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回鍋肉”的由來

回鍋肉,也稱熬鍋肉,屬於四川民間的傳統名菜。因其歷史的悠久,食用者甚多,逐漸成為當地乃至全國而影響世界,具有別具風味的四川名菜。

關於“回鍋肉”的由來

據此介紹,四川人,家家都能做出這道回鍋肉,如果我們到四川,先“奔”回鍋肉是名家的選擇,俗話說“入蜀不吃回鍋肉,等於沒有到四川去”。久在外地的四川人,回川探親訪友時,首先想到和要食用的就是回鍋肉。現在回鍋肉的品類繁多,除了四川的回鍋肉,其他還有連山回鍋肉、紅椒回鍋肉、蕨菜回鍋肉、幹豇豆回鍋肉等。

關於“回鍋肉”的由來

傳說中便知,回鍋肉是說在從前,四川人平日裡很辛苦,偶爾吃一頓比較豐盛的飯菜,當地人稱之為“打牙祭”的當家菜,一般會在每月的初一或十五食用。原始的做法是,先進行白煮,然後再進行爆炒加工。下面就把回鍋肉在尋覓歷史的前提下,讓我們一起說說它的來歷吧!

關於“回鍋肉”的由來

在清末時期,處於成都市郊轄區,有一位姓凌的翰林,因在官府未能得志就退隱在家中,專心研究烹飪的學問。他把原來先煮後炒的回鍋肉改為先將把豬肉加入作料進行去腥處理,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進行煎炒做成菜。在先蒸熟的情況下,減少了豬肉可溶性蛋白質的流失,保持了豬肉質量的濃濃的鮮香,使原味不失,顏色澤亮。從此,響譽錦城的先蒸回鍋肉的消息傳遍開來。

關於“回鍋肉”的由來

這道菜的名字已經誕生,那為啥又叫回鍋肉?這個“回”字,意思就是“還”的意思,就是說還原原來的地方。前邊我們已經知道回鍋肉是先將豬肉煮熟或者蒸熟,切成片或者切成塊,然後再放入鍋里加入作料進行翻炒。所以這道菜的名字由來,其實就是回鍋肉真實做法的解釋。

關於“回鍋肉”的由來

所以,這個菜就是把豬肉切成塊,經去腥處理後,先在煮熟或者蒸熟的基礎上,再切好後放入鍋裡來回爆炒而成。因此,這個“回”字就是再次回到鍋裡來回翻炒的意思,這就是回鍋肉的來歷,是最直白的說法而已。

關於“回鍋肉”的由來

傳說中的回鍋肉通常的說法是,起源於清代末期,由凌翰林偶然研究發明。然而,真相還有多種說法,回鍋肉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北宋。到了明代,回鍋肉基本上已經定型。在清末豆瓣的創制,又大大提升了回鍋肉的口感和優良的品質,使回鍋肉成為川菜中的佼佼者。而眾多吃家共同認定了回鍋肉具有的特點是: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入口濃香。所謂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