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中關於文、武、周公的記載

蔣志格





堯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夏後少康三年,復田稷。

后稷之後不窋失官,至是而復。

商武乙

名瞿。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

邠遷於岐周。

三年,自殷遷於河北。

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

十五年,自河北遷於沬。

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

二十四年,周師伐程,戰於畢,克之。

三十年,周師伐義渠,乃獲其君以歸。

三十四年,周公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十皞,馬十匹。

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

王畋於河、渭,暴雷震死。

文丁(《史記》作“大丁”,非。)

名杞。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自沬歸殷邑)。

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敗績。

三年,洹水一日三絕。

四年,周公季歷伐餘無之戎,克之。命為牧師。

五年,周作程邑。

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來獻捷。

王殺季歷。

王嘉季歷之功,錫之圭瓚、秬鬯,九命為伯,既而執諸塞庫。季歷困而死,因謂文丁殺季歷(執王季於塞庫,羈文王於玉門,鬱尼之情,辭以作歌,其傳久矣。)

十二年(周文王元年),有鳳集於岐山。

十三年,陟。

帝乙

名羨。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

三年,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

夏六月,周地震。

九年,陟。

帝辛

名受(即紂也,曰受辛)。

元年己亥,王即位,居殷。

命九侯、周侯、邘侯(周侯為西伯昌)。

三年,有雀生鸇。

四年,大蒐於黎。

作炮烙之刑。

五年夏,築南單之臺。

雨土於亳。

六年,西伯初礿於畢。

九年,王師伐有蘇,獲妲己以歸。

作瓊室,立玉門。

十年夏六月,王畋於西郊。

十七年,西伯伐翟。

冬,王遊於淇。

二十一年春正月,諸侯朝周。

伯夷、叔齊自孤竹歸於周。

二十二年冬,大蒐於渭。

二十三年,囚西伯於羑里。

二十九年,釋西伯。諸侯逆西伯,歸於程。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諸侯入貢。

三十一年,西伯治兵於畢,得呂尚以為師。

三十二年,五星聚於房。

有赤烏集於周社。

密人侵阮,西伯帥師伐密。

三十三年,密人降於周師,遂遷於程。

王錫命西伯,得專征伐。

約案:文王受命九年,大統未集,蓋得專征伐,受命自此年始。

三十四年,周師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

冬十二月,昆夷侵周。

三十五年,周大飢。

西伯自程遷於豐。

三十六年春正月,諸侯朝於周,遂伐昆夷。

西伯使世子發營鎬。

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

四十年,周作靈臺。

王使膠鬲求玉於周。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周文王葬畢,畢西於豐三十里)。

四十二年(周武王元年),西伯發受丹書於呂尚。

有女子化為丈夫。

四十三年春,大閱。

嶢山崩。

四十四年,西伯發伐黎。

四十七年,內史向摯出奔周。

四十八年,夷羊見。

二日並出。

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師渡盟津而還。

王囚箕子,殺王子比干,微子出奔。

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

秋,周師次於鮮原。

冬十有二月,周師有事於上帝。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從周師伐殷(伐殷至邢丘,更名邢丘曰懷)。

湯滅夏以至於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終戊寅)。

周武王

名發。初,高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見大人跡,履之,當時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以為不祥,棄之隘巷,羊牛避而不踐;又送之山林之中,會伐林者;又取而置寒冰上,大鳥以一翼籍覆之。姜嫄以為異,乃收養焉,名之曰棄。枝頤有異相。長為堯稷官,有功於民。后稷之孫曰公劉,有德,諸侯皆以天子之禮待之。初,黃帝之世讖言曰:“西北為王,期在甲子,昌制命,發行誅,旦行道。”及公劉之後,十三世而生季歷。季歷之十年,飛龍盈於殷之牧野,此蓋聖人在下位將起之符也。季歷之妃曰太任,夢長人感己,溲於豕牢而生昌,是為周文王。龍顏虎肩,身長十尺,胸有四乳。太王曰:“吾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季歷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適越,終身不反,弟仲雍從之,故季歷為嗣以及昌。昌為西伯,作邑於豐。文王之妃曰太姒,夢商庭生棘,太子發植梓樹於闕間,化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幣率群臣,與發並拜告夢。季秋之甲子,赤爵銜書及豐,置於昌戶。昌拜稽首受。其文要曰:“姬昌蒼帝子,亡殷者紂王。”將畋,史編卜之,曰:“將大獲,非熊非羆,天遣太師以佐昌。臣太祖史疇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類此。”至於磻溪之水,呂尚釣於涯,王下趨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見光景於斯。”尚立變名答曰:“望釣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來提,撰爾洛鈐報在齊。’”尚出遊,見赤人自洛出,授尚書:“命曰呂,佐昌者子。”文王夢日月著其身,又蒨瑽鳴於岐山。孟春六旬,五緯聚房。後有鳳凰銜書,遊文王之都。書又曰:“殷帝無道,虐亂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復久。靈祇遠離,百神吹去。五星聚房,昭理四海。”文王既沒,太子發代立,是為武王。武王駢齒望羊。將伐紂,至於孟津,八百諸侯,不期而會,鹹曰:“紂可伐矣。”武王不從。及紂殺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乃伐紂。渡孟津,中流,白魚躍入王舟。王俯取魚,長三尺,目下有赤文成字,言紂可伐。王寫以世字,魚文消。燔魚以告天。有火自天止於王屋,流為赤烏,烏銜谷焉。谷者,紀后稷之德;火者,燔魚以告天,天火流下,應以吉也。遂東伐紂,勝於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歸之。乃封呂尚於齊。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為宮室,因名蒿室。既有天下,遂都於鎬。

十二年(公元前1048年己丑)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於坶野。

王親禽受於南單之臺,遂分天之明。

立受子祿父,是為武庚。

夏四月,王歸於豐,饗於太廟。

命監殷,遂狩於管。

作《大武樂》。

十三年(公元前1047年庚寅),巢伯來賓。

薦殷於太廟,遂大封諸侯。

秋,大有年。

十四年(公元前1046年辛卯),王有疾,周文公禱於壇摐,作《金縢》。

十五年(公元前1045年壬辰),肅慎氏來賓。

初狩方岳,誥於沬邑。

冬,遷九鼎於洛。

十六年(公元前1044年癸巳),箕子來朝。

秋,王師滅蒲姑。

十七年(公元前1043年甲午),命王世子誦於東宮。

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十四。

成王

名誦。

元年(公元前1042年乙未)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總百官。

庚午,周公誥諸侯於皇門。

夏六月,葬武王於畢。

秋,王加元服。

武庚以殷叛。

周文公出居於東。

二年(公元前1041年丙申),奄人、徐人及淮夷入於邶以叛。

秋,大雷電以風。王逆周文公於郊。遂伐殷。

三年(公元前1040年丁酉),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

遷殷民於衛。

遂伐奄。

滅蒲姑(姑與四國作亂,故周文公伐之)。

四年(公元前1039年戊戌)春正月,初朝於廟。

夏四月,初嘗麥。

王師伐淮夷,遂入奄。

五年(公元前1038年己亥)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於蒲姑。

夏五月,王至自奄。

遷殷民於洛邑,遂營成周。

六年(公元前1037年庚子),大蒐於岐陽。

七年(公元前1036年辛丑),周公復政於王。

春二月,王如豐。

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

甲子,周文公誥多士於成周,遂城東都。

王如東都,諸侯來朝。

冬,王歸自東都。

立高圉廟。

八年(公元前1035年壬寅)春正月,王初蒞阼親政。

命魯侯禽父、齊侯伋遷庶殷於魯。

作《象舞》。

冬十月,王師滅唐,遷其民於杜。

九年(公元前1034年癸卯)春正月,有事於太廟,初用《勺》。

肅慎氏來朝,王使榮伯錫肅慎氏命。

十年(公元前1033年甲辰),王命唐叔虞為侯。

越裳氏來朝。

周文公出居於豐。

十一年(公元前1032年乙巳)春正月,王如豐。

唐叔獻嘉禾,王命唐叔歸禾於周文公。

王命周平公治東都。

約案:周平公即君陳,周公之子,伯禽之弟。

十二年(公元前1031年丙午),王師、燕師城韓。

王錫韓侯命。

十三年(公元前1030年丁未),王師會齊侯、魯侯伐戎。

夏六月,魯大褅於周公廟。

十四年(公元前1029年戊申),秦師圍曲城,克之。

冬,洛邑告成。

十五年(公元前1028年己酉)

十六年(公元前1027年庚戌)

十七年(公元前1026年辛亥)

十八年(公元前1025年壬子)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

鳳凰見,遂有事於河。

武王沒,成王少,周公旦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神鳥鳳凰見,蓂莢生。乃與成王觀於河、洛,沈璧。禮畢,王退俟,至於日昃,榮光並出幕河,青雲浮至,青龍臨壇,銜玄甲之圖,坐之而去。禮於洛,亦如之。玄龜青龍蒼兕止於壇,背甲刻書,赤文成字。周公援筆以世文寫之,書成文消,龜墮甲而去。其言自周公訖於秦、漢盛衰之符。麒麟遊苑,鳳凰翔庭,成王援琴而歌曰:“鳳凰翔兮於紫庭,餘何德兮以感靈,賴先王兮恩澤臻,於胥樂兮民以寧。”

十九年(公元前1024年癸丑),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從。

歸於宗周,遂正百官,黜豐侯。

二十(公元前1023年甲寅)

二十一年(公元前1022年乙卯),除治象。

周文公薨於豐。

二十二年(公元前1021年丙辰),葬周文公於畢。