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過橋pk建水米線,一個學過心理學,一個竟是文藝代表?

米線

在紅河,民以食為天,米線為地~

食,是人活在世上的生存首需。在彩雲之南的東南部,人們喜歡把大米加工之後做成的一種米制品當作主食,並且演繹出不同的吃法。

這裡就是紅河州,米線是紅河人飲食生活的重心。不僅因為它有聞名四海的過橋米線。真正到了紅河,走過一圈,才發現紅河人愛米線,愛到了骨子裡,從早到晚,可以吃的都是米線,而且百吃不厭。

新安

過橋米線——

學過心理學的米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新安過橋米線改變了整個蒙自米線界的格局。從前人們去吃過橋米線,只需要進店舒爽地叫一聲:“老闆,一個大碗。”然後就等著下肉,然後各種配料、米線倒進去,OK!傳統的完美流程,老外都看一遍就會,絕對是中國文化中最容易學習的技能之一。

新安過橋pk建水米線,一個學過心理學,一個竟是文藝代表?

現在新安過橋開創了很好的新模式,我們可以稱呼它為“進擊的過橋”。你進到店裡去,不能只叫一個大碗了事,得先買票,這看起來似乎比以前呼來喝去地點米線多了幾分風度。然後交票之後還不能就此當甩手掌櫃,店家還要問你:“你要哪幾樣肉?”

新安過橋pk建水米線,一個學過心理學,一個竟是文藝代表?

圖片來自蒙自源

短短6個字,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因為從人的本性上講,都有對於魚與熊掌兼得這種好事近乎偏執的渴望。你讓我吃了一嘴軟香的耙肉,那我必然會想如果有點滷香的燜肉就好了,燜肉吃著了,又覺得還是要來點香酥脆脆的快感,快感完了又要掛念著這時候有點嚼頭的雞翅膀啃啃就好了,要不然排骨也好啊……就因為這地方米線太好吃,於是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紅河州你要是看見哪裡的米線性價比特別高的,那肯定是被蒙自賣米線的人們慣出來的。

新安過橋pk建水米線,一個學過心理學,一個竟是文藝代表?

新安米線就是抓住了這種心理的需求,讓你想想嘴巴就饞了,不管是故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人家就是在用心理學賣米線。好吧,其實這些分析根本就是多餘,其實說到底就是嘴巴太饞,你給得越多,我當然越愛吃。

水 米線

米線界的文藝派代表

過橋米線是建水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存在,從一日三餐可以吃到宵夜。做法花樣繁多,價格實惠便宜,味道各具鮮美。有“魚抬鷺鷥”、“雙鳳爭窩”、“巧鳳戲豚”、“四季長青”以及素食“白頭翁”,每一碗米線裡都有著人們對過橋米線這一美食的濃濃愛意。

新安過橋pk建水米線,一個學過心理學,一個竟是文藝代表?

“獅子滾繡球”裡的酥肉團,將米線這一民間小吃的格調提升到了極致;“美鳳歸巢”裡的氣鍋雞,更是增添了富貴;“鳥龍捋鮮草”將鳥魚片的鮮美與薄荷的清香融為了一體。還有更講究的吃法:配一盤油煎熟揣糯米的藕蘸佐料是“過十七孔橋米線”;配著一盤油煎荷包雞蛋吃叫“喜迎財過橋米線”;定製一條油炸鯉魚配著吃叫“鯉魚跳龍門過橋米線”;餐桌正中擺放著一具火鍋供配過橋米線吃稱為“八仙過海”。

新安過橋pk建水米線,一個學過心理學,一個竟是文藝代表?

圖片來自蒙自源

立身於酒店豪華的餐廳,身為尊貴的客人,描金畫銀的餐具裡,盛上來一份擺盤精緻的過橋米線,湯料依舊,米線依舊,配菜依舊,卻少了建水米線攤上那種讓人食指大動的氣氛。

少了些什麼呢?是少了草芽,還是少了隔壁的燒豆腐攤只有這時,才能體味到身為一個建水人,米線承載的那些記憶竟然如此清晰,第一次被燙到舌頭,第一次能夠抬起比頭還大的海碗,第一次吃“鯉魚跳龍門”,之後便遠離家鄉,到很遠的地方讀書,到更遠的地方工作,再到更遠更遠的地方旅遊,一路上嚐盡美食,卻始終覺得缺少了些鮮香甜嫩的滋味。

新安過橋pk建水米線,一個學過心理學,一個竟是文藝代表?

開始,還以為那種滋味就是草芽,如今才明白,那叫作鄉愁。最盼望是年假回家,一家人齊聚一堂,一鍋“八仙過海”,杯碗盤碟的碰撞聲,席間嬉笑聲,敬酒賀喜聲,喝湯聲,吸溜米線聲,熱熱鬧鬧,歡樂非常。這時的過橋米線,濃縮著愛與親情,方可以聊解鄉愁。

米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