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謀勝的蛻變之路(二)

張良於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那麼張良在下丕又在做什麼呢?回答是他在行俠仗義。項伯曾經殺了人,跟隨張良躲藏起來。張良自己身為秦帝國待捕的刺客,卻依然仗義行事,拯救他人性命,這確實值得令人稱讚!這是張良的性情使然;而從另一方面說來,張良這是在結識俠士,暗中在為反秦復韓的大計在招兵買馬。

然而張良住在下邳時遇見了一件非常奇異之事。他遇見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有意羞辱他、考驗他。但張良不為所動,依然對他非常尊敬,於是老人說:“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然而連續兩次老人都早於張良到達會面地點,因此沒有對張良進行任何指教。張良越起越早,直到第三次,早於老人到達,過了一會老人才來。拿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而這本書正是《太公兵法》,張良自此之後經常誦讀這本書。《太公兵法》中的太公是指誰呢?是一位耳熟能詳的人物——姜子牙。這個故事令人感到奇異之處是在於那位老人預料到末來所發生的事情,並且說:“黃石即我矣。”這件事情從現實角度來分析一定是有虛假成份。那麼這個虛假的故事背後隱藏著什麼寓意呢?請讀者們繼續往下看。

張良在下邳居住了約十年。在史記中不過這句話:後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十年之後的張良已經42歲了。張良從20歲時就在等一個刺殺秦王的機會。等了12年,結果卻是失敗。在下邳躲藏了十年,也是在暗中不斷的籌備復韓計劃。在這期間,他的仇人始皇帝也在不久前去世。張良的家人呢?他父親大約在他出生時不久就已經去世了,弟弟也早已經離去,他孤身一人在默默的等待著時機的降臨。十年啊十年。人生又有幾個十年?

在天下反秦之時,景駒自立為代理楚王駐紮在留縣。張良打算前去投奔他,半道上遇見了沛公劉邦。沛公率領幾千人攻佔了下邳以西的土地,張良便向劉邦歸附。劉邦任命張良為廄將。張良多次以《太公兵法》向沛公獻策,沛公非常賞識,經常採用他的計謀。張良對別人講授《太公兵法》時,皆不能領悟其中含義。於是張良說:“沛公殆天授。”便打算一直為沛公劉邦效力,放棄離開他去見景駒的打算。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項羽叔侄所率領的隊伍已發展壯大到六七萬人,並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景駒已早被項梁所派遣將軍英布所殺。各路義軍首領於薛城共商大事,張良不忘復興韓國,對項梁提議道:“您既然已經擁立了新任楚王,為什麼不擁力新任的韓王以便增加您的黨羽呢?韓王諸公子中的橫陽君成最賢明,可立他為王,”項梁便派張良尋找韓成,將他立為韓王。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三公之一),跟隨韓王成率領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韓國原來的領地,奪得幾座城邑,但秦兵隨即又將土地奪了回去,韓軍只能在潁川一帶往來遊擊作戰。就從此時,張良的行事軌跡分為兩條,一是輔助韓王韓成重新建立韓國,二是儘可能的輔佐劉邦。

緊接著,楚懷王命劉邦、項羽分兵伐秦,並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進入咸陽,誰便可以佔地為王。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七月,劉邦率兵攻佔了潁川,劉邦請韓王成在陽翟留守,請求張良隨軍南下。九月,軍隊抵達南陽郡。南陽郡守退入宛城,打算堅守。劉邦見宛城一時之間難以攻下,打算繞過宛城繼續西進。張良勸諫:“攻入關中雖然非常重要,但這一路上秦兵不容忽視,有許多秦兵都駐紮著險要的地勢。現在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中的秦兵從後面尾隨,那時,強秦在前,追兵在後,將會非常危險。”劉邦採納了他的建議,更換旗幟,讓宛城的士兵掉以輕心,誤以為他已經離開,然後率兵乘著夜色抄小路悄悄返回。黎明時分,劉邦的軍隊已把宛城團團圍住。接著,劉邦又採納了陳恢的意見,招撫了南陽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宛城。

隨後,劉邦抵達嶢關。秦軍有重兵把守此地。劉邦趕到後打算強攻。張良勸諫道:“目前秦軍守關的兵力還很強大,不可採取強攻。”張良向劉邦獻了一個智取的妙計。他說:“我聽說嶢關的守將是個屠夫的兒子,市儈之徒容易被利益誘惑。沛公您留守軍營,派人預備五萬人的吃食,在各個山頭上多增掛旗幟,作為疑兵。然後令鸝食其帶著貴重的寶物利誘秦軍將領,事情將可能成功。”劉邦依計進行部署,嶢關守將果然同意獻關投降,並表示願意和劉邦一同進攻咸陽。劉邦大喜,張良沒有聯合的打算。他說道:“這只不過是嶢關的守將想叛變,他部下的士兵未必服從。士兵不聽從,日後一定會叛變,將會帶來危害。不如乘秦軍守將懈怠,趁機消滅他們。”於是,劉邦率兵向嶢關發動突然攻擊,秦兵大敗,棄關退守至藍田劉邦乘勝追擊,引兵繞過嶢關,穿越蕢山,再次大敗秦軍。

嶢關是古代南陽與關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難攻,是通往秦都咸陽的咽喉要塞,也是拱衛咸陽的最後一道關隘,秦有重兵扼守此地。面對這一守難攻的強敵,張良認為。如果與秦軍正面作戰,將會有不小的危險和損失!然而想要安全地進入咸陽,嶢關守軍所帶來的威脅又不得不解除。於是,張良向劉邦獻上了一個巧妙的連環計。嶢關的守將是屠夫的兒子。屠夫、屠夫的兒子,都是市井之徒。屠夫每日的工作是殺豬宰羊,一次次的宰肉割肉、買進賣出,收穫著細小、瑣碎的利益。這種生活讓他們知道利益是多麼難得,這種人多半會貪圖財富。所以張良說:“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這時的張良已顯現出精通世俗、諳熟人性的智慧。然後又派遣士卒到個個山頭上插上旗幟,設為疑兵,以此來恫嚇秦軍。又令酈食其攜帶寶物利誘秦將,威逼利誘,雙管齊下。果不出張良的預料,秦軍將領在利益的誘惑下果然背叛秦國,打算跟沛公聯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不過,這只是連環計的開始。張良早已預測到秦將將會上當,不能真的與之聯手西進圖秦,於是又建議劉邦趁秦軍防守鬆懈之時進攻,果然大獲全勝。

敵我雙方作戰,雙方皆有強有弱、有長有短。善於用兵的人,總是利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方的短處。使得能夠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以很小的損失來取得巨大的成功。秦軍的強處在於它的利於防守,而他的短處在於其將領貪財好物。如果向秦軍正面進攻將會付出巨大的傷亡,而應當避實強,擊虛弱。而張良與秦軍守將並不熟識,僅依憑其守將是屠夫之子來判斷對方的弱點,只能稱讚張良此人實在是藝高人膽大。於是又多設疑兵,使其誤以為劉邦兵多將廣,心生惶恐、畏懼,又令酈食其攜帶重寶以此滿足守將的貪心,許給他權利、地位,邀他一起聯合西進圖秦。威逼利誘,逼其就範。不出所料,守將上當受騙,誤以為真。又趁其防守鬆懈之時施以快速的軍事打擊,於是乎連戰連勝,秦軍潰敗,沛公攻入了咸陽。

當初,派遣酈食其為使者與秦守將談判作出約定,誘惑其上當受騙。約定完成之後,又趁他鬆懈之時予以攻擊,擊敗、消滅對方。這實在是極其陰險奧妙的連環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