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的這些特色美食,你吃過嗎?

庆阳的这些特色美食,你吃过吗?

慶陽,一個美景和美食的聖地,在這裡您不僅可以感受到西北特色的美麗畫面、更可以品嚐到美味可口的美食。

庆阳的这些特色美食,你吃过吗?

慶陽美食

黃米麵饃饃

庆阳的这些特色美食,你吃过吗?

米麵饃饃是華池縣麵食中製做工藝最複雜的一種,大約需要9道工序:將新鮮黃米用沸水澆燙,不斷攪動,直至冷卻後撈出,謂之“漿米”;晾乾表面水份,炒米至有香味(也可在磨粉後炒麵粉);碾磨炒米,籮出米粉;在開水鍋中撒入少量米粉,使其成稀米漿,俗稱做“面芡”;用滾面芡燙米粉成硬麵團,將硬麵團置熱鍋或熱炕約8至12小時,使之產生甜味,俗稱“發麵”;移出發麵,稍降溫,加入酵母繼續保溫,發酵5至10小時(視溫度而定),謂之“起面”;面起後加入適量灰水或鹼水和勻,晾冷,可長時間擱置;用時將冷起面做成團狀,上籠蒸30分種即成米麵饃饃。這是當地最具特色的風味麵食,金黃酥軟,糜香濃郁,入口甜美,食後回味無窮。

環縣清燉羊羔肉

庆阳的这些特色美食,你吃过吗?

羊羔肉是傳統的地方風味名吃,吃之味鮮,不羶不膩,肉嫩,非常可口。每年立春至端陽節前後,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節。羊羔肉做法較多,以清燉和蒸做較為普遍。清燉羊羔肉,色澤金紅,細嫩溢香,味道美爽。製作時選擇好期月齡肥羔,宰剝開膛後,除去內臟蹄腳,浸泡洗淨,切成小塊;然後用燒沸的清油(植物油),把切成條狀的幹辣椒油炸後撈出,再將肉塊下鍋猛炒;隨後放入生薑、花椒、胡椒粉、食鹽等佐料,並適量加湯(以肉爛湯幹為宜);快燉熟時,再加入蔥花、味精,用溫火再燉至熟;食用時,需再備一盤香菜、大蒜,以助美食。蒸做羊羔肉,肉色金黃,味道鮮美。蒸做時,仍是將宰殺、洗淨的羊羔肉切成小塊,再加姜粉、花椒麵和少許大香、蔥花等佐料。蒸做前,羊羔肉需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時後才可入籠;蒸熟後,再加過油蔥花、味精調拌,即可食用。

鎮原糖油糕

庆阳的这些特色美食,你吃过吗?

鎮原糖油餅顏色深紅,皮薄酥脆,吃起來香甜可口。糖油餅做法是先把豬油拌進發酵後的麥麵糰中,再適當加入一些蜂蜜或紅糖,然後反覆將面揉均勻,再揪成拳頭大的面塊,擀成小麵餅,中間用擀杖扎一個圓眼,放入清油鍋中炸熟即可。

環縣十大碗

環縣十碗席。在環縣,有一樣地地道道的美食叫“十大碗”,又名十樣景、十碗席,均採用本地的食材,湯底為當地土雞湯烹調,味道鮮美,令人難忘。十大碗的菜品包括四碗肉,兩碗丸子,兩碗酥肉,兩碗豆腐。四碗肉也叫“四柱”,是筵席的主要菜品,多用豬肉加工,碗下面是碎肉,上面整齊地擺放著片狀肥肉。酥肉、丸子是用純瘦的豬肉或羊肉加工,也可以摻和洋芋、蘿蔔,起到提味作用。酥肉、丸子一般是蒸制的,酥肉加工成平行四邊形,丸子加工成球形。豆腐是用石磨推制、手工點制的。酥肉、丸子、豆腐下面墊底的是乾白菜、黃花菜和蘿蔔乾等地方特色蔬菜。這些菜的加工方法非常獨特,乾白菜是把當地新鮮的小白菜,置於粗糙的木板上,手工揉搓,失去水分,置於無光處陰乾。如此加工的乾白菜,顏色鮮綠,葉綠素損失少,營養豐富,香味獨特。無論是在鄉村還是城市,人人喜食。這也算是家鄉的父老鄉親獨創的脫水蔬菜。黃花菜,選採含苞待放的鮮菜,火鍋微蒸,陽光下曬乾後,條長色鮮,肉厚味醇,是慶陽最負盛名的特產。蘿蔔乾是用當地的綠頭蘿蔔,切成條狀或片狀,晾曬而成。獨特的原料,獨特的加工方法,成就了“十大碗”獨特的風味,這也成為“十大碗”歷經滄桑仍存於世的秘訣。

庆阳的这些特色美食,你吃过吗?

“十大碗”在桌子上也不是隨便擺放的,它有自己的講究,靠近丸子一側的方向為上座(天),靠近酥肉的方向為下座(地):丸子(豬肉蘿蔔大蔥丸子下墊乾白菜)取意天圓,且每一席的丸子數量等於食客的數量,也就是每人只能吃一個丸子,老人說如果在紅白喜事宴席中吃了別人的丸子,就要為別人代付份子錢。當地還有某人在席桌上因為自己的丸子被別人吃後拒不隨份子錢的笑話,總之很有講究的;酥肉(雞蛋酥肉下墊乾白菜)取意地方;四柱子(四碗白肉下墊蘿蔔)為禮儀廉恥,這其中紅事和白事柱子的顏色也不同,紅事柱子上面一般用顏色點上紅色,代表喜慶與吉祥,白事則沒有,所以,根據柱子的顏色就能知道這家過的是白事還是紅事;一碗排骨一碗雞肉,取意忠孝之骨;兩碗稀飯(稀飯實為黃花菜加粉條)取義榮辱。

清湯羊肉

庆阳的这些特色美食,你吃过吗?

慶陽清湯羊肉講究肉肥湯鮮,以新鮮的羊肉為底料,羊是慶陽本土的隴東黑山羊、奶羊,湯用雞髓和羊的骨頭熬成。做法是先將洗淨的羊肉放入清水鍋中用溫水煮,待水開羊肉起泡沫後,用漏勺將泡沫除掉,再放入生薑和蘿蔔片以除羶味;羊肉煮熟後再放入鹽,熬十幾分鍾;撈出羊肉去骨,切成薄片,把肝子、血片,羊肚子切成細絲,單獨置放;再投入香菜、姜粉、辣子、蔥花、大蒜等調料。食用時將烙饃或鍋盔掰碎泡入熱氣騰騰的羊肉碗內,辣子隨著油花飄轉,香氣四溢。

燕麥柔柔

庆阳的这些特色美食,你吃过吗?

燕麥面柔柔。製作方法是把燕麥放入開水鍋,煮三成熟,撈出晾乾,磨成面,用水攪成團或餅狀入籠蒸熟,出籠後稍涼,切成薄片,配以佐料即可食用。因它筋柔可口,頗得食者好評。現在,它登上了大雅之堂和星級飯店,成為人們款待嘉賓的美味佳餚。

鎮原老席

庆阳的这些特色美食,你吃过吗?

鎮原老席。聞道鎮原風味佳,九碗還有十三花。漢朝宮廷傳玉宴,皆因原州人之華。黃花菜香開皇花,明清貢品鎮原芽。若教彭祖持公論,隴東廚師鎮原娃。張維的一首《品鎮原老席九碗十三花》,盛讚慶陽美食鎮原老席。在慶陽,鎮原老席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格,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和禮儀。如今,鎮原老席已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慶陽文化中一抹獨特的風景。據說,鎮原傳統筵席源於漢魏宮廷菜餚,明代大臣許理(慶陽市鎮原人)從朝廷帶回了宴席的操作技術,傳授給當地群眾,進一步影響和改變了這裡的飲食習慣,形成了鎮原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飲食文化。鎮原老席是中國儒家文化在“食”與“行”中的集中反映,主要形式有“十七國赴宴”“十三花”“十全”等,其中“十三花”在一般“過事”場合比較多見,以十三個大菜為主,佐以八個小菜,饅頭上四回,端菜十七趟。先單上菜,每上一道大菜,接著上一道小菜,各上八次,俗稱“風攪雪”。坐席的過程也有講究,桌椅為八仙桌,一席八人,上設一對太師椅,這是最尊貴的兩個位置,桌後懸匾、幛、字畫,寓意四全四喜、吉祥如意。菜上齊了,尊者先動筷,其他人再跟著動筷子,倒酒時,不是一溜圈斟下來,而是先左後右、再左再右。整個坐席的過程就是中華文化在餐飲禮儀上的完成體現,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我國的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發展至今,雖已改進了一些繁文縟節,但鎮原老席所體現的禮儀和文化仍然是見證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一扇窗口。

整理於:慶陽市旅遊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