲民心,這也為他日後與項羽抗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知道劉邦攻下咸陽,並重兵把守後,十分生氣,誓要與劉邦決一死戰。

但當時劉邦的實力遠不如項羽,還好項羽的叔父與張良有舊交,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張良。張良帶項伯覲見了劉邦,並把他所知道的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邦,劉邦聽後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於是張良給劉邦出了個釜底抽薪的妙計,讓劉邦以兄長之理對待項伯,並對項伯說明他自己並沒有要稱王的意思,只是守好鹹陽等待項羽的到來。

項伯信以為真,告訴劉邦第二天去鴻門請罪,並連夜趕回鴻門,把劉邦所說的告訴項羽,這樣就緩解了局勢

第二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等到鴻門赴宴請罪。劉邦向項羽稱述其堅守咸陽只是為了等項羽的到來,項羽就動了惻隱之心;項羽的謀臣范增多次向項羽暗示要其殺了劉邦,但項羽都無動於衷。范增只好叫來勇士項莊,以舞劍表演為由,伺機殺了劉邦。

不過,張良何等聰明,立刻看出了范增的計謀,令樊噲一同舞劍保護劉邦。劉邦見形勢好轉,便藉口如廁並在張良的安排下趕快脫了身,張良則留下來與項羽周旋。

范增得知劉邦逃走了之後大怒,卻也無可奈何。張良這次利用自己的智謀,再一次幫劉邦逃離了險境。

劉邦脫離險境之後到達褒中(今陝西褒城),張良觀察地形,命士兵燒燬了所有入蜀的棧道,以消除項羽的疑心,並令士兵加緊操練。同年八月,劉邦採用了大將韓信的計策,躲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守,從側面出其不意攻打,一舉爭奪了關中寶地,和項羽逐鹿天下。

這也是歷史上被傳為佳話的“明燒棧道,暗度陳倉”!

公元前203年,劉邦、項羽約定,雙方以鴻溝為界,東歸項羽(楚),西歸劉邦(漢)兩方各不相犯;

而張良看出了楚霸王項羽捉襟見肘、背腹受敵的形勢,於是向劉邦諫言:“現在正是項羽處於弱勢時期,如果現在我們發兵攻打楚國,必定能大獲全勝,一統天下!

劉邦採用張良的意見,大舉進攻楚,採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計擊敗了項羽,並逼迫項羽在烏江自刎。到這裡為止,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以劉邦勝利而告終!

天下已定,張良深知謀士可助奪天下,但不可享天下,於是以體弱多病為由,閉門不出,與世無爭,得以安享晚年。張良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謀略家和富有遠見的政治家,但卻沒有滿足於自己的功勞,拿得起放得下,實為大智大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