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薄如紙,曾因包裝問題而無法暢銷,現在一年能賣1個億

在雲南的飲食裡,可以找到很多在別處沒有的特別東西,比如通海的甜醬油,再比如通海的豆末糖(也寫作“豆沫糖”)。豆末糖是通海的名特產,以“香、甜、酥、脆、入口無渣”而出名。普通的豆末糖通常有十幾層糖衣包裹,最好的豆末糖則能夠包裹上三十層糖衣,層層薄如紙,十分考驗製作師傅的功夫。

層薄如紙,曾因包裝問題而無法暢銷,現在一年能賣1個億

豆末糖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在清代的時候是遠近聞名的小吃,百年來經過通海人的手千遍萬遍地“打磨”,一代代傳承下來直到今天。幾乎每個雲南人小時候都吃過這個東西,也很愛吃,長大了不知道為什麼反而吃得少了。說起豆末糖的起源也很有趣,誰能想到這樣精緻的豆末糖起源於行軍途中呢?

層薄如紙,曾因包裝問題而無法暢銷,現在一年能賣1個億

相傳豆末糖為蒙古鐵騎所創,驍勇彪悍的蒙古鐵騎在長期征戰中不能攜帶更多的食物,只好將青稞、大豆搗成面與潮溼的紅糖放在乾糧袋內。顛簸中,炒麵將紅糖一層一層裹起來形成塊狀,於是有了豆末糖的雛形。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部南征,屯兵曲陀關統轄南疆,此糖遂流入通海,製作工藝由當代名師代代相傳改進提高。蒙古族大軍入雲南後,他們同樣喜歡用它作零食。在他們的駐地,這一做法簡單的零食,逐漸為其他民族所效法,大家也樂意用它作為上山下海勞作完後充飢的乾糧。就這樣,在輾轉相傳中,人們不斷加工改進,終於成了一種美食,被人們冠以“豆末糖”之名。

層薄如紙,曾因包裝問題而無法暢銷,現在一年能賣1個億

通海豆末糖看似簡單、但製作卻非常的麻煩。是用雲南特有的大豆為原料製成,經過精心挑選、焙烤、粉碎,配以當地生產的飴糖和其他物料經高溫熬製後,製糖師傅再將糖膏與豆末多次摺疊製作而成,豆香濃郁、酥鬆可口,口感比酥糖還酥。酥層決定了豆末糖是否美味,酥層越多,就越好吃,酥層少,糖就難以酥鬆,口感就不好。

層薄如紙,曾因包裝問題而無法暢銷,現在一年能賣1個億

麥芽糖和豆末溫度的掌控、拉白時力道和糖色的變化、一層層裹糖時的手法以及切糖時幾毫米誤差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的。而飴糖作為雲南豆末糖的主料,也是下了功夫的,以大米、大麥、慄或者玉米各種糧食發酵糖化製成的糖,這種糖甜度適中,還有潤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層薄如紙,曾因包裝問題而無法暢銷,現在一年能賣1個億

因為豆末糖易碎,所以一直有不易保存的難題,有些老手藝人每逢雨天就不再做糖,因為空氣潮溼,糖做出來易黏,所以做豆末糖的時機很重要。另外,豆末糖曾經有過一段被包裝困擾的時期。起初,豆末糖都是紙盒裝,這樣的包裝在運輸中很容易導致豆末糖損壞。因無法改良包裝,以致不能暢銷。曾經有人用白鐵皮箱子來包裝,帶到香港饋贈親友,但幾經週轉,水陸兼程運到香港後,已經碎成一團面,走味失色了。現在,隨著塑料薄膜的使用,才解決了它的包裝難題。

層薄如紙,曾因包裝問題而無法暢銷,現在一年能賣1個億

除了原味豆末糖,現在還創新出了巧克力豆沫糖,不僅好吃還能讓豆末糖得到很好的保存。硬化的巧克力不但讓豆末糖不易碎,阻隔空氣吸溼還能延長保質期,外脆一層、內酥千口的獨特口感讓小夥伴們停不下嘴來。

層薄如紙,曾因包裝問題而無法暢銷,現在一年能賣1個億

來雲南玩的小夥伴千萬不要只顧著吃米線,記得買點豆末糖回家饋贈親友也是極好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