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張良、蕭何為漢初三傑,為何韓蕭下場悲涼,只有張良能善終

韓信、張良、蕭何為漢初三傑,為何韓蕭下場悲涼,只有張良能善終

文:潘炫

枕風宿雪多年,乃得關中金城之固,我遍封功臣,卻唯恐失去天下,所以留還是殺,真成了一個問題。

吾搔首躊躇,不知該如何是好。

“春,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夷三族。”

那個時候,韓信被呂后誅殺,而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我當時的反應是“且喜且憐之”。高興的話,其在於我已有殺韓信之意,現在這小子被呂后幹掉了,我挺高興的。憐惜的話,是因為韓信畢竟幫我打了江山,所以這樣的人才被除掉了,心底還是有點捨不得。

多年以後,韓信這傢伙被說成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說實話,我面子上是掛不住的,想說一聲抱歉,但韓信啊,你也有你自身的問題,下面我來給你列一列。

少年的時候,你好帶刀劍,能受胯下之辱,又能記漂母之恩。爾後,你打算投靠項羽麾下,可項羽不用你的策略。於是,你找到了蕭何,語半未盡,蕭何奇之,便向我推薦,並以“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相勸,所以我就將你封為大將。記得當時你說項羽是“匹夫之勇”,又道他有“婦人之仁”。你又說,若將天下的地分封給為我立功的臣子,臣子們就會服我。話談到最後,你建議我起兵向東,並送一份文告送至三秦之地。告訴你,我當時聽了很高興,覺得與你相見恨晚,之後就聽從了你的計策,安排部隊去攻打預定的目標。

韓信確實是個軍事天才,後來你背對河水,搞得趙軍哈哈大笑,但不久你便大破趙軍,斬了成安君,活捉了廣武君。你小子,哈哈,真是個人才。

韓信、張良、蕭何為漢初三傑,為何韓蕭下場悲涼,只有張良能善終

當然你也是有問題的,有些地方還真的弄得我特別不爽。先談談酈食基的死。我當時派酈食基去遊說齊國,本來都已經說服了齊,但你聽了蒯通的建議,當時你也覺得不能讓一個書生得到如此大的功勞,便一聲不響偷襲了齊國的歷下城,並將主力軍帶到了齊國首都臨淄。後來,齊王田廣以為酈食基這小子騙了他,就把酈食基給活活烹了。當時,我非常的惱火,你沒有彙報便草率地做了決定,卻不知在我心裡已住下不安之念。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小子是不懂這個道理。

對了,你小子攻下齊國後,便派人對我說:“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便。”好一個“願為假王便”啊,你覺得齊國反覆無常,就要自立為一個臨時的齊王來鎮守它,當時你氣得我想罵娘,也算你走運,張良和陳平勸了我一下,你雖如願封了齊王,但是你的行為已經讓我對你有所提防。因此,登基後,我就把你改封為楚王,後來有人又告你謀反,我就把你降為了淮陰侯。哎……你看看你,稍微注意一點的話,至少你也是要被寫進《世家》的,富貴而驕的話,只能自遺其咎了。

就這樣,我將你降為淮陰侯。一次,你去拜訪將軍樊噲,走的時候,樊噲卑躬屈膝,恭送恭迎,可你小子當時卻丟了一句,笑著說:“生乃與噲為伍!”這一輩子,竟然和樊噲這些人處在同一位置。言語間,你我都能感受其之傲氣,這小子不甘心啊。後來,你就與陳豨合謀造反,之後被呂后設計殺害,落了個夷滅三族的下場。

好,下面換個人稱,小生我來小結一下。

如果說韓信後來產生了謀反之心,但不能說他早有謀反之心。在楚漢相爭時,韓信當時是“右投則劉邦勝,左投則項羽勝”,但項羽派人遊說韓信聯軍反劉之時,韓信卻以“漢王受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從,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詳,雖死不易。”因此,韓信沒有答應。

後來,蒯通以三輪苦勸來讓韓信謀反。第一輪,蒯通分析了楚漢的形式,他希望韓信能夠牽制住楚漢的後方,順著百姓們的願望,出兵向西,組織楚漢之爭,以此獲得各國諸侯的感念,從而讓諸侯們相率來向齊國朝拜。不過,韓信依然認為沛公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不能因為私利而違背正義。

韓信、張良、蕭何為漢初三傑,為何韓蕭下場悲涼,只有張良能善終

接著,蒯通開始第二輪遊說。蒯通舉了張黶、陳澤事件來勸說韓信,並以文種和范蠡之死來論證“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之理。韓信這時心已有所觸動,就說要考慮幾天。

在最後一輪勸說中,蒯通讓韓信抓住機會,不要遲疑,趕緊將行動落實下去,不能喪失這天賜良機。韓信這時任然猶疑不定,不忍心背叛漢王,又想到自己有那麼多的功勳,漢王終究不會奪我齊國而去的!於是,韓信終究還是拒絕了蒯通的建議。

可以看到,韓信之前並不打算取劉邦而代之。但是,天下大定之時,韓信沒能迎合歷史發展的潮流,軍事天才放到太平之世要學點謙退之道,不然便會成為眾矢之的。沒事可幹,卸甲歸田也好,這樣也許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當然,劉邦有自己的打算,為了江山穩定,兵強者就會成為目標,而且呂后也有她的打算,為了自己的兒子和呂氏家族,她得除掉心頭之患,這一點,呂后比劉邦更為決絕。

風中柳絲舒懶腰

幾片絮飛飄也飄

誰能力抗勁風

為何良木折腰

柳垂卻可輕卸掉

接下來,我們聊聊張良,人稱變化如上。

月落橋邊樹,老叟授我書。小的時候,張良沒事就喜歡閒逛。一次,張良逛到郊外橋邊,只見一個老頭站在那裡,四下裡又飛來落葉,張良呆望著,轉瞬間,老頭便把鞋丟到橋下,然後叫張良這小子撿起來。張良一聽,氣得想打他,可念此人老骨頭一把,就低身把鞋子給老頭撿了回來。誰知那老叟又叫張良替他把鞋穿上,張良送佛送到西,又低頭給他穿上了鞋。

老頭讓張良五日後天亮之時來見他,便顫巍巍地走了。

五日後,張良去橋頭見那老頭,可等到張良到的時候,老翁已經先到了,他讓張良回去,等五日後再來。五日後,張良還是後於老叟來到橋邊。於是,老叟又讓他重來。五天後,張良沒等到半夜就跑去赴約,終於,先於老翁來到橋邊。老翁給了張良一本書,並讓其好好研究,等十三年後再回到濟北,能看到谷山下有一塊黃石。

張良得到的書是《太公兵法》。十年後,張良在投奔景駒時遇上了我,誰知一見如故,就被招至我的麾下。

相比於項羽,我是能將人的“逆耳之言”聽進去的,張良覺得我能懂他,如遇知音,便坐鎮後方,給我打點天下。至於項羽,他把範曾氣得要死,爾後離他而去,最終項羽敗於垓下,四面楚歌,自刎而死。

漢五年,我帶兵追擊楚軍至陽夏的南邊,由於戰事不利,我就堅守固陵,等韓信、彭越來會師,結果他倆都沒來,這時張良勸我與他們訂立“事成分地的約言”。當然,漢初那會搞分封制並非我的真意,而是無奈之選。我農民出生,為了能夠取得支持,才不得在楚漢戰爭時期分出來一些王來收攏人心,所以這項舉措是為了給新生力量提供喘息之機,並非萬全之策。

到了漢王六年正月,我便分封大臣,我封了張良,有三萬戶的地方,可是張良卻沒要那麼多,這小子只想封於留,後來成了留侯,被司馬遷寫進了《留侯世家》。當時,蕭何與他一塊受封。

韓信、張良、蕭何為漢初三傑,為何韓蕭下場悲涼,只有張良能善終

我記得那會劉敬勸我定都關中,可是我一時半會拿不定主意,後來張良給了我一個意見,我才做了決定。張良說: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我那時候覺的十分在理,因為項羽這傢伙放棄了關中跑到了彭城,被人說成“沐猴而冠”,所以我得長點記性,就西定關中。

人嘛,年紀大了身體就不盡如意了,張良天生多病,所以一直在學習道家的導引吐納之術,不吃煙食,常常閉門靜修,有時候一年多都足不出戶。當然,我也知道他有功成身退的意思,其為人善於審時度勢,我爭天下的時候他多次以妙計助我,所以在我的本紀中,張良記做“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嘿嘿,策略謀略這一點,吾不如子房。天下大定後,張良歸隱入山林,問功名幾兩錢?張良是不看重的。

後來,我老婆呂后為了兒子又找到了張良,因為當時我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當太子,張良的確神通廣大,他把“商山四皓”請了出來,這四位老人因為我對人常有汙衊之見,所以隱居深山,堅決不做漢家臣子。不過,張良把他們請到宮中,當時我看了這四位老人,實在是大吃一驚。四位老人跟著太子,鬚眉盡白,仙氣浮升,我也確實服了。這一點,我覺的太子羽翼已成,就沒改變繼承人。

張良在這件事上立了功,呂后也記了下來。當時,張良還是不食五穀,導引輕身,要學神仙,駕鶴飛天。不過,呂后為感恩留侯的恩德,還是讓他進食,張良執拗不過,只好勉強進食。八年之後,也就去世了。對了,後來張良又回到濟北,果然看到谷山下有塊黃石,便取來供奉,後來跟著張良一塊下葬,家裡的人上墳之時並祭張良與黃石。

好,下面小生又要來小結一下,嘿嘿。

有人說,淮陰夷族,蕭何繫獄,而張良託於神仙,置功名於外物,所謂明哲保身,子房有焉,所以得以善終。還有一種看法,可以提出來讓大家討論討論。如前所述,張良當時學習辟穀之術,所以是不能突然進食的,呂后讓他進食葷酒,這是不是呂后的一種手段呢?張良在孝惠帝去世後的第二年也去世了,似乎張良之死和呂后有某種關係。

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天知曉

回首難得遇逍遙

最後,蕭何出場。

“蕭相國者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

韓信、張良、蕭何為漢初三傑,為何韓蕭下場悲涼,只有張良能善終

我未起兵時,做過沛縣官吏,有一次到咸陽辦事,同僚官吏都給了我三百錢,而蕭何與眾不同,資送了五百。等我起兵於沛,蕭何就擔任縣丞,負責監督一切事宜。論功績,蕭何為我大西漢第一功臣,他的精力主要放在管理後方上,併為前線輸送糧草與兵源。

漢五年時,我已經把項羽給幹掉了,天下初平,於是論功行賞,分封功臣。當時,我覺得蕭何的功勞最大,封他為酇侯,所賞封邑最多,其事蹟寫進了《蕭相國世家》。那麼,功臣那麼多,蕭何封賞最大,肯定有些人會不樂意的。所以為了打消疑慮,我打了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人也。今諸君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一番論說後,便沒人敢說話了。對了,當時鄂千秋的話非常有分量,他認為曹參雖生披七十餘創,但只是一時之功勞。但是,在於楚國對抗之時,蕭何從關中派來軍隊補充我之力量,又利用水路輾轉供給漢軍的糧食,蕭何保全關中以待我軍,此是萬世不朽的一大功績。後來,蕭何便被我封為功臣第一,並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有過人之功者必有過人之才,有過人之才者往往又會有過人之志向,而這也是我對他們的疑慮所在。不過,漢初三傑中,蕭何一直在積極處理我的疑慮。

漢初三年的時候,我的軍隊正與項羽在京索之間對峙,當時我就派人到蕭何那去慰問。據《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當時有個鮑先生告訴蕭丞相是漢王對他有疑心了,並建議把能夠作戰的子弟都派到前線,這樣可以打消漢王的顧慮。蕭何聽罷就做了決定,他把能打仗的子孫兄弟都派到了前線,我甚為高興。

高帝十一年之時,我老婆呂后誅殺了韓信。我聽到淮陰侯被殺後,便派遣使者去拜蕭何為相國,並加封五千戶。當時,所有人都來向蕭何祝賀,只有邵平勸別太高興,要有憂患之意,畢竟韓信剛死,我又常年在外,你蕭何卻安守城中,所以你得想辦法再一次消除我的顧慮。當然,蕭何極為聰明,他辭掉封地,並把全部家當捐了出來,以幫助我朝軍隊。嘿嘿,做對嘍,我很開心。

第二年,也就是漢高帝十二年的秋天,黥布反叛朝廷,我親自帶兵攻擊他,期間有好幾次派人去打探蕭相國的行為。也別怪我,常年在外帶兵打仗,還是有點疑慮的。當時有個說客告訴蕭何說:“現在你身處高位,可難免功高震主,百姓對你百依百順,這不免會讓主上懷疑。”蕭何,又一次聽取了意見,他向百姓以低價購買土地,藉此汙濁自己。之後,雖然我把蕭何抓了起來,但是還是放了出來。

孝惠皇帝二年,蕭相國去世了,我給了他諡號,做文終侯。蕭何的子孫雖因犯罪被削去侯爵四次,但每次漢朝天子都會去尋找蕭何的後代,繼續封為酇侯,永垂不朽,傳於後世。

好了,“漢初三傑”的故事講完了,至於誰善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漢家看重“忠”字,答案在你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